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4-01-22 14:49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歌曲反帝反封、国土沦陷的忧虑情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并理解讽刺政治的社会现象。
【过程与方法】
采用聆听、视唱、讨论的方法,了解萧友梅的音乐贡献以及歌曲《问》的旋律特点。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萧友梅的生平以及歌曲创作风格,并了解《问》旋律和歌词的创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萧友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了解歌曲旋律发展特点。
【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初步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1927年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图片,并提问学生“图片展示的是哪个地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是由萧友梅担任教务主任,建立的中国第一所专业的音乐高等院校“上海国立音乐院”,并引出本节课课题《萧友梅与黄自——问》。
(二)初步感知
1.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介绍萧友梅生平。
萧友梅先生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的音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萧友梅先生先后在日本、德国等地求学,吸取了中西方音乐的精华,并在学成后归国,创建学校专心研究音乐教育,并在其创作当中改变了学堂乐歌时期的“旧曲填词”的方式
2.整体聆听歌曲《问》,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体会歌曲情感。这首歌曲当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无限的感叹和凄凉之感,是因为在萧友梅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正是内有军阀混战时期,外有帝国主义欺凌和压榨,百姓民不聊生的时期。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秋天的图画》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