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八中是区教委直属的一所普通初中校,1994年10月开始兴建1995年8月中旬竣工,同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位于顺义城区北部,东邻潮白河畔的减河公园,北距2008年奥运会水上比赛项目场馆仅1500米,周边环境林木葱郁,整洁靓丽。学校现占地面积19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现有36个教室,13个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电子备课室等专用教室。学校有完备的演播室和导播室闭路电视系统。2001年开通校园网,网络信息接口228个。有可容纳400人的报告厅,每班都装有多媒体正投。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048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43人,96位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93人,其中25人取得了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结业证书。有北京市特级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学科首席教师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区级骨干教师21人。高级教师25人,中级教师职称63人,初级职称49人。 办学体系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科研先导,自主创新,发展内涵,全面提高。管理理念:围绕“改革、发展、提升”的主题,坚持以德立校,形成办学特色; 质量兴校,细化内部管理;科研强校,全面提升质量;实施科学管理,营造和谐校园。通过“立足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深刻挖掘内涵,快速提高质量”的工作策略,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校 训:学汇中西秀,品达古今优八中精神:有一必争,有旗必夺奋斗目标:追求“四个发展”(全面发展,全员发展,特长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五个一流”(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队伍、一流人才、一流质量),努力实现顺义区初中校对内外全方位展示的“窗口校”。
电业中学是都城师范大学教改尝试基地、天下电力体系重点黉舍,是集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六年制黉舍。电业中学自1952年建校迄今已有50多年的汗青。黉舍一贯以迷信严格的办理,高本质的西席步队,美好的校园环境和一流的讲授、糊口设施,丰富多彩的科技体裁活动,杰出的教诲讲授质量著称,在房山区和天下电力体系享有盛誉。1998年转制为北京市首家企业办学体制鼎新试点黉舍。 房山电业中学指导思惟: 师生都是黉舍的仆人,黉舍的统统教诲都是为师生的毕天生长办事的,黉舍的本分是让每个门生都获得胜利,让每位家长对劲,让师生共同生长。校 训: 求是、朝长进步、和睦、健美 校风:严格、务虚、勤奋、诚信教 风: 敬业、高深、松散、创新办学目标: 设备当代化,办理迷信化,步队高程度,质量上一流。育人理念: 以育报酬本,讲授生学会做人。育人目标: 建立以门生毕天生长为根本的本质教诲思惟,培养风致高贵、根本踏实、本质全面、特长较着的具有创新精力和实际才气才气纵横的一代新人。育人形式: 实际――体验――内化――践行 育人体例:教诲、办理、熏陶。育人路子: 讲堂讲授,环境育人,社团构造,社会实际,家庭教诲,社区合作教诲理念: 科技导学 科研治学事情准绳: 内强本质、外树抽象、寻求出色、创作发明佳构。事情要求: 办理求严,事情务虚,特性求精,质量求高。首要工程: 创名校、着名师、育名生。电中门生做到六会: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保存、学汇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电中人要建立三种精力: 敬业贡献精力、连合合作精力、爱生爱校精力。电中人要建立的六种认识: 质量认识、办事认识、创新认识、全局认识、团队认识、当代认识。“五榜样”干军步队抽象: 敬业爱岗的榜样、连合守纪的榜样、主动创新的榜样、长于学习的榜样、廉洁营私的榜样。电业中学是都城师范大学教改尝试基地简介 电业中学位于房山区良乡昊天公园西北侧,校园面积39600平方米,是一所环境美好的花圃式黉舍。黉舍讲授设施先进,讲授设备当代化,建有交互式多媒体校园网和与因特网及时互联的计算机收集体系,多服从一体化课堂和能够停止国际间及时讲授交换的长途教诲收集体系。当代信息技术为黉舍教诲讲授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电业中学是一所走读、投止兼备的黉舍,门生宿舍楼可包容400多门生留宿。留宿前提优胜,各种设施先进,门生留宿轨制标准,办理严格,卫生安然。 电中实施专家治校,聘有多位教诲专家作为参谋,现任校长由初级西席、房山区教诲学会英语研讨会理事长。黉舍聘有北京市重点黉舍的特级西席、学科带头人、初级西席在该校长年任教。本校现有教职工131人,西席学历合格率100%,并有32人研讨生课程毕业,特级西席4名,初级西席68名,有一批中老年骨干西席和崭露锋芒的青年新秀,西席步队稳定,师资力量薄弱,西席有较强的加工才气才气纵横,该校每一年有很多入学分数较低的门生考上了大学。 黉舍非常正视德育事情,把讲授生“学做人”放到事情的首位,充分阐扬各方面的力量,多角度,全方位地对门生停止思惟品德教诲。做到:教书育人,办理育人,办事育人,家庭育人,环境育人,黉舍已构成杰出校风。门生有抱负,好学习,讲文明,守法纪,明任务。标准化的讲授次序,杰出的育人环境,调和的人际干系,昂扬向上的精力氛围已成为电中杰出校风的标记。 电业中学以内强本质,外树抽象,寻求出色,创作发明佳构为事情准绳,以扶植高质量、有特性、最初级的黉舍为目标,加强讲授办理,对峙“科技导学”的办学理念,以主体性教诲为课题,以培养门生创新精力和实际才气才气纵横为重点,推动该校“创名校、着名师、育名生”的三名工程,全面进步教诲讲授质量。 该校高中部已有40多年的办学汗青,积年高考在房山区首屈一指,有很多同窗考入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积年大专以上升学率为90%以上。别的,黉舍特别正视科技体裁活动,在每一年的科普活动中,多次被评为郊区级先进单位,并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教诲树模校。每一年该校都有很多门生在学科、科技、体裁比赛中获天下级、市级及区级奖。该校鼓号队插手北京市级比赛获一等奖,1999年、2005年插手天下比赛获一等奖。黉舍持续多年被评为天下百所德育科研名校、天下迷信教诲尝试基地、北京市依法治校树模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普树模校、北京市中小学贯彻《黉舍体育事情条例》优良黉舍、北京市教诲行动树模校、北京市德育事情先进个人、北京市标准化黉舍、北京市根本教诲课程课本鼎新尝试先进单位、北京市电化教诲优类校、北京市教诲科研先进黉舍、北京市先进治保会、北京市百所好家长黉舍、北京市信息化事情先进黉舍、北京市少先队事情扶植标准化黉舍、中国科技教诲实施项目树模黉舍、北京市综合管理先进黉舍、北京市法制教诲先进黉舍、房山区群众对劲标兵黉舍、房山区中小学课程鼎新先进个人、房山区中小学讲授办理先进个人、房山区德育先进个人、房山区体育事情先进个人、房山区特性黉舍、校园环境办理优类校、房山区绿色黉舍房山区体育传统项目黉舍。中心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群众日报》、《中国教诲报》、《北京日报》及《中小学办理》杂志等均报导过该校的环境。现在该校订在原本的根本上,以迷信的办理,高程度的讲授,凸起科技体裁特性,大力推动本质教诲,全面进步教诲质量,尽力把该校办成一统统特性的具有国际层次的当代化黉舍!
现黉舍修建面积26000平方米,分为五个区。办公区、尝试区、讲授区、糊口区和活动区。尝试区包含两个化学尝试室,两个物理尝试室,两个生物尝试室,四个计算机课堂。讲授区包含60个课堂,藏书楼、阅览室,美术课堂和音乐课堂,讲授区新增理化生尝试室三个。糊口区包含门生留宿楼,西席留宿楼,浴室和食堂。活动区包含四百米标准活动场,篮球、排球和羽毛球园地。全校围墙内占空中积102亩,围墙外包含车棚、厕所及绿化带总占地达140亩。从2003年寒假开端,经区当局、区教委批准,我校增设高中班。黉舍共有讲授班58个,此中初中班26个,高中班26个,技工班4个。 黉舍西席环境:我校有教职工共214人,从春秋布局上看,50岁以上的12人,占教职工的5.6%。40——49岁的31人,占教职工的14.5%。40岁以下的171人,占教职工的79.9%。从学历布局上看,我校任课西席共174人,此中本迷信历164人,占任课西席的94.3%。其他的5.7%,分以下几种环境,一时邻近退休的,二是大本在读的。从职称上看,我校初级职称的24人,中级职称的61人,初级职称的89人。处置迹上看,我校有市级骨干西席1人,区级骨干西席10人,镇级骨干西席16人。荣获市级紫禁杯班主任称呼6人。我校初中西席都是连续分派到的,这些西席中,年青西席占多数,学历合格率已达标。高中西席首要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外调来的,另外一部分是本校原教太高中的,再一部分是新引进的大门生。门生环境:我校初中门生共1195人,别离来自宋庄镇的25个天然村,6所完小,讲授质量处全区中下游程度。高中门生1318人,来自全区。2、黉舍的办理环境:1、黉舍按照团体生长需求制定了《潞州中学五年景长打算》,为黉舍的进一步生长进步指明标的目标。2、我校的办理思路是:以报酬本,轨制治校,目标办理,强化过程,进步质量,全面育人。3、办理目标是:德育事情创特性,讲授事情创佳绩,体育事情创一流,总务事情创全优。4、办理体例是:(1)德育方面夸大育人,强化养成,育人以活动为主,养成以办理为重。在三句话高低工夫,完成门生在校的全程办理,(西席、保安、办理职员)在管严、管细、管到位高低工夫,(值周班、值周组、挂牌)构成体系、创出特性。(班主任月考评、心机咨询)。(2)讲授方面夸大西席、门生内涵动力的连络,首要采纳了西席循环制和学段考评制,高中实施全封闭办理。首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一是炼干部,实施干部包年级轨制,干部的嘉奖与所包年级的效益挂钩。二是带西席,除了老带新以外,我校与东城教科研中间联络,我校高中西席不但插手进校的活动,还要插手东城的活动。三是勤阐发,我校有讲授参谋组,由我校的讲授骨干,带我校的青年西席。这个组要为黉舍的讲授停止诊断,阐发明行的讲授环境,提出详细的调剂计划。四是每个学段考评,都要根据参谋组阐发的环境和学段成绩以及教案功课查抄的环境,作出团体判定,研讨出详细整改和调剂办法,并召开全部西席大会,停止安插。五是强办理,黉舍有《讲授条记的根基标准》、《讲堂讲授的根基要求.》、《西席讲堂任务制》、《门生功课措置的根基要求》等文件。以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六是兴科研,我校是通州区十五教科研课题尝试校,我校有区级尝试课题一个,《关于初中讲授循环制的研讨》,在这一课题下,黉舍分红22个子课题,别的,另有三个校级普通课题。黉舍建立了五人的教科研小组,按期活动,参与区级和校级的课题办理。听取课题承担人课题研讨停顿的阶段性报告叨教,深切到课题组停止指导。每一学期结束要收取课题承担人的阶段性服从。对个别课题停止伶仃指导并深切到讲堂听看实施过程是不是合适课题指导思惟。共同期末讲授总结,连络学段考评和期末测验成绩帮忙课题承担人停止数据的相干阐发。停止服从的开端鉴定。到目前为止,我校颠末几年的尽力,各课题服从明显,我校承担的课题接管区级鉴定。同时,我校向市教科研部报送五篇课改论文。我校程绍山教员承担了《北京教诲丛书》化学部分的编写事情。在学、用、读北京教诲丛书征文中,我校丁丽荣教员获一等奖,并在全区表扬会上发言。我校吴剑侠教员的《压抑型门生的行动改正研讨》,获市级九五打算课题一等奖。黉舍已根基构成了大众性教科研的氛围,教科研在我校已蔚然成风。(3)体育方面,我校订峙以体育促体质、以体育促调和、以体育促规律的大抵育观。对峙大众性与竞技性相连络,走出了我校体育生长之路。4、办理结果:德育完成了校风正、学风浓,次序好、批示灵。几年来,完成了三无目标,即无守法犯法、无严峻违纪、无安然变乱。我校荣获“师德群体扶植先进个人”,镇级“先进党支部”称呼。荣获区“教诲质量评价杰出校”称呼。3、经由过程全校师生的不懈尽力,我们完成了:1、面向全部门生,德育为首,以讲授为中间,教诲看法更新,课程开齐、课时开足,减负提质,每个门生都有所收成,稳固率100%,初三毕业率100%,月朔重生入学率100%,初三年级讲授成绩列全区乡村中学前线,高中会考成绩达到全区均匀程度。2、目标办理体系完美,“德育、讲授、总务”三条办理渠道通畅;以“五抓、两带”为根本,促进干军步队和西席步队扶植的调和同一;“以爱育爱”教诲看法的实施,促进了西席门生团体本质的进步。3、黉舍德育办理收集化进一步完美,门生自律认识、才气才气纵横进步;黉舍无守法犯法、无严峻违纪、无安然变乱。4、讲授事情充分阐扬区级骨干西席的树模指导感化,团体推动停业程度进步;门生全面生长和特长生出现相反相成,既有体裁特长,也有升入北京四中、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的学习特长生。初三中考事情全区优良校,高中会考超越全市均匀成绩。5、体卫事情强化“安康第一”思惟,确保师生安康,播送操完成“标兵校”复检事情,区运会个人获得第四名,足球比赛获第二名,中考体育合格率100%,满分率达50%以上。体育持续八年获区中小学活动会个人总分前六名,课间操标兵校。区教委的体育重点校,市级体育先进校。6、教科研带路,构成“教研、科研、考研”于一体的摸索体系,黉舍出版结集《求真集》,进一步鞭策教科研的生长。教科研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目标。荣获区“教诲科研先进单位”称呼。7、改良办学前提,使当代化讲授设施走进课堂、当代化办公设施设备办公室;为西席进步供应需求的后勤保证,鼓动鼓励学习;为西席创作发明杰出的讲授环境、为学天生立杰出的学习环境,包管束育讲授稳定生长。总务虚现了包管无力的要求。总之,黉舍在调和有序的生长,各项事情在不竭进步。8、改良西席报酬,调剂进步西席校内布局人为。黉舍以教诲实际为指导,遵循事情思路稳步生长。德育事情“管导”连络,强化门生自律;以强化讲授办理为根本,用迷信的办理促质量的进步;体育事情构成“大抵育”观,体育既要促体质,也要促规律、促调和,凸起体育先进校的特性;夸大门生全面生长,促使门生学有所得。轨制进一步健全,“目标办理、轨制治校、强化过程”的思惟在黉舍团体生长中获得全面部现。总务事情凸起目标任务制,强化办事认识、迷信办理,保证事情及时到位,安然事情轨制健全,事情中建立了办事育人的新抽象。中专部的进一步生长为教诲讲授供应了资金支撑,促进了西席福利报酬的进步、布局人为的调剂。我校的生长是在团体思惟的指导下停止,不竭进步,但在不竭进步中也存在着必然的不敷。西席团体程度还不克不及完整达到全面推动本质教诲的要求,新西席多需求加大停业程度的培训;创新教诲在西席中还需求深化,门生的创新来源于西席的创新,西席要起首更新看法;教诲讲授评价体系还需求从单一的评价体系向双向评价体系窜改;门生才气才气纵横的培养还需求进一步加大,使门生能够或许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是以,在此后事情中我们更要全面对峙黉舍的生长思路,遵循“五年景长打算”加大两支步队的扶植,团体进步干部西席的程度;摸索黉舍外部的双向考核评价体系,使评价更迷信。在新的教诲情势下,凸起门生的主体职位、凸起门生本质的进步。
十三陵中学建于1961年,拥有46年的发展历史,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6667平方米,建有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厅、学生计算机房、教师电子备课室等建筑场所,校园局域网端口进入教室,正在改造操场为250米塑胶操场。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办学指导思想——“求实创新,勤思博学”;校训——“为学求实,治学从严”;十三陵中学精神——“苦干、实干、巧干”。学校现有教职工49名,(男性19名,女性30名;其中专任教师35名,平均年龄37.4岁;35岁以下为15名;中学高级职称教师4名,中级职称教师14名,初级及无职称教师17名);现有学生242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62名;有智力、精神、肢体障碍随班就读生3名)学校以户籍在十三陵镇本地区的小学毕业生为主要生源,兼招收适龄的、来十三陵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并严格按照相应文件精神执行“两免一补”和借读生借读费的减免政策。
北大附中作为北京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北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校训作为自己的校训;坚持"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指导方针;通过年近40年的努力,形成了重人才能力培养、重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基础教学和素质教育及特长生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北大附中创办于1960年,作为北京大学培养人才的"四级火箭"的基础,她一开始就具有高层次的起点。40年来,她为自己写下了一段虽然短暂却又充满奋斗的光荣历史。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集中表现在教师队伍的高层次上。北大附中有一批学者型的名师、优师,他们为附中教师队伍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冶学严谨、教学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致力于教材、教法和课程的改革,教学研究风气浓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北大附中培养了一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理论研究深刻,学科全面、年龄结构合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层次高、教法精、思路活、善创新的教学风格,建立了完整的教学研究系统,编写了具有北大附中特色的教学用书。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出的"名师工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培养和引进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相当一批教师在区、市乃至全国教育界享有声望,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其中特级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8.5%;大学正高职教师1人,高级教师77人,占66%;市、区学科带头人20人,市青年骨干教师6人,占22.2%。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还表现在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的高品位上。北大附中教学环境开放、民主,为广大教师发展教学个性与特长,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和创新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如语文课坚持17年的小论文写作,体育文化节的创设,学生自己设计的生物实验,理科试验班在大中学衔接方面的探索,在理科试验班设文科综合课,史地政教师同上一专业课题,数学应用与建模的实践活动等一批有特色的学科教学设计相继诞生、发展、成熟。北京大学"五四"科学与民主精神的熏陶使北大附中在中学界独具魅力。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更表现在培养的学生高素质上。北大附中的学生思想活跃,富于理想,敢于置疑,勇于创新,教师支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相对较轻的课业负担,使广大学生有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时间,各学科的教学都努力为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和创造才能的展现提供舞台和机会。这种环境使得附中成为"优秀人才的摇篮",在为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输送优秀毕业生和培养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优秀人才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北大附中到目前为止共培养了9位"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和三位"雷达杯"少年科学英才第一名。26名学生获北京市中学生最高奖"金、银帆奖"。上千名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使北大附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合面培养。全校目前有各学科兴趣小组、俱乐部和社团40多个,参加的学生两千多人次。经常组织专家讲座、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学科实验、课题研究、论文报告、编辑刊物、演讲辩论等活动。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一些在某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得到了发挥、发展能力的天地。仅从90年以来,就有上千位同学在区、市、全国的各种科技制作、科技论文、小发明、征文比赛、朗诵演讲比赛、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学校也连续九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活动先进校。1997年北大附中首批成为北京市科技活动示范校,1999年又确定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俱乐部活动基地学校。面临21世纪对中学教育提出的要求,北大附中将继续遵循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开展创新教育,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把北大附中办成有自己特色、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名校而奋斗!
北京文汇中学建校于1997年,是经北京市教委和崇文区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是由汇文中学承办的一所初中校。从建校开始,教委就提出:这所学校要做到起点高、水平高、质量高;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以及财务、办学等方面享有自主权。学校努力探索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特色: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强调对全体学生负责和对学生一生负责的分类推进,分层指导的教学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及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到2010年,北京文汇中学将办成特色鲜明,管有风格,教有特点,学有特长,有一定影响力的京城名校。形成管理有要求,设施高标准,教学高水平的优质初中校。实现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学生素质的全面整体优化。
学校历史沿革: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1994年10月由顺义县政府投资兴建,1995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名称为:北京市顺义县第八中学。1998年底,顺义县“县”改“区”,学校随之更变为“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 师资队伍:顺义区第八中学2010年定编129人,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北京市特级教师1人,北京市骨干教师2人,顺义区学科带头人3人,顺义区园丁新星1人。具有高级技师职称的26人,中级技术职称53人。 学生管理(含团队工作) 顺义区第八中学学生管理为三级网络式管理模式。 学校设有“学生生活指导中心”。由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主抓,“中心”两名主任主管。下辖三个年级,年级主管班级。 学校设有“顺义区第八中学团总支”主管团队工作。 德育建设:顺义区第八中学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立校之本,治校之策。德育建设是学校重点发展领域:他们以“创新、规范、显效”为目标,开辟了德育工作新局面。首先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强化实效性。建立德育网络,开展“数字德育”教育方式,创建“家校通”新的联系、沟通、教育的方法,使教育学生的空间不出现“盲区”。德育工作正向系列化、多样化、超前化、显效化的系统性上探索和发展,主题为:育感激之情,养儒雅之气,成绩突出,效果明显。被市教委命名为“北京市中小学德育信息基地学校”。北京市精神文明办、市教委联合命名为“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获得“顺义区养成教育示范校”、“顺义区文明单位”等多个 光荣称号 在主题教育活动上:顺义八中把常规主题活动系统化;专题教育系列化;节日教育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学科德育教育多元化。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2007年被命名为“北京市奥林匹克明星校”,在2008年被第29届奥组委评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突出贡献校”。 在日常德育工作上,顺义八中贯彻“三抓、两放”的基础教育工作,即初一抓养成习惯,初二抓两极分化,初三抓人生观教育,效果十分显著。在连续14年获得“顺义区教育管理先进单位”的基础上,2009年12月被中国教育协会教育管理分会评为“2009年全国德育教育管理先进学校”。 教育科研:顺义区第八中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和教师培训学习等工作。两项工作成绩十分突出,2006年4月被顺义区教委评为“六星级教科室”。从2004年至今,顺义区第八中学将每年的4月定为全校的科研月。2009—2010学年度承担的科研课题国家级一个,市级三个,区级六个,校级十六个。 校园文化 校训:学汇中西秀,品达古今优 校徽: ⒈徽标整体构成:徽标整体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 ⒉文字说明:文字部分为学校名称展示,分中、英文两种表述。 ⒊图形说明:图形总体由阿拉伯数字8、八中的汉语拼音的字头B、汉语“中”字、汉语“西”字变形几部分组成。直视效果为“顺义区第八中学”的直接体现,隐寓效果为学校校训“学汇中西秀,品达古今优”的表达。图形采用右倾风吹形式构图象征八中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敢于攀登、追赶明天的八中精神。图形采用高音谱号的连接方式象征着八中人的青春、浪漫、高雅的艺术境界。特色活动: (1)、顺义八中成立有90名学生参加的“顺义区第八中学阳光管乐团”。天天训练,每周日都请专家指导。目前有40多名乐手能独奏演出,2009年乐团参加区级以上大型演出达9场,2009年 6月13日还在顺义影剧院举办“顺义八中2009夏之韵管乐专场音乐会”。莅临的专家、领导、家长对学生的精彩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顺义八中是体育田径传统项目校,运动员住校培训,天天训练,每年在市区级学生运动会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校每天一小时的学生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2009年11月17日,顺义八中作为顺义区城区中学唯一的代表校,接受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顺义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综合检查,每天保证一小时的学生体育活动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为顺义区人民政府和区教委赢得了荣誉。 (3)、顺义八中有10多个学生社团,其中6个科技活动小组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科技教育校长负责抓,副校长亲自抓,学生生活指导中心、团委具体抓,年级组长配合抓的管理体系。筹建了100多平方米的科技创作活动中心,添置了设备,完善了设施。在楼内走廊里增加了科普画廊,校园建立了科教专栏,开放了物理、生物实验室为学生科技活动站。图书馆购书时有五分之一为科普书籍,学生阅览室增添了科普杂志、科普报刊。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中做到“八有”,即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专用场地、有专人辅导、有专用时间。活动突出教育性、时代性、地方性、知识性、趣味性。我校的“未来工程师”、“动物仿生模型设计与制作”、“中学生电子技术”小组每年参赛率100%,获奖率100%。2007年以来学生获区级奖115人次、市级奖11人次、国家级奖3人次;团体奖区级15次、市级7次;教师获奖区级奖60人次、市级奖23人次、国家级奖2人次。2008年学校被顺义区教委、科委、科协评为“顺义区科技教育示范校”。现学校正争创“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 (4)、顺义八中是北京市41个中小学教师研修站顺义区唯一的分站,自2008年8月启动此项工作以来,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保障体系,精选培训导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提出了“高度重视、严格管理、系统培训,全面提高”的工作标准;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明确责任、精心设计、循序渐进、互相学习”的工作原则;对学员提出了“珍视机会、潜心学习、加强反思、提升水平”研训要求。明确了随班听课、参与教研、协助班级管理、自学整理与反思、集体研讨交流、集中听讲座、备课与教学设计、上研究课等八项任务。其中物理学科每位学员听课60节,数学每位学员听课达110节。学员的研修内容可以概括为:“精通四课、创过五关、掌握两技、提高一能”。(四课: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五关:备课关、说课关、上课关、评课关、改课关。两技:实验技术、课件技术。一能:论文、课题研究能力。) 在区教委、考研中心、各研修学员所在校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4期40多名学员的培训工作。2009年9月荣获“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研修先进工作站”。2009年12月22日,顺义八中中小学教师研修分站作为郊区县唯一的代表,在北京市教委召开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重大历史事件 1995年11月顺义县第八中学落成剪彩,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顺义县县长赵义等来校参加剪彩并视察工作。 1997年5月时任北京市副市长陆宇澄及市教委领导来顺义县第八中学视察工作。 2002年11月顺义区委、团区委在顺义区第八中学召开顺义八中刘宇同学“见义勇为好少年”光荣称号的命名暨表彰大会。 2004年12月,全国教学经验研讨会在顺义区第八中学召开,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来顺义区第八中学参加全国教学经验研讨会,并视察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全国各省市教育厅(局)主管教学的领导参加了大会。 2006年2月,河南省滑县封丘20名优秀教师考察团来顺义区第八中学考察学习。 2006年10月山西省阳泉市35名校长考察团来顺义区第八中学考察学习。 2006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55名校长考察团来来顺义区第八中学评估、考察、学习。 2006年11月,美国“人民与人民”21名体育工作代表团来顺义区第八中学进行为期一天的体育专项考察。 2008年3月19日,中国民盟、北京教育学院“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国家级培训进修班一行50人来到顺义八中进行学习考察。他们听了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与教师进行了交流。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的软硬件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08年4月18日,由二十多名美国中学校长组成的考察团来到顺义八中对学校进行考察。他们观看了学生课间操、体育课后,又参观了教师活动室、计算机教室、各实验室、心理咨询室、荣展室、会议室等处,王长存等校领导与客人进行了座谈,双方就中美学校建设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顺义八中全体师生肃立操场,悼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面对着降下的半旗,伴随着撕裂长空哀鸣警报声,默哀3分钟。操场上饮泣声声。领导、教师、学生悲泣的发言,表达心中无限的哀思和悲伤。 2008年 9月25日,来自澳大利亚学校的20余位马来西亚师生来到顺义八中进行友好交流活动。王长存校长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听了初一年级的一节英语公开课,客人们又相继参观了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进行了互动式的交流,他们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给予了赞扬和肯定;双方互赠礼物、合影留念。 2008年4月8日,“警学共建迎奥运 普法守法促和谐”启动仪式在顺义八中隆重举行。顺义区公安分局卢勇副局长、内保处汤和平处长、教委领导韩文仁、顺义区公安消防支队、公安分局巡警支队、公安分局内保处、公安分局交通队、武警十支队、仁和派出所的部分官兵出席了启动仪式。 顺义八中刘长荣主任宣读了警学共建的实施方案,王长存校长与区公安分局内保处汤和平处长签订了警学共建协议书,又分别作了共建发言。会上宣布成立“奥运安全小分队”,教委、公安领导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安全防范小天使授黄、红、蓝旗,为警学共建双方授旗。顺义公安分局消防支队武警官兵表演家庭消防灭火;武警十支队官兵表演擒拿格斗;顺义公安分局巡警支队表演了警犬训练。 2008年4月14日,顺义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队”启动仪式在顺义八中举行。顺义区安委会、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相关领导到会。顺义区交通支队副支队长杨海玉同志宣读了组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队”的工作方案。顺义八中的学生代表宣读了“和谐交通 平安奥运”倡议书,倡议全区中小学生在全区大力营造和谐、平安的交通环境,为奥运作出贡献。与会各部门的领导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队”授旗。 2008年6月14日,顺义八中初一年级英语组精心编排的《砸核桃》,以顺义区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代表顺义区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科普英语竞赛团体表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以非常高的分数,获得北京市一等奖的第一名;同时也获得了最佳创意奖的第一名;曹佑彪、栗顺欣、柏奇、李想奇分别获得个人表演奖;柏奇表现出色,获得了最佳表演奖和最具潜能奖两项表演大奖。 2008年10月9日市教委、区教委领导莅临顺义八中检查信息技术工作,市教委副主任郭广生,高教处黄处长,基教处、科研处领导,市信息网络中心张洪波主任,区教委吴凤英副主任,区信息中心张自江主任参加会议。顺义八中何树清主任作了关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全面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概况和信息技术工作开展的三条线;软硬件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教室、校园电视广播系统、资源建设、学校管理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校园通信平台、备课授课平台、学生学习平台、网络安全平台等);教师信息能力建设;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和我校师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会上各位领导就资源卡应用、同步课堂、资源库及教学资源及时上传、多媒体设备应用、家校互动平台等进行了讨论。市教委领导对顺义八中的信息技术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给予了指导。 2008年11月21日,北京市语文学科深化课堂改革研讨会在顺义八中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国民教授、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语组的刘宇新教研员和王彤彦老师,顺义区考研中心张海副主任,以及北京市各区县的语文教研员和部分初三语文教师共计4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顺义八中王长存校长致欢迎词,与会同志观摩了顺义八中李爱军老师讲授的《点石成金与锦上添花》——作文结尾的立意与表达及沙岭中学王健老师的阅读课《心声》。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语组的刘宇新教研员对中考语文的走向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郑国民教授,结合中学语文学科课堂改革情况阐释了《新课标》修订的意见及其必要性。 2009年2月25日,顺义八中代表顺义区教育系统,接受北京市精神文明办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考察测评。参与考察测评的领导有市文明办副主任滕毅等市区测评小组18人,顺义区文明办主任沈凤田、区教委副主任陈成国等领导陪同。 考察测评组首先听取了顺义八中王长存校长做的题为《更新观念 改革创新 深化德育提高实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汇报。汇报详细介绍了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措施,以及具体做法。随后,检查团分三路进行调访: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学生问卷调查;参观学校德育教育建设成果展以及各专用教室配置及利用;查阅学校德育工作档案资料。 此次实地考察测评,对顺义八中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9年5月22日,顺义区初中建设总结暨小学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在区教研考试中心召开。顺义八中被授予顺义区“初中建设示范校”称号,这是顺义城区中学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王长存校长在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他表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会总结既有的经验,继续加速学校建设,“初中建设示范校”荣誉的取得,凝结着全体八中人的激情与智慧。这一荣誉的取得标志着学校进入了“锤炼办学特色,锻造学校品牌”的历史发展阶段,全校师生将上下同欲,励精图治,共同谱写顺义八中更壮丽的新篇章,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做出积极贡献。 2009年7月9日,国务院纠风办领导到顺义八中调研。国务院纠风办地方组组长、中纪委纠风室副主任刘牛,国务院纠风办三处李佳颖处长和宋广林副处长等领导,来到顺义八中进行“教育均衡发展,规范教育行为”专题调研。 北京市纠风办副主任何群,北京市监察局副局长宋兰刚,北京市教育纪工委周燕书记,北京市监察局驻市教委监察处白保平处长,顺义区教委姜华阳、李莉莉等领导以及顺义区纠风办、财政局、发改委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调研组首先听了顺义八中王长存校长的工作汇报,然后解答了调研组领导提出的问题。 调研组对顺义八中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创优质育人环境,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着力打造教师基本功加强名优教师培养,遵纪守法办学规范学校管理行为给予了高度好评。 2009年9月10日,顺义区第八中学梁学军老师,由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委员会共同推荐,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委员会审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09年11月17日,顺义八中代表顺义区初中校接受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检查组检查。以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乔树平为检查组组长的一行四人,在区教委吴凤英副主任、张华礼副主任等区教委领导的陪同下,对代表顺义区初中校接受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检查组检查指导的顺义区第八中学依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督导。 检查组首先听取了顺义八中王长存校长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汇报:1、科学规划,明确素质教育方向;2、机构改革,提供素质教育保障;3、人才强校,奠定素质教育基础;4、创新德育,增强素质教育实效;5、聚焦课堂,注重素质教育落实;6、科研引领,促进素质教育深化。汇报结束后,检查组人员通过听课、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中层干部问卷调查、检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档案资料,并对校园环境、专用教室进行了实地查看。 通过此次督导,顺义八中对依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顺义八中“中学生科普英语表演剧‘砸核桃’”代表顺义区参加全国汇报展示演出。顺义八中科普英语表演剧《砸核桃》获得北京市团体一等奖、最佳创意奖、优秀剧本奖和优秀实验报告奖后,于2009年12月12日,代表顺义区参加全国汇报展示演出。 “砸核桃”是八中英语教师自编、自导,由学生表演而完成的。它将艺术性、趣味性融入到学生的英语应用中,做到了语言精炼。 其创意源于顺义区的现实生活,具有本土化特色。该剧巧妙地运用了物理热胀冷缩的知识,解决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实际生活有很大帮助。 12、学校荣誉 1998.12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体育运动委员会评为“1998年北京市中小学百所课间操优秀校评选活动中获优秀奖”。 1999.6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 2000.2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绿化委员会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 2002.12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校”。 2003.4被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评为“北京市共青团“达标创优”竞赛活动五四红旗团支部”。 2007.7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馆评为“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和谐节能的城市第二名”。 2007.12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2007年同心结交流活动先进单位”。 2008.1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评为“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按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校”。 2009、4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2009.7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评为“2009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 2009、5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北京市二00八年度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2009、10被首都综治办,市教委,市公安局,团市委评为“首都平安示范校园”。
学校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花园式的校园环境,一流的办学条件。学校拥有游泳馆、多功能体育馆、塑胶运动场;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现代化的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连通各教室的双向闭路直播系统;学校有电子琴房、形体教室及美术、音乐、科技等专业教室,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可寄宿可走读。学校为寄宿生提供优良的食宿条件,每天三餐两点,由专职营养师设计食谱。学生公寓每间四人,内设卫生间、热水淋浴、空调、电话。寄宿学生采取封闭式管理,由班主任与生活老师共同管理学生。精心精细的生活管理让家长放心,时时刻刻的生活育人伴学生成长。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三中学(以下简称"良乡三中")校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西潞街道苏庄大街11号;现任校长兼书记:佟明河。良乡三中是一所2001年新建初中校。1999年11月破土动工,2001年9月3日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原隶属房山区良乡镇,2006年随良乡镇改制归属西潞街道。良乡三中总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525平方米。运动场面积24500平方米(其中田径场16020平方米、篮球场1260平方米、足球场7220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普通教室30部(全部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理化生实验室8部;音、美、科技公用教室4部;容纳350人和15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各1部;练功房1部。视频监控系统3套。计算机259台。数字资源2000GB。图书室2.90万册。经费投入1077.9503万元(其中教职工工资978.563502万元,教育教学经费99.386798万元)。固定资产总值3370.4万元。仪器设备总值69.06万元。教学仪器设备6383件;文体器材1709件;电教设备47套;卫生保健设备315件。2010年,良乡三中招收初一学生数316人,初三毕业生260人,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82人。教职工117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中级职称44人,高级教师18人。北京市骨干教师2人。建校伊始,良乡三中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思想。确立了坚持"一个办学宗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充分发掘个性潜能),两个办学目标(和谐校园、学术氛围),三个治校方略(人际关系和谐健康、校园环境和谐优美、学生发展主动和谐),四个兴校支点(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质高立校)"的办学思路和"博学、健体、尚德、争先"的校训。确定了"团结、和谐、尚学、奋进"的校风目标。2001~2004学年,工作重点是以高质量立校。2004~2010学年,工作重点是全力打造"和谐"与"学术"两块品牌。从2010~2011学年开始,落实"十二五"规划,工作重点是精打品牌创名校。典型经验是推行"成才先成人"系列化德育模式和高效课堂的"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教育特色是"和谐育人,营造学术氛围"。2004~2010年,为高级中等学校共输送了2682名合格毕业生。2001~2010年,学校获"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和"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等国家级奖励3项。获"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分层评价先进实验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单位"、"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北京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集体"等市级称号48项。十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级《在"ESD"实验中开展主题参与和谐发展的实验研究》等科研课题2个,市级《基于学生发展的中小学校本研究--"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等科研课题三个。市级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教学有效行政和的研究》经过专家机构认证已结题,其他课题还没有结题。校长佟明河负责的2个国家级课题在"十二五"继续研究。 教师获国家级奖励233人次,市级奖励167人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80篇,市级刊物上发表130篇。学生参与市级各类竞赛,获市级奖励203人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