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uizhou.hteacher.net 2023-07-14 17:30 贵州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说教材
本框是高一经济生活必修1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与消费”的相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它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二、说学情
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是新理念所倡导的,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初步了解,对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能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培养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能力目标】
理解物质包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这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的关键一环。为使学生学有所获,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已经高一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在开课之初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吸引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为同学们播放一段赵本山和宋丹丹的经典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在学生看完之后我会请同学们思考,赵本山说当时自己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是手电筒,为什么那个时候,连一些普通的家用电器都没有?
学生可能会说:家里穷买不起;当时国家发展水平比较低,这些家用电器都比较稀缺。学生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和过渡,是啊,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通过生产提供,要想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就必须要发展生产。那生产和消费还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接下来就是新课讲授环节:
环节二: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主要讲解两个大的知识点,分别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在这一活动中,我会通过课件展示改革开放30年交通工具变迁的图片并在同学们观察图片的时候提问如下问题:古代的皇帝能够坐上飞机吗?为什么?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革新,现在人们出行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我们可以乘坐高铁、也可以选择乘坐汽车或飞机,这说明了什么呢?汽车比马车快的多,高档的多,人们使用这种出行工具更舒适、更快捷,这说明什么?没有汽车生产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普遍需求,这又体现了生产和消费的什么关系呢?通过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者的关系。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以上问题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分别体现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以及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包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总结出以上知识点后,我会及时把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直观简单的概括,这样更加方便学生记忆。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传统的节日》说课稿
下一篇: 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小学语文《一路花香》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