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12-07 14:04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2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宋·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中的“一年佳节”是指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是我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之一。
B.“西厢”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
C.这首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D.这是词人写给友人吴见山的一首长调。“一年佳节过西厢”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还表示这年“佳节”希望就在老朋友家中醉酒度过。
1.【答案】D
【解析】D项,“这是词人写给友人吴见山的一首长调”说法有误,该词是小令而非长调。词按照长短规模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此外,此词为重阳节与友聚会而叹老,唱和见山所作。故本题选D。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参考答案】
(1)比喻。如“山远翠眉长”,将青翠的山比作“翠眉”,形象地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
(2)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
(3)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1—82题。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①溽暑②醉如酒,隐几③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④。
【注】
①南州:指永州。
②溽(rù)暑:湿热,指盛夏的气候。
③隐几:凭倚着几案。
④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请填写数字序号)
①“醉如酒”形象地描写了人们难熬的“溽暑”之态。
②“熟”字表明睡得很深。
③“敲”字以无声衬有声,突出了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
④“敲茶臼”指的是制作新茶。
1.【答案】③
【解析】诗的首句,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溽暑”,既潮湿,又闷热。“醉如酒”,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的难熬溽暑之态。①正确。由于湿度大,温度高,自然憋闷难禁,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惫欲睡。“熟”字写出了睡觉时深度入眠的状态。②正确。三四句写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山童敲茶臼的声音,原来是山童正在烹制新茶。④正确。“敲”字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③是“以无声衬有声”,与诗文相反,故③错误。故本题选③。
2.请对此诗进行赏析,并说明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参考答案】
全诗写了呈现出一幅“山居夏景图”,表达了诗人悠闲、舒适的心情,反映了他在沉重压抑中追求的一种精神寄托。
诗的首两句,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醉如酒”,喻南方暑热,用词生新稳切;“开北牖”,看似随意,实暗含精到的诗心:惟开窗,空气通畅,才能在暑气逼人的环境下酣然熟睡,也才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山童敲击声。后两句写诗人日午时分独自醒来,周围一片寂静,只听见竹林那边传过来的山童敲击茶臼的声音。以有声衬无声,益发展现了“无馀声”的静谧气氛。
整首诗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用笔含蓄,意蕴丰富,是诗人被贬生活的展现。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中小学教师招聘语文笔试试题25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