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4-01-08 14:15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讨论之后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氧气的产生和糖类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而是分阶段进行的。
接着,我会提供光合作用过程的视频资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和观看视频,之后小组讨论将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进行比较(反应前后物质能量变化)。经过讨论比较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场所在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H+和氧,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II(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II(NADpH)。同时,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光能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CO2固定后形成C3化合物,C3化合物接受ATP释放的能量,被NADpH还原,最终一部分转化为糖类,一部分转化为C5化合物来继续参与到二氧化碳的固定中去。这样,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在明确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进行总结。通过对比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个更全面系统的理解。
环节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首先要向学生讲述光合作用强度这一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因为光合作用强度直接关系农作物的产量,所以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很有现实意义。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结合教材,思考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学生经过阅读材料,结合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水、CO2、光能,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因此,只要影响到原料、能量的供应,都可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我会进行适当补充:光合作用需要众多的酶参与,因此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如温度),也是影响因子。
(三)巩固练习
为了更好得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我会让学生绘制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对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及时给予指导,以让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理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让学生自主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然后我来作相应的补充,从而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深化理解,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五)布置作业
我提前精选相关开放性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课下思考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应用?要求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按时完成。
六、说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