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bei.hteacher.net 2024-04-10 17:38 湖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内容。本单元以“呼吸与消化”为探究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人体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并为将来学习“健康生活”打下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将有机会体验与探索人体呼吸与消化过程;了解空气、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的器官;感受人体不同部分的器官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建立“系统化”的人体结构概念。第7课让学生认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初步认识食物消化需要身体内多器官协同工作。
(二)教学目标
1.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有三种类型及功能。
2.观察、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牙齿形状的特点、分布,能对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简单的记录;分角色扮演,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3.体会口腔对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有健康生活的意识。养成保护牙齿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食物在口腔的变化,理解唾液对食物消化的作用;了解不同的牙齿种类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二、说学情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食物的消化知识是有一定生活的经验的积累,但对于理论的消化过程方面的知识有待加强,学生探究能力与发现能力还需要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与好奇心强,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但理解能力、感知能力还不足,可能难于快速理解所学内容。因此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己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对本课时采取的教法为创设情境法,让学生来品尝小慢头,咬一口小慢头,慢慢地咀嚼,仔细体会它在嘴里发生的变化;之后利用课堂提问,结合学生亲自动手画图、角色扮演等方法自主探索是本课中的主要教法;最后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交流时间和空间。
四、说学法
学法,它渗透在学习活动中,而学习活动也是学生掌握学法的唯一途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相结合。学生凭借已有生活经验猜测,借助模型亲自摸索体验,从而获得知识体系。同时注意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与同组学习同伴的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积极响应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会学、乐学、善学。
五、说教学过程
如何把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和谐统一的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呢?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步骤,它们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为实现新课标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一)导入环节
上课开始,根据我班现有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大家一起思考一下,如果现在把这块儿馒头放进口腔咀嚼一会儿,馒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经过思考,并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看法。由此,很自然的导入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2024小学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美术《猜猜我是谁》
下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春节到》说课稿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