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uangdong.hteacher.net 2023-12-08 13:27 广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211.所谓“自我反思”是指( )。
A.教师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B.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C.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D.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2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我反思。所谓自我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的对象。此时,教师既是教学实践者,又是教育研究者,通过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审视和评价,从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C项正确。A、B、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212.某教师组织学生参观英雄烈士纪念馆、欣赏画展,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该教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实践锻炼法 B.陶冶教育法
C.自我修养法 D.品德评价法
2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通过参观英雄烈士纪念馆、欣赏画展,学生在耳濡目染受到感化,这是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故本题选B。
213.甲乙两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失常,两人非常难过,但甲的难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降消,而乙在这次考试失败的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可见( )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之一。
A.学习因素 B.文化因素
C.个性因素 D.家庭因素
2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以归为三大方面:一是个性因素导致的问题,包括内向、敏感,体验深刻但思维固定、不灵活;自尊但不自信,内心封闭,自我防御机制较强;缺乏独立意识,意志力薄弱,消极退缩,受暗示性强。二是认知观念上存在的偏差,包括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自我认识方面的认知偏差。三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重知识教育、轻心理教育;不重视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忽视责任感的培养等。题干中,两人面临问题一样,但后期发展结果不一样,属于自身个性因素。并未体现学校和家庭教育、文化因素。故本题选C。
214.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
A.图式 B.产生式系统
C.命题网络 D.概念
2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命题和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的主要表征方式。一个命题就相当于一个观念。它是我们能够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的意义单元,也是知识的最小单元。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的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命题网络,或称为语义网络。知识的理解越深,所形成的联系就越多,命题网络就越复杂。A项: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是将相互联系的概念、命题和表象组织起来而形成的有组织的认知单元。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征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215.当小梅在学校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都给予了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动机律 B.准备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2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指在试误的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