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hui.hteacher.net 2024-02-17 16:31 安徽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 )。
A.学生智力的发展 B.学生体质的增强
C.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D.学校的就业和升学率
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始终强调把( )放在优先位置。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3.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4.荀况认为“人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
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论 B.个体本位论
C.无目的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5.“教育适应生活说”的提出者是( )。
A.斯宾塞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6.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杨贤江 D.蔡元培
7.(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8.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
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9.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10.(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B.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受政治性质的制约
C.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可以决定教育目的
D.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1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13.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4.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素质教育是面向( )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社会学员 D.全部个性
16.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17.培养学生(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8.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
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 )。
A.广义的教育目的 B.狭义的教育目的
C.广义的教育 D.狭义的教育
19.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性质是( )。
A.选拔性、淘汰性 B.目标性、水平性
C.参照性、差异性 D.常模性、个别性
20.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培养学生( )。
A.健康的审美观 B.鉴赏美的能力
C.感受美的能力 D.创造美的能力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安徽分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