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bei.hteacher.net 2023-12-06 16:30 湖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概念的含义
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概念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
第一,名称,即代表概念的词语、符号;(三角形/岛屿)
第二,内涵,即这类事物所共有的关键特征;(三条边三个角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一片被水包围的陆地)
第三,外延,即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具体事物(实例)的范围。(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夏威夷、台湾、古巴)
2.概念获得
概念获得,实质上就是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个体获得概念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1)概念形成
个体从大量的例子出发,从他们的实际经验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以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某些初级概念。例如小朋友不理解“叔叔”的意义,就在大量的生活经验中学习,小朋友叫对了,就夸她,叫错了就纠正,慢慢的幼儿就能获得关于“叔叔”的初级概念。
(2)概念同化
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例如,已经知道三角形的概念,从而去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就属于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这就类似奥苏贝尔的上位下位与并列组合学习。
3.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应该做到: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以准确的语言把概念的本质特征明确地揭示出来。一方面要指出新概念所隶属的更一般的类别;另一方面要指出新概念的定义特征。如直角三角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定义特征)平面的简单的封闭图形(一般)。
(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
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教学经验证明,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就越容易学习;概念的无关特征越多,越明显,学习就越困难。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必须注意强调有关特征,弱化无关特征,以使学生顺利把握概念的实质,然后逐渐增加无关特征,指导学生对无关特征和有关特征进行辨别和区分,使其获得的概念更加准确。
(3)注意采用变式
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比如,让学生学习杯子的概念,可以举例保温杯、圆杯子、铁杯子、塑料杯与玻璃杯,这就属于在无关特征上面的变化,使学生理解概念。
(4)正确运用正例和反例
在概念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教师要同时呈现正例和反例。呈现正例,有利于概括出共同的规律或特征,使学生认清概念的关键特征。列举若干反例,有利于辨别,加深对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消除无关特征的干扰。如当学生知道飞机不是鸟时,他会更清晰地明白“会飞”是鸟的无关特征,这属于反例;而当学生知道有些鸟不会飞,如鸵鸟,但它有喙,因此属于鸟,就更清晰明白“喙”是鸟的关键特征,属于正例。
【小试牛刀】
(单选题)在某堂植物课教学中,王老师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如橘子),又选用不可食用的(如棉籽),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果实的概念。运用(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知识概括的方式。王老师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如橘子),又选用不可食用的(如棉籽),选用的都是果实,本质没有发生改变,这是运用了变式,即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B项正确。
A项:正例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而题干中可食用的(如橘子)和不可食用的(如棉籽)本质都是果实。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比较法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题干并不是为了比较,而是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果实的概念。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直观法是给幼儿解词的主要方法,它是让孩子从实物、图片、动作、表情以及教具演示等具体的形象中去理解词的意思。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比较
比较则是从方法上促进理解,目的是为了区分事物的异同。(同类比较:10岁的女生与20岁的女生;异类比较:男生与女生,红苹果与番茄)
【小试牛刀】
(多选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该注意( )。
A.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B.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C.提供概念范例,适当运用比较
D.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的的数量和强度
E.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明确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答案】ABCDE。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该注意: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合理利用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提供概念范例,适当运用比较;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的的数量和强度;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明确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故此题选ABCDE。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感觉与知觉的对比
下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知识点-写作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