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4-06-04 15:30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4.【答案】(1)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增加
(3)同位素标记;14CO2→14C3→(14CH2O)
【解析】本题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1)甲图中,过程①为光反应,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光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过程④是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具体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若在乙图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突然停止光照,则光反应停止,NADP+不再与水分解产生的H+反应生成 NADPH还原氢),所以叶绿体中NADP+含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
(3)乙图中二氧化碳中碳的转移途径是卡尔文通过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的,卡尔文用含的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CO2参与暗反应阶段,所以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
5.【答案】(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③分生区;排列紧密,成正方形;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2)染色体、纺锤丝;4
(3)AB;BC;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图甲中由③分生区细胞形成①②④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的过程,四个区域细胞的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取③分生区细胞,特点是排列紧密,成正方形。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2)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也含有4条染色体。图中⑥是染色体;⑦是纺锤丝。
(3)AB段表示G1期,此时细胞中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为S期做准备。BC段完成DNA复制,DNA结构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基因突变)。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责任编辑:欣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