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1日,北碚区政府与海宇集团联合打造的朝阳小学南校区正式开学,南校区按照重庆市示范小学标准建设,占地84亩,建筑面积23540平方米,可设36个教学班。校内环境优美,现代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全市一流。区教委调配全区优秀和骨干教师力量,保障了南校区与朝阳小学本部具有同样的管理、同样的师资、同样的质量。 朝阳小学南校区,是一所现代化寄宿制学校。全封闭的校园管理,标准化的学生公寓,重庆市示范食堂为学生提供了宜人的生活空间;任课教师全程参与住读学生的管理和辅导,保证学生学习的高质量;生活教师24小时全方位服务,保证学生生活的温馨舒适和身体的健康成长。学校依托西南大学,加强英语教学的国际交流,美、英等国外籍教师长期来校任教。电子琴、书法、计算机、陶艺、武术等校本特色课程,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朝阳小学南校区将以全市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育人效果打造全市一流的寄宿制学校。 朝阳小学南校区是无人辅导孩子学习家庭的最佳选择,让您孩子享受“父母”的温暖和“专用家庭教师”的学习辅导,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涪陵象元小学(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科研基地学校),占地69.1余亩,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教职员工60余名,拥有一批以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靳玉乐教授为首的专家队伍,是由政府出师资、大学出技术、民间出资金的一所新型寄宿制学校。涪陵象元小学是经涪陵区政府同意、涪陵区教委批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和重庆象元科技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一所民办公助股份制学校。西南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学校的管理和科研的指导,重庆象元公司负责学校改造资金的筹措,政府按照一定比例给学校配备公办教师,少数校级领导可以用“三不要”的方式从区外引进。涪陵象元小学在“在合作中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汇集了一支充满爱心、素质高超的教师队伍;探索了一条以合作教育为切入点的特色办学之路;进行了笛子教学、“1+10”爱心合作工程、合作教育教材开发和高密度、高层次的教师培训等全新教育实践。涪陵象元小学实行寄宿制管理,开放式教学,小班化模式。星期五下午家长接孩子回家,星期日下午家长送孩子到校。学校设小学1—6年级及学前教育,每班35人左右(班额不超过40人),每个教室配备电脑和等离子电视,并与因特网和远程教育连接,让现代教育技术给孩子插上奋飞的翅膀。
沙坪坝区双碑小学校(原重庆特殊钢集团公司第一子弟小学),位于沙区双碑工农坡43号。我校自1965年建校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学校秉承绿色办学的理念,发扬“团结进取,发展双小,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双小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依托,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重庆市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沙坪坝区规范级甲等学校、沙坪坝区文明单位、沙坪坝区绿色学校、沙坪坝区德育示范学校、沙坪坝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优良单位。
在美丽的嘉陵江畔、虎头岩下,著名的红岩革命纪念馆旁边,座落着一所美丽的校园.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历史悠久。学校始建于1936年11月,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在校学生近千人。2005年9月,因化龙桥地区改造建设的需要,我校搬迁至原特电厂子弟校校址,现有学生439人。 1991年4月16日,江泽民同志参观红岩纪念馆,挥毫题词“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学校为了发扬红岩精神,于1997年经区政府批准由黄桷堡小学更名为红岩村小学。 学校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走红岩路、做红岩人”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教,科研兴校,民主管理”的办学思想;以“教育的成功是学生的成才,学生的成长是教师的成功”的教育理念;“坚持红岩精神创校治校”为办学特色。 学校按照红岩精神创校治校,以“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为我们的教育灵魂。学校教育工作逐步构建起“一本两翼、四种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以育人为本,以德育活动和特长活动为两翼;努力实现红岩阵地教育与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相结合,塑造学生健康心理与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相结合,挖掘红岩精神财富与培养学生艺术特长相结合,合理使用社区资源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相结合。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路小学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重庆市百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市骨干教师、市骨干校长、区学科带头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命名的“责任教育研究专家”、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重庆市少先队工作先进个人、国家基础教育中心实验学校“优秀校长”、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学习指导专委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南岸区小语学会专委会理事。
是一所曾享有“全国教育战线百面红旗”殊荣的学校。她东挽红岩,西临沙城,南依平顶,北眺嘉陵,实为闹市之净土,读书之福地。这是一所致力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学校。她本着“以人为本,内蓄外彰”的治校方针,以“九年制办学模式”为构架,以打造“双语文化教育品牌”为载体,以培养守经达变的基础型人才为最终目标。这是一所以双语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她提出并独立承担了市级课题“双语文化教育实践” 研究,聘请了全球经典诵读发起人、台湾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和重庆市教科院英语教育专家王家骥研究员等为特邀顾问。突出汉语文化教育和英语文化教育为两条主线,恪守“固本存我,博通融合”的校训,采取科学的教育措施,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具备深厚的中文功底和良好的英文素养。这是一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学校。随着 “双语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的实施,软硬件办学设施的日臻完备,市区领导专家的亲临指导,骨干教师的茁壮成长,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特色逐渐彰显。这是一所高度重视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学校。她为实施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一所肇建于1941年春的老校,她承载了60余年的厚重文化;这是一所新校,她正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
2010年8月1日,为加快北碚城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打造北碚优质小学教育资源,一所崭新的学校——重庆市北碚区华光小学诞生了。她脱胎于北碚田家炳中学小学部,占地面积16298平方米,座落在环境优美的华光小区里。现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37名,教职工37名,其中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称人数1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7%,市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骨干教师5名。 新学校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提出了“生命教育、幸福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扎实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和培育“一校一品”工作,进一步丰富学校发展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凝聚力和震撼力。 改善硬件设施,营造舒适的环境。学校开设了“班班通”,购进了崭新的桌椅,先进的直饮水机,新修了标准化的塑胶球场,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校园环境宁静幽雅,十分宜人。 构筑教师文化,提升华光教师内涵。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针对华光教师的情况,学校大力开展读书与研究,以教师发展为核心,全面实施“快车道”校本教研计划,促进教师提升品位,快速发展。 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办学的最终成果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五谷粘贴画、缙云竹梆舞、流动少年宫、国学经典诵读等特色品牌的打造让华光的孩子们享受到特色教育,优质教育,他们的才情和智慧在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中得到增长。 两年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内涵不断提升,校园焕发勃勃生机。2007年学校被授牌为“重庆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布局学校”;2012年学校被授牌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实验基地校”;北碚区“绿色学校”;2010、201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北碚区先进职工之家;2011年荣获全国青少年“光辉的旗帜”主题教育活动一等奖,北碚区中小学“光辉的旗帜”主题教育活动一等奖;2010、2011年两年被评为北碚区中小学科技模型大赛获优秀组织奖等多项集体荣誉称号。仅2011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赛课、论文、教案评选活动,获国家级奖8余人次、市级奖17人次、区级奖30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美术、科技、足球、征文比赛92人次获奖。
烈士墓小学地处秀丽的歌乐山脚下,紧靠红岩烈士陵园,与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毗邻。学校具有典型的山城学校特点,依山而建,景致错落,绿化、美化好,文化气息、育人氛围浓郁。学校紧紧围绕“承传统魂,育未来人”的办学理念,以“广学、健体、尚礼、多能”为办学目标,通过诗意校园、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未来人才。学校充分依托烈士陵园这一教育主阵地,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融合,坚持以革命传统教育带动行为养成教育,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市、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校也跨入了重庆市文明学校、最佳文明单位、文明礼仪示范校、德育示范学校的行列。学校不断探索教研的新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综合性课题研究为引领,形成“一课多研,跨班循环”、“同课异构、对比施教”、“课为载体、主题研讨”等校本教研方式,促进教育理念的提升和方法的改进。如今,已形成了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与群体共同发展并与学校整体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教师参加优质课竞赛、论文评选、辅导学生竞赛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在快乐与诗意中放飞童年的梦想。校园文化让学生参与设计,校园景观成为学生探究的课题,校园的活动为学生而展开,学校处处充满诗意和童趣。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学校先后荣获“家长示范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十佳科技学校”等称号。今天,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学生正沐浴着素质教育的阳光,展翅翱翔。
北区培新小学地处北部汽车城,位于欧式一条街与长安大道的交汇处,交通便捷。学校占地面积6429平方米,现有15个教学班级,有在校学生近八百人,属江北区中等办学规模小学,教师43人,其中国家、市、区级骨干教师12人(含骨干班培训学员),高级教师13人,教师专科学历人数38人,本科进修11人,是一支年轻化,高学历化,一专多能化的教师队伍。 学校本着“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为教师的事业与人生增彩”的办学理念,本着“用明天的眼光,办今天的学校”的办学宗旨,努力实施“创造经营发展,文化积淀发展,品牌推动发展,名师促成发展”的发展策略,积极创建“以科技教育为重点,扬学生艺术特长”的办学特色。逸夫综合教学楼的修建完缮使学校硬件水平达到一流学校标准,学校现已经实现以网络化为平台的管理模式,开设学校网上论坛,班班实现“三机一幕”,计算机室、形体训练室、图书室、多功能演播厅、展示厅、荣誉室、实验室、学校电视台演播室等一应俱全,学校校园环境正逐年加以改善和提高。学校重在加强学生“砺志、修行、笃学、创新”的教育,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与水平,近两年全校师生参加全国,市、区各级各类比赛获奖110余人次。 学校现在已获重庆市文明单位、江北区文明单位、江北区文明礼仪示范校、江北区德育示范校、江北区家长学校示范校、区少先队优秀红旗大队,江北区巾帼示范单位、江北区四好领导班子等荣誉称号,社会反响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