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4-07-10 15:3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在色轮中,180°相对的颜色即是对比色,它们之间的色彩对比最强烈、最醒目、最鲜明。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故本题选C。
2.【答案】A
【解析】能表现出人物头部特征的是脸型、五官以及发式。发式可以很好的表现出人的头部特征。
B、C项,道具和手势不属于头部。
D项,眼神属于五官之一。
故本题选A。
3.【答案】B
【解析】色彩三要素是指:纯度、明度、色相。纯度也叫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洁程度或鲜灰度。明度也叫亮度,体现颜色的深浅。色相也叫色泽,是颜色的基本特征,反映颜色的基本面貌。
故本题选B。
4.【答案】D
【解析】咬肌,是咬合动作的主要执行肌肉,其与颊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口轮匝肌等一起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咀嚼动作。浅部纤维起自颧弓前2/3,深部纤维起于颧弓后1/3及其内面,为强厚的方形肌肉,纤维行向下后方,覆盖于下颌支外面,止于下颌支外面及咬肌粗隆。用力的咬牙时,面颊两侧比较硬的部位就是咬肌。所以,咬肌是影响面部中下二分之一外观的重要因素。
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古代中国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刻白留黑,以刀带笔,独特的刀味与木味是木版画的艺术趣味和特点。
故本题选B。
6.【答案】A
【解析】中国画中常用的用墨方法包括破墨法、泼墨法和积墨法。
B项,泼墨法即用大笔饱蘸墨水,铺写到纸上,如泼出状,如写意画画荷叶多用此法。张大千在泼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泼彩技法。
C项,破墨法即画家通过用笔,控制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刚柔、疏密的变化;通过用墨,掌握墨色的干湿、浓淡层次,用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神和抒发自己的审美情思。
D项,积墨法即以不同水量,不同墨色,分先后相重叠而产生新的墨色效果,可使画面层次丰富。
故本题选A。
7.【答案】D
【解析】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金文,从广义上来讲,属于书法字体中的篆书一类。广义的篆体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
故本题选D。
8.【答案】B
【解析】中国画的透视方法和西洋画的“焦点透视”不同,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强调“景随人移”,物象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作“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焦点透视法、平行透视法和斜角透视法均是西洋绘画的透视方法。
故本题选B。
9.【答案】B
【解析】《人教版高中美术书法第一课书法概述》原文:“‘中国书法’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依照不同的标准对书法进行分类。按字体来分,汉字有篆、隶、楷、行、草之别,书法也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之分。其中篆、隶、楷为‘正体’,而行、草则是‘正体’的草化形式”。
故本题选B。
10.【答案】C
【解析】A项,《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品。
B项,《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作品。
C项,释怀素生于开元末,疏放不拘细节;晚年精于翰墨,草书别创一格,自称草书受夏季云气涌动、变化万端的自然气象的启发。其书势若惊蛇走龙,骤雨狂风。代表作品:《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等。
D项,《多宝塔碑》是颜真卿的作品。
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教师招聘笔试美术试题及解析25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