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二中始建于一九四七年,其前身为和县私立新生中学,由王学华先生捐献新生洲土地150多亩筹建。1952年秋,学校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和县初级中学;1969年1月,改名为和县卫东中学;1970年春,又改名为和县中学,开始设立高中部;1974年1月,该校定名为和县第二中学。上世纪80年代,学校规模为24个教学班,每年级4个班,教职工80余人。从1996年起,连续三年,初中增开一个六年一贯班,后,初中每年级增为6个班;高中从1997年起,每年级开设7个班。1998年学校创建成为巢湖地区规范完中,2000年创建为巢湖市第一所市级示范完中,2007年创建成为省级示范高中。 学校现有一座四层,条件先进的办公楼(1990年建成),两栋条件优越,功能齐全,能容纳1200名学生住校的学生公寓楼(2001、2008年建成),一幢2600平方米的师生餐厅(2008年建成),七幢206套的教职工住宅楼(第一幢于1998年建成,后五幢于2003年建成,第七幢建于2005年)。全新的理化生实验仪器设备、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达教育部规定的中学一类标准,特别是物种齐全、形态逼真的生态园在全省仅有两家;体育、美术、音乐器材齐全;藏书近19万册,报刊杂志350余种。拥有计算机教室4个,微机280台,多媒体教室10个,电子阅览室、语言实验室、学术报告厅、音乐室、美工室各一个。开通了校园网,建立了天文观测台,于2002年加入了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成为巢湖市唯一一所远程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于1989年创办了一个生产丙衡纺织袋的专业工厂,通过扩建,厂房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有65型拉丝机组1套,混炼造粒机1台,圆织机9台,工业缝纫机12台,固定资产180多万元,鼎盛时,管理人员6人,职工50人,年产值300万元,利税30万元。后因大环境影响,2000年底停产。
办学特色: 学校大胆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认真实行学校管理水平评估,积极实施普 通高中办学模式改革,优化教师队伍,成功地创办了合肥市第一所综合高中,取得了 良好的办学效益。 表彰情况: 1995年学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1998年又被市教委命名为“合肥市甲级管理学校”。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建于1957年,坐落于合肥市中心迎宾大道芜湖路361号,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085平方米。学校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72人;教职工96人,其中高级教师26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69人;包河区名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2004年9月,学校被授予首批“包河名校”称号。学校把“办一流学校,创一流业绩,当一流教师,育一流学生”作为奋斗目标,领导兢兢业业,教师乐于奉献,学生奋发向上,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同类学校中一直稳居前列。2005年中考,有20%多的毕业生考入一中和六中。在致力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亦很抓素质教育,并创特色学校。在2005年合肥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1人;学校开设了各类兴趣小组:电脑制作组、程序设计组、机器人编程组、化学兴趣组、科技创新组、科幻绘画组等,在省、市级竞赛中皆有佳绩,不少学生因此而破格升入合肥一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一支善教善学的“科研型”教师队伍。学校先后承接了国家、省、市级多项课题研究任务,教师发表或获奖论文200多篇。教师制作的“Z Z”课件《最大面积是多少》获全国“Z Z”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化学教师刘继宏在2005年全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合肥市第一名,英语教师周宗华多次在省、市进行新教材示范观摩教学等。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合肥市科普示范学校”、“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学校”、“合肥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小公民’道德实施示范学校”、“合肥市红旗团委”、“包河区名校”、“包河区安全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 如今,为实现“创一流业绩,建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学校上下团结一致,豪情满怀,奋力拼博,锐意进取。我们坚信: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必将以她卓越丰姿,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合肥四十二中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学校始建于1906年,经历了满清、民国和新中国,跨越了三个时代。学校始名为“启明初等学堂”,1928年改称“合肥县立第八完全小学”,1932年为纪念庚戌广州新军起义将军合肥籍烈士倪映典,改为“合肥县映典小学”。解放以后,学校的名称相继改为:“合肥市第四小学”、“合肥三牌楼小学”、“合肥长江路第一小学”。1975年改为“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学校于1994年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省“级示范初中”,同时又相继被确定为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十所示范初中布局调整学校。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51人,其中全国体育教育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1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坛新星6名,省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4名,市、区教坛新星及骨干教师43人,高级教师42人,占教师队伍的28%,一级教师7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19人,占教师队伍的79%,党员51人。学校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教师年龄结构逐渐趋向年轻化、合理化和层递化的均衡发展。学校本着“学生至上,以人为本,为未来育人,育未来有用的人”的办学理念,继续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经历了一百年的风雨路程,一百年的春华秋实,选择了一条勤奋踏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道路。他们百折不挠,无怨无悔,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诗篇。一批批莘莘学子,遵循着“启智明德,传承创新”的校训,青春焕发,不负众望,捷报频传,英才辈出,为母校争得了无数荣光。学校也先后获得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初中,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全国布局调整示范初中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合肥市前茅,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四十二中的一代代学子,将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志存高远,学有所成,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教育教学等已形成一定的体系和特色,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育改革和传统教育特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虽然近几年学校因进行大规模的校园改造和布局调整,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继续保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不管是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新课改实验,还是在提高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上,都一年一个台阶,稳步上升。在历年来的中考和教育教学评估中,学校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8年中考状元九(8)班的葛健同学以741分的成绩勇夺合肥市中考第一名。学校的整体中考水平稳中有进,普高达线率83%以上,平均分589分,730分以上4人(合肥市共有9人),700分以上77人(处于各校第二名),660分以上313人,600分以上596人。同时,学校是“国家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在田径、篮球、乒乓球、足球等培养了大批体育后备人才,连续六年在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除发挥学校是传统体育学校的特长,我们还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的学习和研究等活动,也取得十分显著成绩,被合肥市命名为“科普示范学校”。我们还在美术、航模、海摸、机器人、计算机、雕塑、书法等各项活动和竞赛中均取得骄人的成绩。
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是隶属于合肥市庐阳区的一所初级中学,建于1937年大别山区的立煌县,取名张家畈小学,校长卫立贤。1946年元月迁到合肥,取名安徽省实验小学。1949年元月,合肥解放,学校改名为合肥市立第一小学。1956年,学校改名为合肥市淮河路第一小学。1974年正式改名为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全校有20个班,1300多名学生,87名教职工。现在的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位于合肥市六安路65号,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6650平方米,各种教学用房一应俱全,设备一流。现有43个教学班,3000名在校生,在岗教师148人,其中,高级教师20多人,省、市、区级“教坛新星”和骨干教师40多名。该校以“为了促进每一个孩子和谐发展”为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师德立校,以教科研兴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治校,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永不停息。学校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开启新世纪创新教育的钥匙,省市区政府支持和学校自筹资金相结合,建成高配置微机室2个,多媒体室3个;10mb宽带光纤进校,建成全国先进水平的全数学校园网,远程教学正在规划中;在全市率先实现教学、教研、办公、会务信息化和网络化。合肥四十五中坚持用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校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积极推进新程改革实验,开拓素质教育的新局面,教育教学质量多年处于合肥市领先水平,先后被授予合肥市“文明单位”、“甲级管理学校”,安徽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和“安徽省教育装备先进集体”,目前正在向安徽省特色示范初中迈进。1982年郎明苍校长调任西市区教育局副局长兼党总支书记,吕道奎任校长,后来,吕道奎任党支部书记,王汝灼任校长。1994年后,吕道奎任校长,王汝灼任党支部书记。这一时期成为学校发展最盛时期,由于学校有一个坚强的、团结的、战斗的领导班子,管理水平高,教学指导有方,教师无私奉献,乐业敬业。学校连续多年在全市中考中取得佳绩。考取省重点合肥一中的人数几乎年年第一。司大锐、乔大济、王靖、周密考取中国科大少年班;王健、刘志成被新加坡利华高中录取出国深造;该校“校园之星”张子宇在初三时就获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训练营集训; 02届潘心宇,05届刘嘉男,06届赵茜熹,08届曹天阳成为当年合肥市中考状元,同时,在文艺演出、棋类、乒乓球赛、读书竞赛等方面也取得骄人成绩,形成四十五中人独特的精神: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得最好。展望新世纪,四十五中人决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四十五中奉献精神和创新理念结合在一起,采用“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模式,锐意进取,争创安徽省特色学校,为四十五中的发展史揭开新的一页。校风:以人为本陪心育德情知结合和谐发展教风敬业爱生乐业奉献务实求真传承创新学风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校训志存高远,自律自强
安徽省寿县寿春中学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新城区明珠大道北侧,占地4.12万平方米。这是寿县人民政府为适应新城区开发而新建的一所初级中学,1999年创建,2000年招生,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名,教职工146人。建校以来,学校以优越的办学条件、创新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内部管理、不菲的教学业绩,和谐的育人环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跻身于全市基础教育先进学校行列。硬件设施学校硬件设施新。学校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拥有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塑胶跑道、室内篮球馆、健身馆、科学馆、天像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64位电脑机房、亭阁长廊及园林式绿化等一流配套设施,功能齐备,成为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人员队伍学校人员队伍新。学校拥有一支面向全县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和教师队伍,现有教育硕士3人,高级教师32人,特级教师1人,教师平均年龄38.6岁;学识广博、治教严谨、敬业爱生、教学有方,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办学理念学校办学理念新。学校把“遵循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创新示范”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的试点学校,优秀人才的输送基地,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作为办学的总目标。实施十项质量策略:一是把教学创新作为教学改革的永恒课题;二是把教研活动作为引进教学新思想的源头活水;三是把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四是把检查评价作为目标管理的常抓手段;五是把分层次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六是把学法指导作为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七是把毕业班工作作为塑造学校形象的品牌工程;八是把系列活动作为丰富教学内容的基本形式;九是依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少年科学分院作为特色办学的实践基地;十是把贯彻《体育卫生条例》作为学生卫生保健的有力保障。努力探索开发型、开放型、自主型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全方位的成才空间。管理机制学校管理机制新。学校致力于构建现代学校办学制度、管理制度、教育制度、管理系统。“自主择班,学额调控;动态平衡,顾全大局”的新生分班策略、“双向选择,竞聘上岗;优化组合,末位淘汰”的人事体制,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教学硕果学校教育教学硕果累累。2003年,学校首届中考大捷,省示范高中录取率位居全县之首,黄玉宇同学喜摘中考状元桂冠,获寿县人民政府通报表彰。2004年,省示范高中达线闯过百人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陶良益同学获全县中考综合总分第一名。2005年,省示范高中达线录取163人。2006年,有4名同学位列全县中考前十名,黄洋同学获全县中考综合总分第一名。王小雨同学荣获安徽省第一届“十佳学生”,首届毕业生黄玉宇同学再获全县高考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2007年,省示范高中达线197人,朱玲同学勇夺全县中考状元桂冠。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省教育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模范职工之家”、“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六安市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文明窗口”、“六安市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六安市家教名校”、“全市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六安市禁毒教育先进集体”、“六安市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六安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县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寿县第三届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光荣称号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实验基地、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基地、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安徽省少年科学分院、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其校名由前地质部长孙大光题写。
肥市第六十一中学是直属合肥市包河区教育局领导的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分为本部分部两个办学点。学校本部占地面积12800平方米,逸夫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5383平方米,绿化面积约4300平方米。学校分部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教学办公综合楼建筑面积178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4200平方米。学校现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多功能厅,两个计算机房,三个实验室,一个图阅览室。 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中学11个班),在校学生1896人,在编在岗教职工85人,其中中高级教师49人。 近年来,我校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先后被誉名为:“安徽省电教达标学校”,“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语言文字示范校”等多项教育教学成就奖。 学校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全校教职工“聚精会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的目标是:把六十一中建成南七地区“窗口学校”和“示范学校”。
长丰一中创建于1958年,50多年岁月铅华的洗礼,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哺育着她成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校,合肥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市平安校园、市家教名校等称号。连续多年受到合肥市教育局高中教学综合评估一等奖表彰,在五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为祖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材,为长丰县乃至合肥地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她犹如长丰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成就千万学子的梦想,正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2010年4月初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为打造长丰教育优质品牌,实现教育资源的强强联合,对原一中、二中进行了撤并,成立新的长丰县第一中学,一中的发展翻开历史新的一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校成立后无论是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社会关注度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提升。学校坚持“办学进一步规范、管理进一步精细、课堂进一步有效、教师进一步优秀”的目标,真正做到“教育优质、教师优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目前学校分为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原长丰二中)占地101亩,西校区(原长丰一中)占地137亩;现有91个教学班,其中东校区43个教学班,西校区48个教学班,近6000名在校学生;在职教职工总数360人,离退休人员100人。其中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教坛新星2人,中高级教师225人。学校自2006年至今连续四年开办了台胞林汉克先生全额资助的“宏志班”,成为全国中东部地区唯一一所由林汉克先生全额资助四个“宏志班”的省级示范高中,今年还将招收第五个“宏志班”,这也是林汉克先生对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肯定。 学校软硬件设施齐全,东西两个校区建有现代化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科技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公寓楼、餐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及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图书馆、生态馆,一应俱全。花圃草坪飞花吐绿,池山凉亭相映成趣,半亩方塘天开如鉴,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实为长丰县城一景。
自古合肥,钟灵毓秀。百余年发展历程,孕育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数十载社会改革,给予了教育发展的良机。弦歌不断,薪火相传,合肥教育界银河灿烂,群星闪耀。当中,有一颗新星的悄然升起,更为这一片璀璨的银河增添一抹独特的光辉。它就是——肥西县实验高级中学。 肥西实验高级中学是肥西县委、县政府为了整合肥西高中教育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办学,引进合肥新明投资有限公司按省级示范中学标准创办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完全中学。学校坐落于肥西县城翡翠大道旁,安徽大学东大门斜对面,云谷路和宝成路交叉口,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 根据肥西县委、县政府有关政策,从2010年开始,由县教育局整合全县公办学校高中复读班,在肥西实验高级中学创办肥西县高考补习中心。补习中心由肥西中学、肥西三中、农兴中学、山南中学四所省市示范高中参与联办,并从并四所学校选聘有多年毕业班教学经验的教师到补习中心任教。补习中心成立后,全县公办学校将不再举办或与其它学校联办高中复读班。为办好补习中心,县委、县政府同意提供一定数量的教师编制供补习中心使用。同时,县委、县政府已将肥西实验高级中学列入省级示范高中同批次招生。 在教师队伍的组建上,肥西县委、县政府同意肥西实验高级中学从肥西县公办学校择优选聘部分优秀教师到校任教且保留其编制。与此同时,学校面向全国高薪聘请优秀教师,从全国各地参加报名的3000余名教师中精心挑选500多名有教学经验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选拔考试,经过层层筛选,从中择优录聘了100多名优秀教师,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 为把肥西实验高级中学打造成肥西乃至合肥市的教育品牌,新民投资有限公司从省级名牌示范高中聘请资深校长、教育专家张傲冬校长到实验高中担任校长一职,同时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选派肥西二中张建民副校长,小庙中学周丰群副校长和肥西三中毛启干主任担任学校领导,参与学校的组建和教学管理工作。在教师管理上,坚持严格考核,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确保学校教师队伍的高水平、高素质。 肥西实验高级中学自创办以来一直备受各界关注,肥西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领导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工作。学校虽然是刚刚起步,规模已达79个班级,4800多名学生,二百多位教职员工。现代化的办学条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精致化的教学管理、人性化的后勤服务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肥西实验高级中学,这颗迅速崛起的教育明珠,正昂首向前,成为合肥教育的一道绮丽风景。 九万里风鹏正举,数千名志士同心。实验中学正乘着现代教育的巨轮,扬帆起航,开拓奋进,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我们坚信,实验高中定能为肥西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合肥的教育谱写新的篇章;为现代化的教育开创出新的纪元。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实中人定会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实有力的步伐,不断去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未来的壮美篇章!
合肥市琥珀中学,创建于1997年8月,占地12560平方米,建筑面积5890平方米,位于全国金奖小区琥珀山庄北村,环境优美。现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各一幢,拥有标准化教室24个,以及阶梯教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网络教室、300米环形跑道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该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特长突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一代中学生;坚持以人为本,以教科研为抓手,全面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率先在合肥市初中实行每班40多人的“小班化”教学,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教坛新星2人、高级教师5人、94%的教师达本科学历,五学科教师多次承担全市示范课教学任务,2004年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交流会上该校作专题发言。 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百所法律示范学校”、“省优秀中学生团校”、“安徽省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实践基地”、“市先进单位”、“市花园单位”、“市绿色学校”等十几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连续几年,中考成绩喜人,03年该校毕业生147人,一中、六中32人,其中孙玉冰、何梦远分获中考全市第二第三名;04年毕业生150人,考取一中、六中31人;05年 217名学生参加中考,达一中分数线20人,占9.2%,宋安安同学获中考状元;达六中线36人,占16 .6%;达省级示范线94人,占43.3%;再创辉煌。省、市电视台、《新安晚报》、《合肥晚报》等媒体曾对该校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成果等作过多次报道。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