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ongqing.hteacher.net 2023-12-04 17:13 重庆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重点)
2.对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难点)
3.理解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二、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水槽、砖块、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3块大小相同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导入法:播放“深海勇士号”下海视频,并提问:“同学们,深海勇士号为什么能够在海里进行探测作业呢”,引出课题。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向学生展示装满三分之二水的水槽和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等。
提问:同学们,大家猜这些物体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教师先分别展示,第一,将石块放入水中,与水槽底接触;第二,将木块放入水中,完全漂在上方;第三,再将塑料块放入水中,浸在水中但没有接触槽底。
此时引出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标准:只要物体没有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引导学生猜测其他物体在水槽中是沉还是浮,请多位同学上台操作,将不同物体放入水槽,并完成表格。此时强调,一定要按照先预测,再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顺序。学生完成表格中的预测部分,并完成实验,补充表格现象部分,发现有些现象与预测相符,有些现象与预测不相符(详见板书)。
2.深入探究
继续提问引导:“同学们,影响物体沉和浮的,都有哪些因素呢?”学生会猜想轻重、体积大小等,接下来,小组合作,以一个材料为例,设计实验方法,按照先减小物体的体积,再增大物体的重量的顺序,进行实验验证。此时一定要提醒,要注意剪刀和小刀的使用安全。
首先是橡皮的实验:第一步将橡皮一分为二放进水中,先预测,再放入水中,发现沉在水底;第二步,继续操作两次减小体积,橡皮依然沉在水底。学生总结改变橡皮无论如何体积变小、重量变轻,都会沉在水底。
接下来做苹果的实验:重复橡皮的实验操作,发小无论苹果如何体积变小,重量变轻,都会浮在水中。通过以上实验师生总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变小,重量减轻,它们的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追问:“同学们,如果增加物体的重量,增大物体的体积,其在水中的沉和浮会改变吗?“学生自行设计并操作两组实验,第一组是一枚回形针、两枚回形针叠加,依然沉在水底;第二组是一块木块、两块木块叠加、三块木块叠加,依然浮在水面上。学生总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变大,重量增加,它们的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3.讨论提升
通过以上四次实验,师生共同总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重量、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播放黄河浮桥等视频,引导学生明白,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三)巩固练习
为了更好地学以致用,我将播放黄河浮桥等视频,引导学生明白,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四)小结
提问小结:“同学们,有关于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你了解多少?”
学生可以总结出,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重量、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五)作业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一个小任务,回家给父母做一下课上的实验,也要解释清楚原因呦”;分享学习的收获可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在分享中获得认可,也获得更多的学习兴趣。
四、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小学科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答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