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ongqing.hteacher.net 2023-12-04 16:54 重庆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理解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通过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探讨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和对生命现象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和区分。
三、教学难点
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导入。教师播放马戏团节目表演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在观看之余思考:马戏团中的小动物可以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自己家的小动物为什么不行呢?请学生结合现有的生活经验回答后,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动物的行为》。(板书课题)
(二)新授
环节一:先天性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感受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对动物行为进行分类,学生思考如何区分动物行为的类型?组织学生和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之后请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评价和完善,引导学生以表格形式共同总结出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并结合例子理解先天性行为的意义。
环节二:学习行为
教师讲述乌鸦将坚果从高处扔下,汽车碾碎后,红灯时飞下取食坚果的例子,指导学生结合课本中老鼠走迷宫的例子,思考动物的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学生分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请学生阐述讨论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动物的学习行为帮助适应复杂环境。
接着,进一步呈现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视频,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思考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自主思考后随机提问,最后共同得出最常用的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
(三)巩固
开展“你来说、我来辨”活动,由同桌两人在两分钟内互相进行提问,一方说出常见的动物行为,另一方迅速判断该行为的类型。活动结束后,就争议性话题进行点评。
(四)小结
通过提问学生“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呢?”,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心得体会,教师予以评价和完善。
(五)作业
请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故事,下一节课师生共同分享。
六、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初中科学:《动物的行为》答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