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中学创建于1956年,占地150余亩,位于云、开、巫三县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背依九龙山,前临团滩河,钟灵毓秀,环境幽雅,是读书、求学的绝佳之地。 学校1978年被确定为县级重点中学,1982年升格为高完中,2012晋升为市级重点中学,重庆市21所综合示范高中之一。
重庆第三十中学校位于年轻直辖市重庆中心城区——渝中区。建校于1954年,现有学生1400余人,教职员工150人。是一所市外语特色联招学校,市教科院外语实验学校,中央教科所外语教学实验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市健康教育铜牌促进学校,区文明单位。并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绿色葱茏的校园环境。 学校以“厚德善学,以人为本”为办学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外语特长突出”为培养目标,倾力打造精品特色学校,走出了一条“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新路。 校园内处处特色,处处风景:“双教材、小班化”的多元结构新模式,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电影鉴赏,婉转动听倾情陈述的英语演讲比赛,惟妙惟肖原音重现的模仿秀,多才多艺精彩展示的“英语之星”,热闹非凡自由畅谈的英语角……,演绎成了重庆第三十中学校鲜活的外语特色。
重庆鲁能巴蜀中学由重庆鲁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巴蜀中学联合创办的一所股份制民营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占地163亩,建筑面积141926平方米,总投资(不含地价)2.4亿元。于2007年9月开学。现有100余个教学班,600多名教职工。学校按照《鲁能巴蜀中学章程》运行,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领导班子,实现了自主运行。鲁能巴蜀中学与重庆巴蜀中学一脉相承,坚持与重庆巴蜀中学同步管理。 鲁能巴蜀中学教学设施先进,各班教室均配有大屏幕等离子显示屏、白板,两台大功率柜式空调。可容纳千人的鲁能巴蜀大礼堂、现代化标准塑胶田径场、12个标准塑胶篮球场、7个标准羽毛球场、30张木质乒乓球台、现代化的计算机房和实验大楼、配有双卫生间的学生公寓,是一所现代化的殿堂级中学。
重庆市长生桥中学地处重庆主城区茶园新城区,是重庆市南岸区重点打造的五所高完中之一.学校交通方便,距重庆南坪城区18分钟车程,是一个进可以到繁华之地,退可以获得幽静求学读书的好地方.近年来学校发展迅速,学校目前已发展到31个班级,在校生规模达到1600人左右,教师人数达到146人.该校目前占地70余亩,且学校呈现出勃勃上升之势,学校现准备征地150亩,准备创办重庆市联招学校.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和德育工作,老师甘于奉献,爱生如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色,且近年来高考升学率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达到60%左右,居重庆南岸区普通高完中前列.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单位,家长都说把孩子送到长生桥中学,我们放心和满意。
铜梁中学重庆市铜梁中学校是原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位于铜梁县巴川镇凤山之巅,与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毗邻。学校创建于1907年,有百余年办学历史,桃李芬芳,英才辈出,铸就了学校光荣的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干、追求、奉献”的铜中精神。近年来,学校确立了“建现代化示范高中,育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办学目标,基本形成了“自主学习,培养特长;以德育人,形成合力”的办学特色。铜中是莘莘学子求学的胜地,成才的摇篮。 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学校距重庆市区50余公里,毗邻319国道、渝遂高速公路、铜合公路等,交通极为便利。学校占地200余亩,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具有现代气派的建筑楼群、体育场馆池与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绿色园林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重庆市著名的园林式单位、绿色学校、安全文明示范小区、市容整洁单位和卫生单位。 设施先进,设备一流。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新建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第二教学楼、高三小区、学生公寓、新生食堂及高规格塑胶运动场。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和监控系统,实现了“班班通”;建成了藏书10万册的新图书馆,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学校所有办公室和教室均安装了空调,教师配备了价值万余元的笔记本电脑;校园广播电视系统和IC卡消费系统先进完备;实验室、公寓、食堂内部设备美观齐全。 名师荟萃,实力雄厚。有研究员2人,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84人,中级教师132人,外教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26人,县级骨干教师30余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10人,县级优秀教师31人。有硕士生9人,三分之二以上教师研究生班结业。一大批师德高尚,爱教育、爱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强的教师正昂然撑起铜中事业的大厦。 管理严格,校风淳正。学校坚持实施德育“一二三四”工程,以严格科学的管理著称,班级管理、学生公寓管理成效显著。以教风严、学风浓、班风正、校风好闻名巴渝。 教学严谨,成果突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着眼素质,追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组建文理科实验班,优秀优教;狠抓中差生,满腔热情关怀双差生,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近年来,先后培养出唐显丽、杨婵、周锞三名省级理科状元,五个省级文理科二、三名,百余名清华、北大学子和千余名全国一流名校学生。2009年,我校师生团结勤奋,拼搏奉献,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高考上线2208人,总上线比例97%。其中重点上线678人,本科上线1668人;600分以上199人,比去年净增46人,“高分二视一”(文科590分以上,理科635分以上)人数52人,比去年净增11人。 科研兴校,成效显著。学校科研氛围浓厚,已结题的市级以上课题10余个,其中《综合利用电教手段,优化农村中学德育》等6个课题分获重庆市优秀教改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研国家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3个。学校是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 校园文化,多姿多彩。学校是重庆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重庆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在篮球、田径等项目上占有一席之地;有校报《铜中人》、校刊《铜中教研》,学生自办驼铃文学社及《驼铃》杂志;学校体育节、艺术节生动活泼,铜中画廊黑香四溢;宫墙、假山、文化名人雕塑、各类标语口号丰富多彩。 铜中是你实现青春理想的金土地,铜中是你放飞青春理想的起跑线。热忱欢迎应届初中毕业生选择铜中,就读铜中。
重庆市永川中学始创于1719年的桂山书院,从1900年兴办新学始亦有100年的历史;是四川省首批办好的四十所重点中学之一,是重庆直辖后首批确认的重庆市重点中学。学校以其方向正、观念新、设施齐、校风好、质量高、实验性和示范性突出而享誉市内外,收入《中国著名中学》和《中国名校》。 学校占地面积150亩。拥有重点中学配置的一流理、化、生实验设备;建有多功能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游泳池、综合大楼、学生公寓;建有千兆校园网,学校实现了办公、管理、教学、服务的现代化,每个教室配置了计算机、展示平台、54英寸背投彩电;有自己的校报、电视台、广播电台,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阴,已建成"绿色学校",并建有5000平方米文化广场。永川中学是学生读书求学的圣地。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系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首批“文明礼仪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计算机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中央教科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多媒体教学实验基地,全国学习科学实验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研究实验基地;现正在争创重庆市示范高中。 学校地处重庆沙坪坝区南部新城开发区黄金地段,交通便利,校园书卷气息浓郁,清幽宁静,是读书求学成才的理想场所。 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初、高中学生总计2223人。学校占地44939平方米(67. 4亩),校舍建筑面积48600平方米,拥有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大楼,全塑胶篮球场、排球场、田径运动场,以及现代化学生公寓楼。学校有藏书8万余册的图书馆,配有光盘塔及50台品牌电脑的电子阅览室,有演播室、网管中心和语音教学实验室和3个微机室,2个多媒体教室,以及劳技实作室、科技活动室等,为莘莘学子成才创设了优越的条件。 学校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校训,遵循育人为根本,质量为生命,管理为保证的办学理念,素以管理严、教风正、学风浓、质量高、特色突出享誉社会。初中毕业生参加市级会考,及格率、优生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联招升学考试上线率也在市、区名列前茅;应届高中毕业班升学率连年上升。高2001级上线率逾95%。 具有“团结拼搏,负重奋进,无私奉献,勇争一流”精神的凤中人,用勤劳与汗水写就了昨天的华彩,也一定能再创明天的佳绩。
重庆南坪中学,位于南岸区南坪白鹤路,鹅公岩长江大桥和重庆长江大桥的交汇处,这里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里市街相连,小区遍布。东览南山美景,西听长江涛声,北依繁华都市,南临江南大学成。 走 向 辉 煌 ——重庆市南坪中学发展纪实 脚下是一方办学的沃土,眼前是一颗闪光的明珠。辉映的是南岸教育的一扇窗口,耀眼的是金秋的成熟。前进中的南坪中学,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 重庆市南坪中学始建于1956年,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伴随着改革开放南坪新城的拔地而起,为了满足全区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实现读书到南岸的奋斗目标。2001年南坪中学实现了整体搬迁。新校园占地118亩,设计新颖大气,布局错落有致,色调和谐明快。办公大楼与教学大楼连成一体。回廊曲径,连缀着实验楼、图书馆、科技楼、艺术楼、体育场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勤工俭学基地。具有南国风情的棕榈树和其他长绿植物组成的校园绿化带,使南坪中学倍添青春活力。 一所充满青春活力的高完中,展示出了无穷的魅力,铸就了区域教育的品牌,创造着自己的辉煌! 1989年,南岸区人民政府为推动南岸教育体制改革,率先在南坪中学实行了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为主的一系列改革试点。 自此,南坪中学走上了一条不断改革、不断发展之路;成为广受重庆教育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1995年,南坪中学成为重庆市教委批准的首批联招学校。南坪中学再次获得了飞速发展的契机,中高考持续书写辉煌。特别是近三年,高考上线率都在95%以上。其中重点、本科均达70%以上。名列同级同类学校榜首。 2003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南坪中学成为了市级重点中学,实现了几代南中人的创重梦想! 此外,学校还先后评为“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市容整洁单位”、“重庆市德育实验学校”和“红岩精神教育基地”等称号。 南坪中学现有50余个教学班,两千四百多名在校学生,在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播撒理想的种子,吮吸知识的甘露,培育做人的品格,探索科学的奥秘,让青春的嫩绿和奉献的金黄写进生命的履历。在实验室里,同学们寻求和演绎着前人的真知灼见;在科技楼里,同学们借助一流的设备,追求现代信息技术,把握时代脉搏,为使自己成为21世纪复合性人才,作出不懈的努力;在艺术馆里,浓厚的艺术氛围,陶冶着同学们的情操;在图书楼里,七万多册藏书,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在宽阔的运动场上 ,在设施完备的体育馆里,在清洁碧绿的游泳池中,同学们拼搏的英姿,似长空的雏鹰,如水中的蛟龙。功能强大、设施完善、堪称目前重庆市首家真正意义上的校园网——清华同方育龙校园数字网,密切了各部门间的关系,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拓展了学生视野,充实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资源,完善了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 近几年来,学校办学水平更是得到迅速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其关键是建设了一个精干高效,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 校长兼党总支书记赵屏是一位既懂教学又精于管理的学者型人才。她历任初、高中数学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党总支书记。她工作勤勉,廉洁自律,作风民主,思路敏捷,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开拓创新,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管理经验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在教职工中享有崇高威信。 为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打破干部终身制,坚持能上能下的原则。南坪中学对中层干部的选拔全部实行了一年一聘制度。对此,校长赵屏谈道:“中层干部的选拔和聘用,是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做法是先由教职工民主推荐,经党总支审查,合格后由校长任命。被聘用的中层干部每年必须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述职,接受群众监督。其目的是要通过这一良性循环的干部岗位竞争机制,及时地把一部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敬业精神,关心学校发展和群众信赖的教师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促进南坪中学持续、稳定的发展。”此举激活了用人机制,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拥护,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办学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南坪中学从转变教师教育思想入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在职进修和校本培训。让老师们在 “教” 和 “学”中得到提升,在“教”和“学”中得到完善。 “科研兴校”是南坪中学在1993年就提出的一个办学口号。近几年来,学校科研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为学校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努力探索新时期教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是近三年,就已完成了国家级、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四项,公开发表的论文35篇,获得区级以上奖励的文章102篇,优质课24节,辅导学生在区级以上获奖就达300多人次。 2002年庹永泽老师获全国第三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学组一等奖第一名,秦德健老师的课件《向量的数量积》获全国二等奖,杨必静、何永德的课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获市一等奖,范庆风老师获重庆市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经过近几年来的充实和提高,南坪中学已形成了一支高、中级教师约占80%;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达30多人;硕士生学习毕业两人,结业15人,在读研究生六人的爱岗敬业、结构合理、适合各种教学要求的,以高、中级教师为主体,老、中、青三结合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一流师资队伍。 孙中山先生讲过:“做人的最大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因此,南坪中学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体的思想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借以规范师生们的政治行为、道德行为。把升旗仪式、班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德育阵地。同时,积极参与市区组织的各种重大活动,每年“11.27”歌乐山烈士陵园的扫墓,更是熔铸了时代的感情、爱国主义的情愫。1998年南坪中学成为“红岩精神教育基地”,红岩魂犹如红岩上的永不凋谢的红梅,辉映着代代新人的健康成长。 不仅如此,南坪中学还秉承新的教育理念,运用最新教育研究成果和手段,尤其注重学生成功心理品质的培养,注重教育的四大支柱功能“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的养成。把教育真正作为“是对未来的一种关键投资”,“是社会的核心,是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予以高度重视。 突出艺体教育是南坪中学办学的又一特色。在高初中升学连上几个新台阶,走“质量兴校”之路的同时,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陶冶了师生情操,而且还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2000年6月,全市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领导观摩了南坪中学大课间操改革成果,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年,在西部形象小姐的争夺赛中,南坪中学一名学生以出色的才艺展示,夺得了大赛的二等奖。 “在南坪中学这座美丽的校园里,老师们用朴实无华的人生奉献,教给了学生们做人的道理;以开拓创新的思维,诱发了同学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更经过老师们辛勤的劳动,使学生们了解了世事的沉浮、历史的变迁,并形成了多种的能力,提高了创新的意识。老师们那像清泉一样流淌的话语,滋润着蓬勃向上的小苗;像春阳一样温情的微笑,激励着展翅欲飞的雏鹰;五彩缤纷的知识花环,点缀了生命的晶莹;声情并茂的情感交流,和谐了南坪中学的校园氛围。 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南坪中学不仅连续十二年获得了办学一等奖,近几年来,高初中升学更是连年跃上新台阶,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出类拔萃,素质教育成效明显,而且在人才培养,“科教兴区”、“扶弱帮困”、“质量立校”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学校设施的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学校规模也将逐步扩大。一所以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质量一流为目标的南坪中学,将从今天的成功起步,走向明天的辉煌!
学校始建于1972年,原名“江北县茨竹初级中学”,198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高完中,更名为“四川省江北县茨竹中学”,1995年撤县建区后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市华蓥中学校”,著名作家、《红岩》作者杨益言同志出任名誉校长,1997年重庆直辖,更为现名,2002年原重庆市财政联合培训学校并入我校,成为学校B教学区,为高三毕业班单独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A、B两个校区同在茨竹场镇,相距约600米,学校有39个教学班(其中高中30个),学生近2000人,占地112亩的一所大规模高完中。学生来自渝北、北碚、长寿、江北、沙坪坝、南岸等区县。 设施设备完善。学校绿树成荫,花开四季,亭台楼阁相得益彰,融汇田园风光和现代气息,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学校建筑面积25000余平方米,水、电、气、闭路、电话等设施齐全,食堂、浴室、开水房应有尽有,男女生公寓式宿舍方便舒适。学校建有标准实验室、完备的实验仪器室;建有高档次微机室两个,拥有120余台学生用机;已建成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数据接收中心和校园宽带网,学校教育教学、办公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每班配备了幻灯机、录音机、彩色电视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台胞陈洪玲先生捐资10万元,政府投资20万元修建的图书馆,内设学术报告厅、图书阅览室、图书储藏室,藏书2万余册;陈洪玲先生捐资50万元,政府投资150万元修建的多功能体育馆,内设礼堂、篮球场、排球场、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多媒体教室。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150余人,研究生、本科以上学历达92%以上,30余名教师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有高、中级职称教师达68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市区骨干教师15名。教师积极投身于素质教育实践,开展了全国英语教学法推广课题、市级“素质教育区域实验”等重点研究课题。教师踊跃撰写论文,近几年论文获各级奖励320余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110多篇。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是重庆市重点中学,渝西名校。始于清康熙 58年(1719年)的桂山书院。1938年,为避战乱,于此兴办了国立十六中学,直到解放前夕; 1975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在此建立永川县第十初级中学校;1985年经四川省教育厅考察认定,批准为全日制高级完全中学,即“四川省永川县北山中学校”,直辖后,更名为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学校设施完备。 学校占地 150余亩,建筑面积49000多平方米。现有9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7000人,教职工300多人,专任教师212人,其中高级教师44人,中级教师100人,研究生学历45人,全国优秀教师2名,重庆市骨干教师20人,永川市骨干教师40余人,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学校投资九千多万元,新建了香樟书院(教学楼)、学生公寓、体育馆、食堂、运动场、教师宿舍以及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拥有省级重点中学应有的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室、电教室及其辅助设备,拥有各类图书20万册,建成了千兆校园网,实现了学科教学、行政办公、图书资源、教师备课等 “ 多网 ” 合一,现代教育设备(计算机、展示平台、 56英寸背投彩电或电视)配置到教室,宽带联通Internet网,基本实现了班班通,教育手段初步实现了现代化。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