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4-01-08 16:06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利用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跟太阳有关的故事—《番茄太阳》,老师讲故事,听完故事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顺势导入课题《童年》。
环节二:探究色彩,新课讲授
(一)出示《考试》(中国画)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画作品《考试》,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并从画面人物的服装、表情、动态、背景等方面讨论回答。
(二)出示《欢天喜地》(年画)
接下来,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展示年画《欢天喜地》,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从人物服装、发饰、表情、动态、背景等方面观察画面,并运用语言简单的描述一下作品内容。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
(三)出示《冬天的阳光》(雕塑)
而后,我将继续出示雕塑作品《冬天的阳光》,引导学生合作观察,并提问:你知道作品的表现形式吗?画面中的人物的表情怎样?在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后,继续追问:为什么作品题目叫冬天的阳光?画面中有阳光吗?阳光代表着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境。
(四)出示《金色童年》(摄影)
最后,我会展示摄影作品《金色童年》,引导学生欣赏,通过开放性的提问: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令你难忘的故事,老师非常想听一听,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
环节三:对比欣赏,展示评价
(一)对比欣赏
1.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提问: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提问: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二)展示评价
学生思考讨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并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拿起自己手中的画笔或者其他造型工具,把这些美好往事表现出来。
八、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小学美术《家乡的古建筑》说课稿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