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ghai.hteacher.net 2023-09-24 22:26 上海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三)形式语言审美
建筑空间的经营
1.展示苏州博物馆的图片和内部空间的细节图,并提出问题:
(1)建筑的美感是如何通过外形体现的?(建筑外形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内部的结构面积也有大有小)
(2)与传统建筑相比,空间布局有何不同?(打破传统建筑的中轴对称布局,将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
(3)博物馆在建造中运用到了许多不同的元素以及造型手法,猜猜看是什么?(园林的造园手法,如借景、框景等)
(4)这些建筑空间的营造手段对建筑艺术效果的呈现有何作用?(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教师总结:苏州博物馆在外形上体现高低、方圆的空间变化,在内部的结构面积中体现出了大小的对比。在布局上,博物馆的庭院、檐廊、门窗、亭台楼榭,通过建筑单元之间、内外之间的转接处理,形成了虚实相映的空间意象,体现出空间营造中最重要的虚实关系,形成一种虚中见实、实中有虚、虚实互映的情趣。
2.展示帕特农神庙、罗马角斗场的作品图片,学生以美术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1)西方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柱式和拱券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2)为什么这些建筑样式会应运而生?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古希腊经典的三种柱式是陶立克、爱奥尼亚和科林斯式,外观随时间的发展越来越精美。拱拳外观为圆弧状,有着承重和装饰美化的效果。不同建筑的样式的产生与建筑的材料、地域的文化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四)社会文化理解
中西对空间营造的不同理解
对比欣赏苏州博物馆、朗香教堂的图片和设计图稿,并提出问题:
1.朗香教堂的空间布局是怎样的?(朗香教堂作为一个建筑个体,整体的设计简洁、抽象,与外部的景物没有紧密的联系)
2.与苏州博物馆相比,你发现中西方对空间关系的经营有何不同?(苏州博物馆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使馆内外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朗香教堂的形态跳出了现代主义的束缚,内部空间以侧面采光,凸显宗教的神秘氛围)
师生共同总结:中国建筑习惯把外部空间视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情感的空间。它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了中国建筑鲜明的空间特色。西方建筑重视结构造型,突出强调建筑的整体造型美,而外部空间只是作为布景。
(五)方法归纳总结
1.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中西方建筑的用材特点和空间运用。
2.设置“鉴赏家”的活动,请学生在课本中挑选一组自己喜欢的中西方建筑,从用材和空间经营两个角度鉴赏,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审美体验。
(《罗马万神殿大穹顶》:这种建筑材料是大理石,结构有良好的承重特性,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其外形是圆弧状的,给人宏伟壮丽的感觉。)
(六)小结升华作业
1.带领学生以回顾的方式对本课的重点进行归纳和梳理。
2.升华情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于兼容并蓄。通过了解中外建筑,认识建筑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课后找一找家乡的著名建筑,试着动手画一画。
四、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资格初中道德与法治《情绪的调节》教案
下一篇: 教师资格高中音乐《婚礼场面》教学设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