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9-19 14:44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试题解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五带划分的原因。
2.通过实验,学会地理学习中,化抽象地理现象为具体现实实例的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和生活实例,加深对地球公转产生现象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3.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节课我会运用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同学们,曾经有一个来自刚果的交换生在中国学习一年后,提出了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在他的家乡一年到头都是夏天,而我们的国家却是四季分明?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紧接着就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二、新授
(一)公转的特点
本节课程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地球的公转的基本特征,我会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观看视频:(1)什么是地球的公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周期是多少?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总结,得出地球的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二)四季的形成
此时学生已经理解了什么是地球的公转,那么地球公转产生了什么地理意义呢?引出地球公转的意义。首先是四季的形成,这一环节我会给学生播放动画,引导学生找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移动的范围。进而得出结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之间来回移动,南北纬23.5度称为南北回归线。当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时就是北半球的夏季,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出春季、秋季和冬季的形成。
(三)五带的划分
这个环节我会使用地球仪和灯光等教具直观的给学生演示什么是太阳高度角,由太阳高度角而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中找出不同的温度带和五带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从而总结出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为温带,南北极圈和南北极点之间为南北寒带。
三、巩固
为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回扣刚果小朋友的疑问,请同学们进行解释。
四、小结
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地球公转的特点、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原因,教师进行归纳补充。
五、作业
查阅资料,找到自己的家乡处于哪个温度带,这些温度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资格高中地理《大牧场放牧业》教案
下一篇: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信息科技教案汇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