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ingxia.hteacher.net 2024-06-28 10:16 宁夏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材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1,本节课主要学习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在生活中,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而且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熟练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激发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以上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也为了让学生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会分析生活中燃烧的原因。
二、学情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清晰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学生已经有了部分关于燃烧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很容易建立新的知识体系。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及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很容易接受本节课内容,但其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并不完善,需要感性认知的辅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扩大学生的感性认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九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分析问题以及操作实验的动手能力。因此,本节课中我将用多媒体以及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的本质,学会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
充分了解教材和学生情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引导探究法为主,辅之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新课标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所以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学习内容,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和自主学习法掌握本节课内容,锻炼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从导入、新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5个环节来展开。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索新知,掌握知识。
(一)导入
本节课我将采用演示魔术的方式进行导入。首先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并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提问:魔术中有没有出现燃烧现象?谁在燃烧?为什么手帕没有烧坏?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燃烧与灭火》。我这样设计: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从小魔术引入课题,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授
Ⅰ.燃烧
在这一环节,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化学物质的燃烧反应,如碳、铁、磷、石蜡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顺势提问:是所有物质都能够燃烧吗?接着演示实验:用火柴分别点纸、木条和石块;将点燃的木条用烧杯罩住。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明确物质本身必须具备可燃性,才能发生燃烧。而且燃烧必须与氧气一直接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对比实验来进行总结归纳燃烧条件,学生便于理解。
然后我会提问: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这两个条件就能发生燃烧了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观察红磷和白磷的燃烧条件探究实验。概括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我介绍着火点的概念。师生归纳出燃烧需要的第三个条件。我会强调可燃物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现象。
II.灭火
化学的学习是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的,所以我会在燃烧的基础上讲,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条件。通过演示3个蜡烛不同条件下燃烧熄灭的对比实验,学生观察现象,用实验再次验证了燃烧必须有氧气参与,而灭火可以采用将可燃物隔离氧气的方法。
然后我会结合生活中用水灭火提问学生其依据,并介绍澳大利亚丛林大火采用砍伐树木的方式灭火,是移走可燃物的实际利用。学生总结灭火的方法:移走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教师强调灭火时,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不必要同时破坏三个条件。灭火时,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能降低其着火点。从生活走进化学,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化学学科素养的重点,我会给出多个生活实例要求学生解释原理,并借助生活事例加深学生对不同火灾采取正确灭火方法的认识。与火灾相关的灭火器和遇火灾如何安全逃生也是学生需要重点了解的常识,这部分内容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来总结和分享。学生情感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灭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灾。激发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三)巩固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手帕烧不坏的问题以及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将其熄灭是否可行?为什么?为什么有的火一扇就灭,有的火越扇越旺?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师生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做的好处是课程前后呼应,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四)小结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总结的形式进行,同桌之间交流表达,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培养总结概括能力。采用这种小结的方式,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助于老师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布置作业
我将设置这样的作业:电影院、学校、幼儿园、网吧等地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请任选一地,根据其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或考察该场所的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要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将课堂延伸到同学们的生活中,进一步拓展所学的内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五、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主要涉及了本节课的要点,清晰明了,通过这样的板书学生很容易能掌握整个知识框架。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宁夏分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