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38年春,校址在今重庆永川市,原名“国立第十六中学”,1946年秋奉前教育部指令,学校迁至铜陵县和悦洲,易名为“省立铜陵中学”。1955年秋因为水灾迁至铜陵市长江东路15号,校名为“铜官山中学”,1958年更名为“铜陵市第一中学”,2002年8月学校为了向更高层次迈进,迁址到原市教育中心,和现在的铜陵学院、市委党校毗邻。六十余年,四次搬迁,四易校名,铜陵市一中走的是一条坎坷不平、艰难曲折的道路;是一条自强不息、不断发展的道路。市一中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第四、第五届文明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1997年被接纳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2001年被中科大授予“基础教育理科实验基地”。 铜陵市一中新校园占地面积200余亩,新建科技实验楼、教学楼和校园广场建设面积均是八千多平方米,广播电视网、校园宽带网、闭路电视监控网等各项教育教学设备都是按当前最先进水平配置。搬迁到新校园以后,一中人将在新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指导下,以教学常规管理为基础,促进教育管理规范化,以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为抓手,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一条教育现代化、集团化、国际化的新路子,争取早日 进入国家级示范高中行列。
安徽省铜陵市第十五中学是1999年成立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近两年连续被评为市“文明单位标兵”。 十五中的校址是省示范高中铜陵市一中的原校址,历史悠久,校风淳厚、环境优美,四季常绿飘香,是莘莘学子求学的胜地。学校拥有教学楼、科学楼、实验楼、科技活动中心、图书馆、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教工活动中心,植物园暖房、四百米田径场、标准的篮球场和足球场、学校公寓等教育教学和后勤辅助设施,学校硬件设施居全省前列。 学校成立以来,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学校以德育工作为先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成效。 三年来,学校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规律,抓教学、重科研。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中考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上,各级各科竞赛中也是喜报频传,其中获国家级奖16人次,省级奖131人次。 学校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强化管理,现已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完整的管理体系。 目前,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决心抓住市一中整体搬迁的契机,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创办科技特色学校为目标,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把学校建成全省示范初中。
铜陵市第二中学是一所市属完全中学,学校位于爱国路与金山大道的交汇处,创办于一九五八年,现有四十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二千五百人。学校占地面积一万九千一百七十二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二千一百三十二平方米,学校拥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完备的教学设施,理化生等学科的实验器材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各类藏书万余册,报纸杂志百余种。同时学校建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男女学生室舍。校园绿草如茵,四季常春,是铜陵市花园式单位之一。 近年来,学校始终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德育工作为重点,以文明建设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立足点,确定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如今学校拥有教职工一百四十七人,其中高级教师二十九人,中级教师七十人。在二○○○年省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课大赛中分获初、高中组一等奖,涌现出省级教坛新星两名,市级教坛新星两名,市级青年骨干教师四名,市基础教育课改学科带头人三名,二十人获得省级和市级各项荣誉称号,并形成了一批在市内很有影响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随着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和新课改革的全面深入,二中广大教职员工在市教育局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锐意进取,诚信敬业,热情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积极而扎实地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工程。在这五年中,二中教师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达十五人次,获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奖次达二百多人次,已结题或在研的国家、省、市级各类课题二十项。同时,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完结,强调办学特色,注重教育创新,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的特长教育。五年来,各项竞赛硕果累累,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十二人次,省级竞赛奖一百二十九人次;二○○三年中考,四百七十四名毕业生有一百五十四人达省示范高中分数线;高考创历史新高,一百五十九名考生达本科线三十二人,上重点线四人,尤其何瑞勤同学以二百四十四分的成绩名列全市高考文科综合第一,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为进一步提高办学品位,提升学校形象,增强学校的竞争实力,第二中学积极探索办学新思路,现已成为北京大学附中网校成员之一,二○○四年秋季高一招生将与安徽师大外语学院合格创办高中外语实验班。 如今,学校的各项工作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学校相继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省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省高中会考先进集体”、“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家教名校”、“市文明单位标兵”、“市卫生先进单位”、“市无违法犯罪学校”、“市绿色学校”、局“先进党支部”、局“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并且是省教育学会、省陶研会的会员单位和安师大实习基地。
铜陵市第四中学创办于1962年,现位于北京路。该校东连铜陵学院、市一中,西临火车站,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宜人,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学校占地面积40.6亩,建筑面积达10660平方米。教职工总人数116人(不含退休),其中,中高级教师76人,初级教师39人。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1700余人。 学校认真贯彻“两全”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近几年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成绩显著。1996年,学校获“市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校”称号;1997年,被评为“省二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市卫生先进进学校”;1998年,被铜官山区授予“安全文明大院”称号;1999年,获“全国体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青少年团校示范学校”。 学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1995、1996、1997连续三年全市“中考状元”分别被该校叶鹏、王威、屈海玲三同学夺得;2002年升学考试被省示范高中录取公费生69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全国及省市级奖,每年人数近百名。2000年学生组队参加市中学生计算机知识竞赛团体第三名佳绩。学生周在兵96年获全省108公斤级举重冠军,徐超20012年获全国网球赛第五名。学生王杨羽合作为我市唯一代表,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少代会。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构筑“名师”工程,培养了一批在市内外有较高声誉和影响的教师。三年来,教师在论文、教案、说课、大奖赛等评比中有200多人次获市级奖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和省级奖励6人。有一批教师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省级教坛新星称号1人,获省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省模范教师称号1人,获市十佳班主任称号、市师德标兵称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教师称号共5人。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始建于一九六八年,地处狮子山,频临快速通道,是一所生机勃发,前程锦绣的局属完全中学。学校占地3637m2,现有教职工116人,中学高级教师15人,中学一级教师51人,在校藏汉生1600余名,初、高中共28个班级。2700m2的“逸夫楼”华贵、典雅;2300m2的科学馆设施先进;食宿条件舒适、优越(可供280名学生住宿,300名学生就餐,每个寝室均配有直拨电话。现正兴建3300平方米的学生新宿舍楼),300个座位的空调教室在严寒、酷暑季节免费为学生开往,公交4路线“五中站”紧邻校后门,交通极为便利。 三十多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近年来,以“建现代化学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勤政、廉洁、民主、高效、规范、创新”为工作方针,全力推进校务公开,以人为本,深化改革,依法办学,从严治校,科研兴校,以“养成教育”为龙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与安师大美术学院联办高中美术特长班),积极承担了省教育援藏任务(招收高中西藏插班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已被命名为市“治安先进单位”、市“无违法犯罪学校”、市“优秀党支部”、市“优秀基层党校”、市“花园式学校”、市“绿色学校”、市“科普示范学校”、市“精神文明十佳(集体)”、市“文明单位”、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省“青少年科学分院”等,在2003年市教育局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被评为“明星学校”。 学校教职工爱岗敬业,恪守职责,勤奋努力,多次在各级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仅2003学年度学校获国家、省级表彰15次,市级表彰18次,教师获国家、省级奖励25次、市级奖励78次,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的论文21次,还承担了两项国家级、五项省级、六项市级课题研究。教师的努力换来了学生的进步。近年来,中、高考连年喜获丰收,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我校团体和个人屡获大奖,佳绩不断。2003年学生获国家、省级奖励15次、市级奖励115次。 目前,五中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面对新的挑战,五中正以崭新的姿态,百倍的信心,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阔步前进!
铜陵市第六中学是一所市教育局直管的普通完全中学,学校地处新桥矿八千米,交通便利(顺凤公路旁)。学校共有15个教学班,学生近800人。教职工队伍年富力强,学历合格率100%。学校除拥有能进行各类教学活动的综合教学楼外,还有4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运动场。校内钢琴房、体操房、语音室、微机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500平方米的学生阅览室、图书馆等先进的教学设施齐全。教育局投资近百万元的学生宿舍楼正在兴建之中。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新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5篇案例获得市一、二等奖。学校重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新桥矿饮用水调查”、“怎样看待异性交往”,在全市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选中获初、高中组一等奖,“中学上网情况调查”等2篇案例获高中组二等奖。 学校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朗诵能力。2003年5月在“全国第二届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中,有两件学生作品分别获得全国银奖和铜奖。这是安徽省中学组在此次大赛中获得的仅有的两个奖项。2003年9月初二“朗诵代表队”在安徽省首届“新华杯”诗歌朗诵比赛中,获得“铜陵赛区”二等奖,学校获得省优秀组织奖。2004年3月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高一学生撰写的论文《新桥矿饮用水质的检验分析》获省优秀项目二等奖,教师指导学生撰写的论文《铜陵市顺凤段旅游整体规范设计之我见》获省优秀项目三等奖。 学校建立了科研促进课改,以科研课题为依托的科学教研机制。目前学校承担了《美术、音乐二元互补教学》等2项省级课题、《教师在新课改中角色的转变》等5项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音画合壁,审美育人”课题实施报告获省级一等奖。 学校在狠抓素质教育的同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1998年以来,高考本科升学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学校尤其注重特长教育,5年来艺体类特长生有30余人考入各高校。其中李卫同学考入上海体育学院,章佳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李云、谷玉宝同学考上贵州大学美术系。 意气风发的新六中,正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迈向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铜陵市第七中学,原名铜陵有色机厂学校,始建于1965年9月,2004年9月1日正式由企业办学移交市政府管理。学校现有教职工12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8人,中级教师(含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74人。在校中小学生2400多人,其中初中生1200多人,小学生12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45亩。 学校办学模式:全日制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 学校办校理念: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质量强校。 学校办学目标:保平安、上规范、创特色、争示范。 学校培养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全面、和谐、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新七中正步入铜陵教育事业发展快车道,学校将立足于九年一贯制特色和实际,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以“科学、质量、诚信、发展、和谐”为主题,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和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按照“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名牌学校”工作思路,把我校早日建成铜陵市特色示范学校。
绿树环绕,景色怡人的铜陵市第八中学,位于铜陵市郊区铜山镇,是一所初级中学。学校建于1968年,至今已有37年办学历史。原名是铜陵有色铜山中学,2004年更名为铜陵市第八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74平方米。建有两幢两层教学楼;一幢三层办公楼;一幢三层实验楼,内有标准达省一类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一幢两层科技楼,内有微机房、音乐室等;九千多册藏书的图书馆,200米环行跑道的学生足球场及标准水泥篮球场等活动场所。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季,环境幽雅。 目前,学校一共12个班,705名学生。教师3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8人,中学一级教师19人。虽然学校远离市区,条件艰苦,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虽然生源层次不齐,但广大教师坚持“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扎扎实实,开拓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表现出过硬的业务素质。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近百篇,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多年来,铜陵八中教师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风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教师为本,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打基础。”为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德育为首,构建德育网络;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合格的毕业生。其中有的后来成为优秀的人才,如:清华大学MBA工商硕士研究生汪浩同学、日本同治社大学博士研究生程俊同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研究生金晖同学等等。1997年程泽浩同学摘取了铜陵市中考状元桂冠,现在中国科大读研究生。2003年的中考更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其中吴煜烨、周菁、王玄三位同学被安徽省理科实验班录取。 铜陵市第八中学先后获得“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安徽省电教达标一类学校”、“有色基础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铜陵市八中环境优美、校风纯正、学风严谨、管理规范、师资雄厚、设施完备,是莘莘学子理想的学习殿堂。
铜陵市第九中学系铜陵市教育局直管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地处横港,南邻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西靠大轮码头,校园占地面积达100余亩,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0余名,86名教职工中具备中、高级职称的54人,具备研究生学历的4人,省、市级教坛新星2人。校园花团锦簇,花园、科学楼广场、“三模”训练基地交相辉映,环境宜人。 办学24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学校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在管理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办学个性日渐鲜明。 重教科研,师资队伍水平快速提升。仅2003年该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60篇,其中,市级49篇、省级10篇、国家级1篇;教师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的有40人次,其中,市级39人次、省级1人次;目前他们拥有省级基础课程改革优秀教师和市级基础课程改革学科带头人各1人。 狠抓课改,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01年高考优良率为64%;2002年高考优良率为97%;2003年高考参考学生专科达线率为100%,本科达线率为20.89%,其中重点本科达线率为21.43%。近几年,中考“三率”稳步提高。 夯实基础,办学模式正在形成。该校以改善学生食宿条件,装配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设备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基础工程。以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为龙头,在高中,尝试半军事化的封闭式管理,实行寄宿制;在初中,探索学校、社区和行政村共建制。 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成效显著。该校是全市中小学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面红旗,办学24年来,师生无一人违法犯罪,连续9年被市综治委通报表彰。连续1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02年、2004年分别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五届、第六届“安徽省文明单位”;1997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等五家单位联合授予“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被市文明委、市综治委联合授予“安全文明小区(大院)”称号,2004年被市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面向未来,科技特色初见端倪。该校启动于1998年的航空、航海、车辆模型活动项目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果:他们拥有一流的成绩,自1998年以来在省级以上的大赛共夺得100余枚奖牌,其中国家级铜牌1枚,省级金牌33枚;拥有一流的基地,他们建成了占地20余亩、设计有特色、全省一流的“三模”活动基地;拥有3块牌子,目前他们是省级“三模”(航空、航海、车辆模型)活动特色学校、安徽省模型运动重点学校、安徽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目前,该校以“三模”为基础,拓展其外延,尝试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丰富其内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的科技特色正在逐步形成。 求真务实,内部管理特色凸现。该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共计66项),学校方方面面工作靠制度管理。在市教育局组织的目标考核中,1999、2000、2001、2002、2003年连续五个学年度该校分别被定格为优秀等次,2004年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明星学校”。 快速发展中的铜陵市第九中学追求“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承诺“学生的发展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校长杨益民携全体教职工热忱欢迎广大学子前往铜陵市第九中学就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