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xi.hteacher.net 2024-05-20 16:54 山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三)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主题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一主题音频并哼唱旋律,提问学生:第一主题情绪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欢快,活泼;速度较快。
(2)再次感受第一主题,教师提问学生:旋律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一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四十六节奏,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营造了青海人民热情、豪爽的性格。
(3)第一主题反复了几次?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主题一共反复了三次,第一次是由单簧管主奏;第二次是单簧管、弦乐、长笛等乐器交替演奏;第三次是由小提琴主奏。单簧管音色稍显俏皮,像一个活泼的“少年”,而小提琴音色柔美,则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第一主题的反复三次演奏表现出了一幅青海少男、少女互相打趣的场面。
2.聆听第二主题
(1)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主题,并提出问题:第二主题音乐情绪、速度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旋律整体优美、抒情地;速度变慢。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第一主题聆听第二主题,说说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在旋律特点上有何不同?使用了哪种乐器作为主奏乐器?
教师总结:第二主题节奏舒展,节拍变为3/4拍,运用延音线将旋律拉长,伴随提琴抒情优美的音色,营造出青海儿女向心爱的人互诉衷肠、娓娓道来的动人画面。
3.完整聆听,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觉得乐曲的结构是下列的哪一种?(并出示相应的图片,第一种结构:A;第二种结构:A、B;第三种结构:A、B、C;第四种结构:引子、A、B、A、尾声)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作品最后乐段再现第一乐段,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A、B、A。并且乐曲前配有引子,乐曲最后加有尾声。
4.教师介绍民歌“花儿”。
“花儿”是一种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介绍:《花儿与少年》是上世纪中叶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创编的歌舞曲,后又演变出了管弦乐曲。引导学生聆听青海民歌《四季调》,感受民歌与管弦乐曲表达同一题材作品的异同。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音乐知识,教师呼吁学生尊重音乐文化多样性,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青海地区的民歌进行欣赏,加深对青海地区音乐的认识。
四、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