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23-12-14 17:35 山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明确:遍、染、争、击、翔。这几个字把秋山的壮美和万物的自由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写出了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染成的一样十分壮美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4)问题: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整体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这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5)提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
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3.具体分析“峥嵘岁月图”
(1)提问:下阕中的哪两个字标志着作者由上阕的眼前写景的描写转入对往事的回忆?
明确:“忆、记”
(2)提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一般的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起承接过渡作用,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干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非常自然。
4.分析中“中流击水图”
(1)提问:作者写“中流击水图”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最后一句形象的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历史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也是对上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回答。
5.问题:这首词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明确: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老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6.带着诗人的雄心壮志再次朗读本首诗歌。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观看毛泽东青年时代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谈谈应该做一个怎样的青少年。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请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收集关于毛泽东的其他词作。
2.对比《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总结毛泽东的诗作风格,写一个500字的小论文。
五、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答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