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9-14 13:52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儒学的发展
学生甲回答: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学生乙回答: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教师补充: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教师请学生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思想的异同点有哪些呢?
小组代表回答:三者都包含民本思想和“仁”的思想,强调君主要爱民,实行仁政和仁义,但在人性论有所不同,孔子是性相近,孟子是性善论,荀子是性恶论。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到战国后期,儒家思想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2.作业:课下查阅《论语》《孟子》《荀子》等著作,体会其思想精髓,下节课交流。
四、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