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23-11-15 15:54 浙江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默读课文,仔细品读描写分歧的第六段: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明确:对比中突出了“我”的责任,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既要赡养老人又要爱护幼小的生命。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明确:“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属于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也表现了“我”强烈的责任感。
2.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处理的?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3.从决定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还有没有哪些细节可以体现?
明确:孝顺。例如:从第一段母子交流中,体现了母子关系融洽和我对于母亲的关心。第三段“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中,体现了我为母亲的安然无恙而庆幸,春天终于来到,我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4.“我”已经决定要走大路,为何最后走了小路?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因为“母亲”决定迁就她的孙子,走小路。体现了“母亲”的慈爱。处理分歧时,“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但“母亲”更疼爱她的孙子,所以最后还是走了小路。文中处处体现了家庭的和睦温馨以及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5.通过散步中的分歧,我们既看到了“我”的孝顺,又看到了“母亲”的慈爱,带着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小组讨论)
明确:“我”和“妻子”人到中年,既背负着赡养老人的责任,又背负着培养、教育子女的责任。“稳稳地,慢慢地,走的很仔细”,形象地表明了“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那种特有的心境和责任感,文中通过散步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以小见大,突出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秋天的怀念》,体会二者有何差异。
(有理有据即可)
(五)小结作业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父母又安然迈入新的年岁,惧是他们身体大不如前,日渐衰老。二三十年后,我们的父母将迈入老年,那时也需要我们承担起的责任,带给家人庇护和关爱。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人间的感情是最珍贵的,同学们,回到刚才导入的问题,你们是否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有了深刻的体会呢?请写一篇500字的感悟。
五、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资格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下一篇: 教师资格初中音乐《春天的故事》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