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hui.hteacher.net 2024-01-31 08:57 安徽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六)【参考答案】
课题:题西林壁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2.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尝试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培养学生用理智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进入新知
上课伊始,教师要求学生齐声背诵《望庐山瀑布》。背诵完毕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庐山的诗。随即,教师板书课题并引导: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苏轼一起,到庐山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读正音。学生自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解决。教师指名学生诵读。
2.划分节奏。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划分诗歌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研读诗文,深入分析
(一)感知庐山的景物特征
赏析句子: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
②远近高低各不同
1.学生齐声朗读诗文的前两句
2.提问:诗作首句,诗中呈现出了哪些景象,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为什么诗人身处庐山之中,却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山势?
明确:岭和峰;横看、侧看、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色也不相同。3.提问:阅读古诗的前两句,学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么?
明确: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4.提问:如果你和诗人一样,身处庐山中,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明确:这真是太神奇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5.带着惊奇的语气朗读前两句。
(二)品悟深处山中的哲理
赏析句子: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
②只缘身在此山中
1.提问:为什么站在山中就看不到“真面目”,要怎样才能看清“真面目”?
明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处其中就会迷惑不清,只有跳出其中才能看得更全面。
2.提问:第四句中的“缘”是什么意思?(抓字眼)诗人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了不同的庐山,却为何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
明确:缘是因为的意思;感叹是因为作者身处于庐山之中,所以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
3.提问:对于诗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叹,你能用一句俗语概括出来吗?
明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提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诗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告诉我们的呢?
明确:作者从景入,又从理出,借景说理。
4.带着恍然有悟的感情朗读后两句诗。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观看成语故事片《盲人摸象》,说说观后的感受。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五、归纳总结,提升认知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当你被一些难题困扰的
时候,请想想这首诗,默念“只缘身在此山中”,只要你尝试着跳出困境看问题,可能所有的问题也会随着你的释然瞬间化解。
六、布置作业,实际演练
1.诗歌改写,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诗歌进行改写,并能够体现诗作的哲学内涵。
2.回顾学过的其他写景诗或蕴含哲理的作品,开展朗诵比赛。
3.搜集苏轼其他的著名的诗作,抄一抄,读一读。
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安徽分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