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su.hteacher.net 2023-09-25 11:31 江苏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课标与教材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选自人教版(2019版)地理1第五章第二节《土壤》这一节中的第二个框题。土壤是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综合体,也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通过土壤与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相互关系的介绍,引导学生较为综合地认识自然环境。教材首先整体说明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次分段详细介绍每种因素如何进行影响,并配有相应图片,最后介绍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本节内容综合性较强,也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初步形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观念。
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这条课标要求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找到符合要求的土壤剖面或土壤标本,简单分析阐述各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且重在说明影响结果。根据本条标准,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相关图片、视屏等资料,说出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并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2.通过小组根据资料讨论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提高资料分析、团结协作,交流互助的能力。
3.明确人类活动与土壤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土壤这种资源合理利用的方式,逐步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根据课标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学情与教法
对于土壤,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对其都有感性认识,也能够意识到与植物生长或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而对于土壤在整个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形成则比较陌生,尤其是土壤具体的形成过程,学生们之前也并未接触过相关知识。因此,我会采用直观式教学的方式,通过展示大量土壤形成多成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土壤形成的过程,进而分析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学生对较为抽象的部分自然因素还不能完全进行自主分析,故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点。
总的来说,本节课与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土壤标本,或者条件允许,也可以带学生到郊外实地观察土壤剖面,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设疑导入的方式。上课伊始提问学生们每逢月底,我们总会看到一个新词出现,它就是“吃土”。大家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那大家又知道土是怎么来的吗?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资格高中语文《锦瑟》教学设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