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4-05-17 15:57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判断题
1.社会风气败坏是造成学生的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 )
2.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 ( )
3.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 )
4.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是从自律道德阶段到他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 )
5.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 )
6.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的。 ( )
7.如果某学生认为凡是遭到批评的行为都是坏行为,而不会受到惩罚的行为都是好行为,这个学生的道德发展应处在科尔伯格所说的习俗水平。 ( )
【答案解析】
1.对【解析】社会风气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之一。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也无力控制、净化社会环境,再加上自身的选择、判断能力有限。因此,社会风气败坏是造成学生的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2.对【解析】后习俗水平包括:(1)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2)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地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
3.对【解析】由于学生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以及社会复杂性的影响,决定了学生品德形成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4.错【解析】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5.对【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6.对【解析】客观到主观,即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7.错【解析】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其中,处于前习俗水平的服从与惩罚阶段的儿童,他们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对惩罚的逃避。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成年人来决定的,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题干中的学生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故本题错误。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育心理学之态度与品德试题解析14
下一篇: 教师招聘教综专项刷题客观题45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