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7-04 16:39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考点预测】
预测 1:主要文学流派(社团)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查考生对不同文学流派(社团)风格及作品的把握,如文学研究会以“现实”为主要创作风格,创造社以浪漫和唯美主义为主,新月派鼓吹诗的“三美”, 朦胧诗派重视“意象”等等。备考时,注意区分文学流派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加深认知。
预测 2:重要作家作品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尤其以鲁迅、巴金、老舍、茅盾等为代表的现代作家是考查的重点。考生不仅需要把握作家的文学常识及其对应作品,还要对《狂人日记》《骆驼祥子》《家》等经典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情感主旨、社会价值等有所把握。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小说《边城》的论述,错误的是( )。
A.《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B. 作品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清纯净。
C. 本篇小说运用幽默俏皮的语言,把美好的乡土风情活灵活现地展示给世界。
D. 小说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
2. 《我与地坛》中,让读者联想到“我”艰难坎坷的人生道路和自强不屈精神的景物是()。
A.“谁也不能改变”的落日光辉
B. 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
C. 忧郁而镇静的苍黑古柏
D.“历尽沧桑”“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
3. 下列对《呐喊》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把旧中国比作“铁屋子”,把反动统治者比作“熟睡的人们”,把用宣传的力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识到处境的险恶比作“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B. 《端午节》中方玄绰“五四”以后见到了种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迷惘不解,于是觉得人一旦地位发生了变化,也就“差不多”了,这渐渐地成为他的处事哲学。
C. 《孔乙己》以辛辣着笔,以一种冷峻式的笔调,将社会和人心的冷酷薄情,表现得异常深切。
D. 《社戏》描写了淳厚的民风,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都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双喜热情、机灵、直率;阿发无私、能干;六一公公纯朴、大度。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是《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孔乙己》和《藤野先生》出自《呐喊》,《祝福》则出自小说集《彷徨》。
B.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 新月派是中国 20 世纪二十年代成立的新诗流派,徐志摩最早提出了新月派的新诗主张: “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D. 艾青,原名蒋正涵,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随想录》。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B. 《野草》《文化苦旅》《浮躁》《缘缘堂随笔》《受戒》的作者分别是胡适、史铁生、贾平凹、丰子恺、汪曾祺。
C. 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派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双桅船》等。
D. 余光中,当代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有诗《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
6.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俩都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为了翠翠,天保宁可要条破渡船也不要新碾坊,而傩送则主动托媒人上门提亲。
B. 孙犁,“山药蛋派”代表作家。《荷花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C.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不仅写下了大量的杂文,还创作了许多小说,这些小说分别收在《呐喊》《彷徨》等集子中。
D. 《阿 Q 正传》中阿 Q 对更弱者的欺凌和报复,这体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既折射其追求个性解放的一面,也寄寓了鲁迅先生对他的同情。
7. 下列作家、流派和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林语堂——论语派——《京华烟云》 B. 孙犁——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
C. 郑敏——九叶诗派——《金黄的稻束》 D. 舒婷——朦胧诗派——《赞美》
8. 下列有关巴金及其小说《家》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东方第一位获得“但丁国际奖”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B. 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这个小说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这种艺术结构与《红楼梦》有相似之处。
C. 觉新这个形象有人格分裂的悲剧性。他也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长期受到的封建教育使他养成了懦弱顺从的性格,因此他不可能像觉慧一样大胆反抗。对此,作者进行了无情地批判。
D. 鸣凤是《家》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她单纯、可爱,追求美好生活,然而丫鬟的地位决定了她的悲惨命运。她的死既是对黑暗社会的反抗,也是为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而做出的选择。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