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uizhou.hteacher.net 2023-07-14 17:28 贵州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说教材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本节内容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但是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形象直观以便于理解,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过程,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承接之前所学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从原子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因此在设计有关“离子键”的教学内容时,我采用了以下的导入方式:
创设问题: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种类只有一百多种,为什么形成的物质却数以千万计,元素是如何形成如此多彩的物质的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这里我会通过讲解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来讲解离子键的形成。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首先播放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视频,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接着请学生思考问题: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得出产物是NaCl,之后我会提出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宏观的过程:钠原子失电子,氯原子得电子,形成的Na+、Cl-结合形成NaCl。这一过程我会通过动画和讲解的形式来进行,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学生明白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之后,我会详细地讲解如何用电子式来表示这一形成过程,方便学生理解。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说课稿
下一篇: 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小学语文《一路花香》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