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uangdong.hteacher.net 2023-12-08 11:54 广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86.数学课上,老师教学生加减法,告诉学生被减数一般大于减数,并举了5以内的例子:5-1=4,5-2=3……之后再给学生“7-3”的题目,学生还是会算,这种现象是( )
A.自动化 B.顺应
C.模仿 D.同化
8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同化。皮亚杰提出了同化和顺应的概念,同化指个体将遇到的新刺激纳入、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属于量变,且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而顺应是改变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题干中,学生会算“7-3”的题目,属于量的积累,认知结构没有变化,因而是同化。故本题选D。
87.一位四年级小学生根据芭蕾舞裙和游泳圈的形状和功能发明了一种充气雨衣,雨衣下面是一个气圈,充气后雨衣张开,雨水便不会灌进鞋子。这体现的是(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酝酿效应 D.思维定式
8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小学生根据芭蕾舞裙和游泳圈发明了充气雨衣,是从二者身上得到了启发。故本题选A。
88.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思维逻辑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是在小学的哪个阶段?( )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8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四年级(10—11岁)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小学主要是具体抽象思维。故本题选D。
89.一般来说,男同学的课堂问题行为比女同学要多一些。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男同学的语言技能发展较晚 B.女同学的智商发育水平较高
C.男同学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D.女同学的社交学习速度较慢
8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产生,在性别上是有差异的。一般地讲,男学生的问题行为比女学生要多一些。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男孩语言技能获得较慢,社交学习较晚。在低年级的教师中女性较多,这可能也是男学生在学习适应上更困难的原因之一。故本题选A。
90.某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每次听到教师不小心把指甲划到黑板上时,就会产生一种冷的感觉,浑身难受,这种感觉现象是( )。
A.综合 B.适应
C.联觉 D.对比
9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如“甜蜜的声音”“沉重的脚步”。题干中指甲划到黑板上一种声音引起冷的感觉。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