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4-05-29 15:36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33.【答案】A
【解析】《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运动参与的目标有: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故本题选A。
34.【答案】C
【解析】运动动机的功能有发动、选择、强化和维持等功能。故本题选C。
35.【答案】D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红肌纤维主要依靠有氧代谢产生的ATP供能,所以氧化能力强(比白肌强4倍),而糖酵解能力低。乳酸脱氢酶为含锌离子的金属蛋白,分子量为135-140kD,是糖无氧酵解及糖异生的重要酶系之一,在红肌纤维中活性低。故排除选项ABC,故本题选D。
36.【答案】D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支气管等,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喉以下的导气部分称为下呼吸道。肝是消化系统的大消化腺,故本题选D。
37.【答案】B
【解析】初中七年级实心球投掷,完整的动作名称是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故本题选B。
38.【答案】A
【解析】运动员从直道进入弯道时,身体应有意识地向内倾斜,加大右侧腿和臂的摆动力量和幅度,身体应向圆心方向倾斜。后蹬时,右腿用前脚掌的内侧,左脚用前脚掌外侧蹬地。两腿摆动时,右腿膝关节稍向内摆动,左腿膝关节稍向外摆动。两臂摆动时,右臂前摆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偏向右后方;左臂稍离躯干做前后摆动。弯道跑的两腿蹬地与摆动方向都应与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趋于一致。故本题选A。
39.【答案】D
【解析】跑是人体水平位移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互交替,上肢与下肢蹬与摆协调配合的周期性运动。跑的周期是两次单脚支撑和两次腾空。走不允许有腾空。故本题选D。
40.【答案】C
【解析】判断是否走步(带球走)首先要正确判断运动员的中枢脚。故本题选C。
41.【答案】B
【解析】本身有伤在身是不宜参加体育运动,这样会使与运动者伤情加重或产生不可弥补的后果。有伤病的学生不可以参加比赛。故本题选B。
42.【答案】D
【解析】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包含: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情景教学法。故本题选D。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43【参考答案】
是指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需氧量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算。运动时需氧量与运动强度呈正相关。运动强度越大,需氧量越大。
44.【参考答案】
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
45.【参考答案】
运动中消耗的能量物质在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随后又回到原来水平,称为超量恢复。
46.【参考答案】
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与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
47.【参考答案】
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48.【参考答案】
49.【参考答案】
下压式:接棒人手臂后伸,与躯干成50°—60°角,掌心向上,虎口向后,拇指向内,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下“压”送到接棒人手中。
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每一次传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持棒快跑。缺点是接棒人在手臂后伸时相对紧张。
50.【参考答案】
分解练习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
优点:把动作技术的难度相对降低,复杂过程予以分解,便于学生掌握和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
缺点:对完整动作的领会,有可能形成对局部和分解动作的单独掌握,妨碍完整地掌握动作。
51.【参考答案】
(1)儿童少年力量训练时,不可进行大强度训练;
(2)儿童少年力量训练时,应注意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
(3)儿童少年力量训练时,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力量训练。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山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冲刺卷(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