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3-12-19 14:14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环节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这一环节比较简单,我会请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罗列成就。即1、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造: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电话、无线电报;4、化学工业的建立:炸药、塑料、人造纤维。
之后提问:1、为什么电力能被广泛应用并最终取代蒸汽动力?即电力作为新能源,较为清洁、廉价。2、每一项重要的成就的背后,都是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从而推动了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什么道理?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进行总结,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增强学生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
环节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这一环节首先我会提问: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学生回答,我进行点拨,得出特点包括:(1)发明来源: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2)范围: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3)进程: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影响
接着我会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因为这一部分比较难以理解,我会请学生依据史料及教材,小组讨论完成这一问题,然后我来补充,共同总结出影响包括:(1)生产力领域: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2)生产关系领域: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3)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通过史料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特别是对世界市场形成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请同学回答:世界市场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对其评价。有利于学生回顾旧知,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四)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小结部分我会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归纳,回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特点及影响。
(五)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其他资料,下节课分享给大家。搜集资料的课外作业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史料搜集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说课的最后一个部分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的理解课文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初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