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12-07 14:24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初读文段,整体感知
1.自主探究:学生默读3-5自然段,借助工具书查找不懂的生字、生词,并在旁边做标记。
2.检查反馈:重点分析“茎”“萎”等字。着重从形声字的角度强调“茎”“萎”的读音、写法与字义。
3.初步交流:3-5自然段作者写了什么内容?重点写了什么?
明确:写了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如何用脚爬行的。
三、研读文段,深入分析
默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用“___”勾画出表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批注感受。
1.体会手法: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数量、形状、颜色的语句,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爬山虎的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前一句交代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后一句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像蜗牛的触角”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脚的可爱细小。
2.小组讨论:从这些句子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明确:细丝的位置隐蔽、数量精确、形态细小而卷曲都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3.边画边想:画出表示爬山虎爬墙的动作的词语,想想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巴住墙→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4.对比替换:“巴”字不可以换成其他词因为“巴”字更有力道。
5.朗读体会:为什么作者能看到爬山虎的脚这么细微的变化?(引导阅读爬山虎的脚变化的语句,抓住“逐渐”一词体会。)
明确:作者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脚细微变化的过程。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说说描写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的句子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点评。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六、布置作业,实际演练
课下观察你最喜欢的某一个植物或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下次课进行分享。
(2)设计本课的板书。
(2)【参考答案】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中小学教师招聘语文笔试试题29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