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都市精品学校”的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实验小学,原名重庆市西郊小学,创办于1988年9月,占地13704平方米,有教学班44个,学生2016人,教职工110人。近年来,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突破口,强力打造都市精品学校,彰显西部教育高地实力,学校投入上千万元,装备了高规格的微机室、语音室、科技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络中心、少儿电视台、学生影视厅;班班配备了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大屏幕;有安全监控系统和千兆校园网。着力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实现真正意义的网络环境下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名师,有部优教师、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鞠叶春老师在全市信息技术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学生张月、李冰彦等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决赛中获二等奖。有3名教师被评为重庆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个人和重庆市优秀CIO。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设施,浓烈的育人氛围,优良的育人质量,吸引了市内外、区内外和新西兰、日本、台湾等地的儿童前来就读。一所现代化的实验小学在中国西部崛起。近年来,学校被评为重庆市示范小学、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国家英语教学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网站系统示范学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实验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重庆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
刘希娅,1973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她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以前沿的办学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娴熟的管理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拼搏精神引领着学校跨越发展,带动着周边学校发展。她提出了“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并实施“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校园文化战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全方位提升了办学品味,
2013年8月18日,火炬小学新装修的三楼会议室整洁明亮、华灯齐放。区实验一小全体校干、中干以及火炬小学的全体老师共30人济济一堂,在这里举行火炬小学第一次全体教师会议及开学筹备会。 制定了五个帮扶措施,一是“实小引领”,由区实验一小引领火炬小学的工作,相互借鉴,相互助推;二是“先扶后放”,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区实验一小给予无条件的扶持;三是“宏观同步”,即作息时间、日常工作规范、日常工作规范考核、福利待遇、重大活动同步;四是“资源协调”,在人事、招生、经费、财产管理、质量评估等方面统一协调;五是“利益共享”,做到荣辱与共、成果共享、共同进步。力争把火炬小学打造成区实验一小的优质教育共同体。 火炬小学有区位优势、硬件环境优势、新学校的心理优势、品牌学校支持优势,依托优势资源,办“梦想教育”,构筑“梦想课堂”,建设高素质的教师 “梦之队”。 火炬小学将借鉴区实验一小的阳光德育、阳光课堂、阳光管理、阳光环境和阳光体育运动.
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小学校始建于清朝末年,原名 "魁星楼小学堂"、"文昌宫小学堂"、"走马初级小学",1921年改校名为"走马中兴初级小学",系地方办学。1942年由热心教育事业的梅近愚先生等发起募捐,集资办学,学校开设了一至六年级共八个班,有学生四百多人,教职工近二十人。1947年至1949年间,时任中共地下党津巴支部书记的涂举彬、支委陈方宇、地下党员文晋涛等同志先后在走马小学和走马小学第二中心校(新房子小学)任教,因此,走马小学又成为中共地下党津巴支部的地下联络站,走马小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49年解放以后,走马小学由文昌宫迁至禹王庙现走马小学校址,学校发展到十二个班,学生六百余人,教师二十多人。1969年学校"下放到大队办",走马中心校因此停办,1977年恢复乡中心校,将在走马街禹王庙的石板村小学改名为走马中心小学。重庆直辖后,走马乡区划调整,由原巴县划归九龙坡区管辖,后撤乡建镇,走马乡中心小学更名为"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小学校"。培养出英国爱丁堡皇家科学院院士李顺强在内的一大批莘莘学子。走马小学已经历了百余年岁月的苍桑,经过数代走马小学人的辛勤耕耘,今天的走马小学绿草如茵,树影婆娑,鸟语花香,书声琅琅。走马小学现有21个教学班,1000多名学生,50名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93%。目前已拥有区级骨干教师10名,高级教师26名。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也再上新台阶,成为九龙坡区八所标准化配置的学校之一,多次获得九龙坡区办学水平督导评价一等奖,重庆市校务公开先进集体,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教研月活动先进学校,区行风评议先进集体,招生送生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区先进基层党支部等殊荣。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是有名的"民间文学之乡", "走马故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魏显德、魏显发这样能讲上千则民间故事的"东方格林兄弟",有数百人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讲唱群体,民间文学资源非常丰富。在这种背景下,走马镇小学从2000年 ,提出了"创办民间文化特色学校"的设想。为此,学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搜集、整理、研究民间文化的活动,还要求中、高年级学生不仅采录、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还要对走马镇的民俗、信仰、禁忌等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以及一些简单的民间文化传承的小论文。通过一系列活动,全校师生搜集民间故事2500余个,民间歌谣2800多首,民间谚语2200余条。经过数年的努力,学校目前已整理编辑出版了《黄葛树下是我家--走马民间故事集.学生版》,已整理编辑好拟出版《走马民间歌谣选》、《走马民间谚语选》等书。《中国教育报》对走马小学师生开展的这项活动进行了全面报道,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倩予教授看到走马小学师生开展的这项活动收到良好效果时,十分高兴地撰文指出:"走马小学师生今天所开展的"弘扬民间文化,推进素质教育,争创特色学校"的活动,其意义是远非我们今天所能够限定的。"在关于民间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中,走马小学不断吸纳新的课程理念,重建知识结构,激发了全校师生创造的潜能,全面实现了课程开发、学习方式转变和民间文化传承的"三赢"。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命名授牌走马小学为"民间文化特色校园"、"民间故事校园",九龙坡区教育委员会命名为"民间文化教育特色学校"。改革开放的今天,走马小学这所百年老校在现任校长李英的带领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