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bei.hteacher.net 2024-04-10 17:59 湖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分组合作探究,然后发表意见。
分析:观点一犯了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二犯了封闭主义、守旧主义的错误,只有观点三才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那种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其他文化的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是错误的,都是我们在文化创新的实践中,需要反对的。
教师设置疑问:通过刚才所学知识,我们怎么才能实现文化创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呢?
学生结合书本探究、发表意见。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前面对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孔雀东南飞中“兰芝泣别夫君”的图片、“现代子女给妈妈洗脚”的图片。
提问:我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焦仲卿的“孝”值不值得提倡?假如你是焦仲卿,你该怎么办?现在的中学生应该怎样孝顺父母?这种“孝”和原来的“孝”有何异同?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发表意见。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学有所用,才能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框架。
作业:
1.必做题:搜集两则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可以说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的案例。
2.选做题:围绕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问题,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提两个小建议。
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适应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2024教师招聘面试结构化: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下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春节到》说课稿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