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bei.hteacher.net 2024-07-11 16:24 河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新课教学
1.理例结合,明确概念
在引入新课的基础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板块和褶皱山两个概念,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说明时间因素对地貌形态塑造的关系。例如地形倒置。
2.层层递推,循序过渡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板块学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其形成的机理因为极其复杂,并且目前认识有限,因此对于板块学说的内容部分更多的是让学生们知道是什么。在讲授的过程中,同时联系社会时况,如近期发生的雅安地震、太平洋海啸等现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让同学们明白,在哪些地方地震火山频发,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出现高频率。最后,在对板块的运动形式的讲解中由板块的相对运动拓展到褶皱山的动力机制,由此转向褶皱山内容的讲解中。
3.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通过让学生们用书本进行褶皱山挤压形成的原理操作,让同学们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褶皱山形成的动力原因,并促进课堂氛围,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4.图表结合,加深理解
在对褶皱山的知识点讲解中,由于背斜和向斜的物理性质有极为重要的异同点,因此我采用图表结合的方式,在讲解褶皱山的同时,完成一个关于背斜和向斜的表格,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比对背斜和向斜的异同之处。并且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师生互动,有问有答,增加学生的主动性。然后让学生完成向斜内容部分,加深同学们对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理解。其中并重点说明地形倒置的原因,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留下任何的知识误区。
(三)巩固练习
通过讲解的内容请同学们分组完成以下问题:
①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不断缩小,这是为什么?
②请思考一下,千万年后红海和地中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背斜和向斜的形成原理,学会了背斜和向斜的判定,了解了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同学们与老师的配合很好,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课业活动题,将知识点随即运用到具体问题当中,巩固迁移,并补充解决教学过程中遗漏的知识点,完成知识传授的根本任务。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纲目式和图解式板书,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把握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山地的形成
1.板块学说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
2.褶皱山
概念:岩层弯曲变形(连续性变形)
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和向斜的比较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