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hui.hteacher.net 2024-01-10 18:39 安徽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七、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一般是以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方式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根据不同地区和形式,民歌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2.【参考答案】
小调曲调性强,旋律流畅,优美婉转曲折,旋律线变化丰富,表现力强,能细致准确地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刻画人物的性格及精神面貌。小调的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基本上分成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两类,非对偶性的 3、5 句单曲体结构也较常见。劳动人民在创作歌词时,常用衬词来补充不足,构成音乐上的匀称。小调的节奏规整,一般不采用自由节奏,南方小调节奏平稳,北方小调喜用切分节奏,而显得活泼。小调的演唱形式带有乐器伴奏,引子和过门的运用较多,乐器伴奏中的加花装饰、拖腔、垫腔等,使小调音乐更为丰富多彩,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和等形式。
3.【参考答案】
长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形式,一般为上、下两句歌词,字少腔长是其中一大特色。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
短调流行于半农牧区,泛指那些曲调短小,具有明确节奏节拍的歌曲。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起伏不大,带有明显的宣叙性特征。
4.【参考答案】
昆曲的历史地位: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1)形成期:
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与当地语言与音乐结合,经音乐家顾坚改进而成昆山腔。
(2)发展期:
明代,江西魏良辅在保留原有昆山腔风格基础上,总结戏曲北曲成就及海盐腔等南曲之长,进行改革,总结一系列唱曲理论,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舒缓的昆腔体系——水磨调。
(3)特点:曲牌联套体结构。
演唱上字少声多、轻柔婉转。伴奏发展为以笛为主,箫、管、笙、三弦、琵琶、鼓板等多种乐队组成的乐队形式,为市民及士大夫所喜爱。
(4)代表剧目:
第一个剧目《浣纱记》,它使昆山腔形成广泛影响并获广大成功。原名《吴越春秋》,作者为明代梁辰鱼。
5.【参考答案】
中国民族乐器按照演奏方式一般分为拉弦乐器、吹管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拉弦乐器有二胡、高胡、板胡等,吹管乐器有竹笛、箫、唢呐等,弹拨乐器有扬琴、琵琶、三弦等,打击乐器有木鱼、鼓、锣等。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安徽分校
上一篇: 第三模块民族民间音乐七、简答题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