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bei.hteacher.net 2023-12-05 17:42 河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认识细胞分化的概念与意义。
2.基于生活实例分析,探究细胞分化的生命现象与规律。
3.能辨别生活中的迷信和伪科学,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难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的资料:在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为120d左右,白细胞的寿命为5-7d,这些血细胞都是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而正常的血细胞明显减少。通过骨髓移植可以有效地治疗白血病。
教师提出问题:①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②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两个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授
环节一:细胞分化的概念
1.教师展示两组不同的细胞图片(动物细胞: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软骨细胞;植物细胞: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对其进行简要介绍,重点突出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细胞都是由一群相似的细胞发育而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思考细胞分化的特点。
学生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回答,最后师生总结得出细胞分化的特点:
①细胞分化的持久性:发生于整个生命进程中。
②细胞分化的差异性:高等生物比低等生物分化显著;动物比植物分化显著。
③细胞分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化》答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