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23-12-14 17:18 山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流畅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2.加强诵读指导,整体把握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通过联想,结合诗人写作背景,调动情感体验,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诗情,提高学生对诗文的解读能力。
3.把握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理解诗歌蕴含的情理,以及诗人作诗的心境。
三、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法、引导启发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引出课题
上课之初,教师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而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春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析诗题、了解作者及背景
(1)提问:通过这个题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要求:各抒己见。
明确:时间:春天;主要活动:诗人在眺望远方。
(2)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你了解他吗?
要求:举手回答。
明确:我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3)提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预习情况,举手回答,教师明确。
明确: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次年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2.指导诵读
学生展示朗读,其余学生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范读,在范读的同时请学生注意朗读技巧和节奏。
3.概括全诗
提问: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同桌交流,点名回答。
明确:《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第一,忧国
1.提问:“国破”指的是什么?诗人看到的是国家还是国都呢?
要求:齐读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各抒己见。
明确:这个“国”指的是国都长安。长安被叛军占领,所以“国破”指的是国都长安破亡了。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初中语文《春望》答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