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小学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于1938年为了解决南渝中学教职工子女读书问题而创办的,即当年的“南友小学”。1940年随着规模扩大,“南友小学”正式改名为“南开小学”,由喻传鉴兼任校长。1953年,南开小学先于南开中学由私立改为公立,隶属于沙坪坝区政府,命名为“津南村小学”。此后几经易名,1991年,又恢复“南开小学”校名直至今日。 南开小学建校70年来,始终不敢忘却张伯苓先生以“爱国”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也同样将其“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铭刻于心,故南开自有其独特之魅力,也有其不一样的精神与追求,更有南开人别样的情怀。如今,在郭泽仁校长、梁燕书记的带领下,学校在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更致力于挖掘南开历史,继承南开文化之精髓,并不断地思考、调整,赋予它更加鲜活的时代特征,期盼着南开特有的文化浸透每位师生的体肤直达心灵深处,滋养每个南开人的灵魂。南开小学在“公能教育”理念指导下,理清了“秉承南开历史、弘扬南开文化、打造精品南开”办学思路,明确了“四高办学目标,即:办思想高境界、文化高品位、师资高水平、学生高素质的市级名校”。提出了“爱心成就未来”的育人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施“135”工程,构建五大园区:理念展示区、主题展示区、小星星展示区、科技活动园区、运动园区;拥有一大主题——“我的中国心”;呈现三个维度:心系南开——南开情、魂牵中华——中国魂、放眼天下——世界人,对学生进行系列爱国主义教育,以期将南开莘莘学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教养之人。 目前,南开小学有在职教职工84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0人,市区骨干教师11人,党员26人。这样一支充满爱心、素质优良的教师群体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征途中,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坚实的脚印。我们南开人将爱献给党,凝聚在党的周围,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如一;将爱献给教育,奋斗在教育的一线,教育人生愈发精彩;将爱献给学校,工作在美丽的校园,价值与幸福日渐增长;将爱献给学生,倾心在学生的身上,七彩未来从此开创;将爱献给社会,相助在企盼的一刻,责任与义务勇敢担当,受到社会、家长、学生、上级与同行的认同与青睐。
沙坪坝区覃家岗小学位于沙坪坝区都市花园西路,占地面积约九亩。现有21个教学班,一所二级幼儿园,学生近千人。学校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为治校策略,高度重视科研先导和人文关怀,形成了“井然有序、怡然乐学”的校园风貌。学校以“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全面发展培养。学校坚持讲课堂效率,抓常规管理,建立了分级管理机制,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教育特色不断显现。1999年,学校率先成立重庆市第一所“少年卫校”,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研究,受到市、区有关领导高度评价,研究成果在全国健康工作会议上交流,引起国内同行关注。同时学校着力于《教师课堂行为有效性》的课题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初步形成了教师课堂有效性行为的评价标准,构建了操作性较强的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行为培养模式,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技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数百名学生在全国、市、区级各种比赛中获得不同奖项,学校荣获“重庆市家长示范学校”、沙区课改工作“先进单位”、“少年卫校特色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
玉屏小学座落在陈家桥镇香炉山下,环境优美,是一所农村小型学校。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在统筹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发展,坚持质量兴校,特色亮校,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育人。? 办学理念:和谐校园、让你发展? 学校承诺:让农村孩子享受城镇学校优质教育;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办家长满意的学校。? 师生的行为要求和学校发展方向:洁、序、范、谐。洁:思想纯洁、语言洁净、环境整洁。序:遵章守纪、行为自律、活动有序。范:行为示范、办学规范、争当典范。谐:民主平等、内和外顺、协调发展。? 创建“综合实践与研究特色学校” 绿色校园:打造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一一“百果园”,彰显“水果之乡”地域特色;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小课题研究;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小班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班班有特点,生生有特长”。特色体艺: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创新;“雏鹰起飞”系列体艺竞赛、年度“明日之星”卡拉OK和才艺展示等活动张扬孩子个性;“少年龙队”,舞出了“中国龙”的浩然正气,舞出了“中国少年”的蓬勃生机。
庆市沙坪坝区向家湾小学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歌乐山巔,占地面积 8519 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一所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的学校。学校现有在职教师 19 名,其中高级教师6名,占32%;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13人,占专任教师的68%。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0个,学生407人。为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档次,2007年7月,区教委投入资金近30万元,对学校功能室进行了改造。学校现有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舞蹈排练厅、实验室、音乐室、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劳技室、阅览室等。同时学校自筹资金完善了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设备设施的改造,满足了学生学习和运动的需求,使学校旧貌换新颜,充满了勃勃生机。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新的世纪,学校以“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终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为教育理念,实施教学质量和教改科研“两手抓”战略。为提升学校的软实力,近年来,学校工作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在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把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件小事当作课题来研究,当成艺术来追求,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校学生连续三年参加区小课题研究展示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几年来,学校师生先后有一百多人次获得国家、市、区级各类竞赛奖,学校长绳队参加市、区小学生踢跳比赛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区“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区“绿色学校”、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学校层次目标考核中,学校达到了规范级乙等。目前,向校教师安居乐业,团结奋进;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勇于创新。向家湾小学正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去迎接未来的挑战。相信向校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小学地处沙区西部青凤工业园区黄金地段,是一所正在崛起的发展中的学校。近年来,该校本着“重创新、高质量、铸特色”的办学思想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不断超越”的办学理念,坚持走“依法治校、德育导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路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特色开始彰显。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质量名列当地所在片区前茅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学校实际自编了《诗歌诵读》、《手工艺术》、《名人成长故事》、《名人与父母》等校本课程教材;创造性地开设了管乐、鼓号、哑铃操和集体舞教学,特别是学生管乐队、鼓号队在沙区西部小学中具有了一定影响力,彰显了艺术教育的特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学校的“红领巾”小广播、“晨曦”文学社和今年创刊的《晨曦》校报、定期举行的“可爱的家园”演讲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小组锻炼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弘扬个性、立志成材”的十二字校训。另外,我校的德育教育也成绩斐然,建立了多元化的德育网络,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开展了家访周、家长开放展、社区实践、法制校长讲座、革命传统教育和安全教育故事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教育形式系列化,言行得到进一步规范,形成了“重德、尚学、创新、团结、和谐”的优良校风。我校师生先后有上百人次在国家、市、区级各种比赛中获奖,学校荣获沙区“文明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现在,我校正努力朝着“管理规范、设备完善、质量一流、效益最佳”的目标奋进,发展中的青木关镇小学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辉煌。
土主镇小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歌乐山麓,流水潺潺的梁滩河畔。开办于1939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学校历经坎坷,几经沧桑。她的诞生、成长、发展,凝聚了数代土小人的心血。2007年,在市区教委的支持下,争取到明德项目建设资金,投入600余万新建了近6000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使老校尽展新颜。崭新的土主小学正敞开大门迎接八方仁人志士;崭新的校园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是师生成长的沃土。土主镇小学现在下辖一所中心校、三所村点校,近30个教学班,现有 68名教职工,学生近1110名,是沙坪坝区西部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小学之一。 随着课改实验的启动和不断深入,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充满朝气的学校领导班子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育师”的可持继发展道路,学校先后承担了“中心校带村点校学校管理”和“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两个重点课题的研究。 校课改实验小组在区课改办的统一部署下,带领着全校教职工在农村小学课改实验中进行了两年多的艰苦探索,经过土小人的不懈努力,沙坪坝区土主镇小学在课改实验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学校坚持“明德求真”的办学理念,秉持“至真、至善、至美“的办学目标。近年来,通过扎实、有效的课改实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一批年轻教师逐渐成长、成熟,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名列西部农村学校前列,并先后在沙区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校于2008年3月还重庆市体育局被授予“沙坪坝区体育后备人才举重训练基地”,成为向举重体育运动学校输送优秀人才的又一重点基地之一。心系教育,志存高远。土主小学上下团结一心,正向着更新、更远的目标奋进。
我校坐落于纺织之乡——回龙坝,始建于1914年,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学校占地6453平方米,现有16个教学班和一所校属幼儿园,教职工43人,学生822人。学校建立了党、政、工、团、少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坚持固本铸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课堂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师生发展为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念,自1998年来,我校始终保持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含特殊教育儿童),巩固率100%,各项指标评价均优秀。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陶冶儿童情操,发展儿童个性特长,逐渐形成了“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乐学、好问、认真、细致”的学风,“爱心、真心、信心、耐心”的教风。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改科研为动力,育人为根本,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了“分层、分进、分科”的立体教研网络,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涌现出了象李明素老师这样的抗洪抢险英雄。现我校40名专任教师中有13名高级教师,37人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回首走过的历程,已是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行风建设优良单位”、“民主管理合格学校”、 “依法治校合格学校”、“重庆市家长示范学校”、“重庆市先进家长学校”、“区文明单位”、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校属幼儿园被命名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国家项目基地区项目幼儿园。2005——2008年教师获区级及以上奖励106人次,2006年至今学生获市级奖68人次,区级奖258人次,集体奖8次,2007年我校小学生篮球队参加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比赛第三名的骄人成绩。如今回小教师正团结一心倾情打造回小美好的明天。
由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举办,由重庆市教委直属学校、市首批示范学校、全国著名的特色学校——重庆市人民小学全面管理。 学校占地50亩,设有36个教学班,按照重庆市示范学校标准建设,拥有数字化网络教室、图书馆、田径场、篮球场、学生餐厅、学生宿舍和功能齐全的专业教室,先进的校园数字化设施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优质的保障。学校校长经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任命,由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人民小学校长丁继泉同志担任。教师由特级教师、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组成。学校秉承“大学城沃土 小主人摇篮”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大学城优质的科技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实施“小主人”系列课程,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大学城人民小学将是一所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化学校。
学校环境优美,办学质量高始建于1936年的新桥小学坐落在沙区南部歌乐山青麓下,清水溪环绕而过,占地面积25亩,是一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教学质量过硬的大型学校。学校现有小学部23个教学班,幼儿园5个班,共计1300多名学生,80余名教职员工,是沙坪坝区主城南部的中心校。走过六十余年光辉历程的她,师资力量雄厚,以特有的办学风格、创新的育人理念,走出一条独特的“新桥道路”,成为沙区教育行业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在教育名区沙坪坝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学校获得了诸多荣誉:中国乒协少年委员会“向阳杯”执委会常务理事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重庆足球重点学校、重庆市体育传统学校、区“园林单位”、 区“巾帼文明示范岗”、区德育先进集体、区课改先进集体、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区先进团支部、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区安全文明校园、区体卫艺工作先进集体、区特教先进集体 、区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区特色红旗大队…… ?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有特色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员工80余名,一线教师大专学历达到98%,本科学历达到50%,拥有区人大代表1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骨干教师2名,区中心组成员7名,中学高级职称1名,小学高级职称24人,占全校36%。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风气,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自主发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重视良好道德情操和健康心理素质的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特长。教师赛课多人次参加各类赛课比赛获一、二等奖。其中,石湘老师录像课获全国一等奖,吴晓赟老师荣获2006年重庆市数学赛课一等奖,王玥丁老师荣获2008年沙区语文赛课一等奖。教师多人次执教全国、市区级录像课、研究课、公开课。教师发表文章65篇,各级各类成果一、二、三等奖百多项。学生发展全面,邮票设计获国家特等奖,集体舞、德育剧、科技赛、区运会更是硕果累累!? 校园文化深厚,师生同发展新桥形象十个字:和谐、包容、自强、进步、自励自励格言:天天新桥路,时时新起点!办学模式:新型课程、新型课堂、新型班级、新型校园校风:沿着健康的轨迹健康成长、健康发展师风:用热爱铸就学生的辉煌,用奉献铸就学校的辉煌,用创新铸就自身的辉煌学风:自主管理做主人,自主教育做新人,自主学习做能人,自主锻炼做强人干风:求新、求细、求严、求实校徽——人生路桥新起点校操——我真的很棒(低) 快乐跳跳跳(中) 雏鹰展翅(高) 校训——文明、勤奋、健康校歌——成长的摇篮校刊——《起点》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