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始终是中山小学一道充满生机的风景线。 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名赛月小学,其间两次异名,2004年11月正式更名为中山小学,一所占地面积不大的一般校,但在独具匠心的设计下,校园处处体现出和谐的自然美和优雅的艺术美。栩栩如生的孙中山先生雕像、醒目的标语、校训、宣传橱窗……无不令师生们耳濡目染,心弛神往。 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802名学生,30名专任教师。为了教师位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课改理念,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运用其中,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我们积极倡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学习,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使之形成一支师德良好、学历层次较高、积极上进的教师队伍。学校被评为“福州市文明单位”、“福州市现代技术实验校”、“福州绿色学校”、“福州少先队红旗大队”等光荣称号。 学校在抓科研,显特色的同时,不忘抓教育教学管理,使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攀登新台阶。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近年来,在鼓楼区举行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我教师叶榕、陈菁、林晓薇等以优异的成绩分获数学、音乐、英语学科“一等奖”,充分展示了学校在教育课改学习适应过程中良好的教师素质队伍。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我校利用国庆节、中山诞辰纪念日等各大节日等,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创设校园的德育大环境,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德育特色。 几度春秋历程,数载辛勤耕耘。中山小学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征途上取得了较为可喜的业绩;学校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了学校能再创辉煌,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花园小学于1957年建校,座落于鼓楼区东街小王府18号,建筑面积1904平方米,实用面积1843平方米。现有教学大楼一幢,普通教室600平方米;综合大楼一幢,内设图书馆、阅览室、自然室、仪器室、电脑室、美术室、音乐室、会议室、少先队大队部、雨盖操场等专用场地。教学大楼内还设有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监控室、教具室、科技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教师与行政办公室、教工活动室等。 学校现有教师21人(含代课教师4人)。其中女教师19人,男教师2人;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7人,未定级5人;其中中共党员8人,团员5人。教师中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11人(其中6人正进修专升本)。 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学生330人。 花园小学为鼓楼区首批办好的七所一般校之一,学校坚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唱响在创新中攀高峰的主旋曲。在研究性实践中寻求发展,这就是花园小学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目标,新方向。学习、思考、创新 参与、体验、成功,这就是我们学校、我们全体教师的学生观、育人观。我们的老师是能够努力实践,勇于创新的,我们的学生是能够在校园生活中、在课堂学习中,不断汲取丰富的知识,获得一定的能力的。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深知应引导孩子“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我们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在这座花园式的校园中,默默地工作,用心血和汗水培育着园中的花朵和幼苗。园丁爱花朵,花朵也爱园丁,这就是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引以自豪的一份情感。 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获得了福州市文明学校、福州市先进教工之家、鼓楼区教科研先进单位、鼓楼区“绿色学校”等称号,校图书馆被命名为“省级达标图书馆”,校少先队大队先后被评为区先进大队和福州市先进大队;校“假日小队”还荣获“全国文明雏鹰小分队”称号。 国运兴则教育兴,时代带给我们机遇也赋予我们责任,人民给我们信心也寄予我们以希望,“花园”中的辛勤园丁们一定会奋发向上,努力攀登,去创造花园小学素质教育的灿烂明天。
福州市晋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坐落于美丽的晋安河畔,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重点小学。晋安一小的前身是东瀛小学,创建于1906年,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具有29个教学班,学生数达1500的区级中心校。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23,占教师数的33%,目前获大专学历的教师28人,占38.5%以上。 晋一小在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陈玉麟和副校长韩起柱、程珠英的领导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立足于课堂主渠道改革,坚持走科学化、民主化的规范管理道路,积极开展了教科研工作,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现在全校有30多位青年教师踊跃参加全国"九五"教育规划、福建省基础教育重点课?quot;指导-自主学习"和全国"引探教学法"教改实验,22位教师被聘为省级实验员,40多篇教改论文发表在《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的教改专著和《现代中小学教育》、《福建教育》等CN刊物上,有5 节教改录像课在福建教育电视台播放。该校为晋安区成功地举办了《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的在型现场观摩会,接待来自省内的尤溪实小、长乐师范附小、南安附小、三明实小及厦门等各兄弟学校教师参观观摩。学校喜获省"指导-自主学习先进教改实验基地"称号,并两次被评为全国"用好用活引探教学法"先进单位。 在以前,晋安一小还是“鼓楼四小”。福州重新分区后,晋一小才真正的成为现在人们常叫的“晋安一小”。 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新老教活动,精心培养青年教师,形成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全校开设了各类特长班,特色活动小组有36个,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均走在区、市前列,获得福州市文明学校、福州市少先队红旗大队、福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等多项荣誉。 今天,晋安一小这所既古老又年轻的学校在创设"全国发展加特长"的教育中,正已崭新的面貌,踏踏实实的在教改大道上迈向新世纪。
福州钱塘文博小学由金帝集团•仁文建设有限公司捐资1600万建成,占地21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办学规模共计36个班级,可容纳学生两千人左右,仁文公司除投入1200多万建造钱塘文博小学以外,另出资300万保质保量购齐所有教学设备,并捐献100万元作为教育奖励基金以吸引优秀师资。因此,钱塘文博小学不仅各项常规的教学功能齐全,还引入了校园网络,多媒体进入每间教室和实验室,在硬件设施方面是福州市配备最齐全的小学之一。同时,在软件上,鼓楼区教育局引进钱塘小学的品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指定名校钱塘小学主管该校的教学和管理,选派品学兼优、年富力强的校长和领导班子,在鼓楼区全区范围内选拔优秀教师,按中心校标准组建一支师资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以省级师范校标准建设,计划三年后创办成为福州知名小学。 校训: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语出《论语》颜渊第十二: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广泛的学习古代的文化知识,再用礼仪、礼节等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就不会违背君子之道了。” 培养君子或仁人是孔子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要成为君子,孔子认为,不但要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知识,而且要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使自己的行为越轨,这样才不会违背君子之道。博学,就是要广博地学习;“于”,是“对”的意思;“文”,指的是古代的文化知识;“博学于文”即对古代优秀的文化知识进行广博的学习。“约”,即约束;“之”,指个人自身的行为;“以”,即“用、拿”;“礼”,指人们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孔子把礼作为修身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把它作为做人的起码要求。认为人们必须知礼、守礼,以礼为立身标准,才能修养成为仁人、君子。“约之以礼”,即用“礼”的道德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使之越轨。“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是孔子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对此,孔子的学生颜渊这样评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老师善于用古代的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仪、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前进都不可能。”按照孔子的教育思想,要成为具有很高的道德规范的有道之人——君子,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而且要讲礼貌,懂礼节。因此,“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一古训,可以是对教师、学生的总体要求,也可以是我们教育的培养目标,即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德才兼备。我校领导基本上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应该花大力气抓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培养。这里的“礼”可理解为包括“礼仪、礼节、礼貌”等方面的道德行为规范。
每4年举办一次的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于10月19日在苏州闭幕。13岁的郑鑫发明的“灵便两用花生摘荚机”,在来自40多个国家、地区的3000多项发明成果中脱颖而出,被评价为“方便使用,极具推广价值”。 郑鑫所在的福州市台江区第六中心小学,还有林铃、刘升两位同学也在此次大赛中分获银、铜奖。 这是福州市青少年第一次在国际展览会上获奖。福州市台江区第六中心小学也因此备受关注。校长郑强说,得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据介绍,台江六小坚持“科技办学”已逾30年,获奖近千项。其中国际奖项14项,国家级120项,获得37项国家级专利。 孩子们的“异想天开” 郑鑫的发明,缘于今年暑假一次偶然的劳动体验。“我去外婆家帮忙摘花生,花生果长在根部,只能一荚一荚地摘,摘久了手很痛。”即使全家总动员,把手都摘破了,还是不能完成任务。小郑鑫暗暗寻思,要创造出一种简便的摘荚机。 在一次科学课上,郑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科学辅导员叶宏亮鼓励她:“也许你可以借鉴打谷机的工作原理。”下乡“考察”几回,郑鑫设计出有着密密麻麻“凹”型倒夹钩的滚筒。通过转动,齿状结构的夹钩可将花生果轻易剥落。摘荚机可通电使用,也可通过脚踏板使用。 “孩子的见识少,动手能力也有限,我们要给予引导、帮助,而不是质疑。毕竟,创意是最宝贵的。”叶宏亮说,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老师没有及时伸出援手,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受挫。台江六小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设立科学课,每周2-3节,并设有3位专门的科学辅导员。 “每个孩子都是小发明家”,在这所鼓励创新的学校,孩子们的创意“井喷”般源源不断。林铃的“汉语拼音游戏卡”,使学拼音变成了愉快的游戏;刘升发明的“防尘鞋”,解决了同学们上电脑课需要脱鞋或加上鞋套的问题。用废弃啤酒瓶盖制作的刮鳞刀、用旧式火钳改造的新式三脚火钳、儿童音乐电动牙刷、三人行折伞、多输导管永久浇花器……或简易或精巧的作品,无不透露出孩子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 “还有些很‘超前’的创意呢。”叶宏亮老师笑呵呵地说,譬如长了翅膀的教室,遇到地震可以像“神七”般飞入太空。对于这样的“异想天开”,台江六小的老师们不会断然否定,而是鼓励学生用其他方式如画画体现出来。 科技在生活中 记者刚步入台江六小校园,就听到一阵“扑啦啦”的振翅声。抬头看,校园上空盘旋着十来只灰白色的鸽子。“这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郑强饶有兴致地指向校园一隅的“红领巾生物园”。约80平方米的园内,水池、假山、花草树木一应俱全。几只白鹭正闲庭信步,羽毛华丽的环颈雉低头啄食虫子,虎皮鹦鹉则趴在铁丝网上好奇地向外张望。 “学生能观察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郑强说,学生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也须定期观察、写出报告。这也是在开展科技活动。学校认为,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不能仅靠科技课程,而应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各个学科的教师,在教学里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现在,就连每天的早会课,都成了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好时光。 据记者了解,学校以往更重视对科技顶尖人才的培养,为此集中了最优势的财力、物力、人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少年科技馆”里陈列的近千件荣誉证书、奖牌就是最好的证明。2004年,台江六小被中国少年科学院定为科技教育实验基地,同时也是“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 尽管短期之内很难被超越,学校却日益意识到,仅仅培养科技尖子生是不够的,只有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知晓科技、参与科技,学校才能保持科技教育的领先地位。“所谓底边宽,才能顶点高,否则将后继乏力。科技就在学习中,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 为此,学校加强了以班级为主的科技活动,各班均建立了科技角。有条件的班级,甚至成立了科技爱好者协会。学校聘请了数十名省内科技专家担任指导老师,定期来校举办科技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台江六小还把知识产权教育引进课堂。但是,在如何保护孩子们的专利,老师们颇显无奈。“孩子们的创意往往很简单,都是生活里的小发明,所以即使被剽窃,也很难去维权。”然而,对于那些小发明家来说,他们心中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探索的快乐。“灵便两用花生摘荚机”的诞生,证明了孩子们的眼光已不再局限于城市。眼界更加宽广的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洪山小学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协和附小。学校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磨练,历代洪山人的艰苦奋斗,而今的洪山小学以其正确的办学思想、团结的教师队伍、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一流的教学设备而名誉鼓楼。 学校占地面积6370平方米,校舍面积4146平方米,每班均配备了多媒体教育教学网络,学校还拥有多功能礼堂,学生电脑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及各种专用室一应齐全。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640名,在职教职工31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本科学历13人,大专学历15人,中专学历 1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一级教师18人。 学校坚持走抓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爱育人,打照德育工作品牌特色;均衡教育,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路子,其中学科课题国家级1项、省级2项,“爱心教育”、“艺术圈操”、“写字教育”作为校本开发课程已成为学校特色项目,办学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家长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少年儿童“双有”主题活动优秀集体、省级达标示范图书馆、市文明校、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三八红旗单位、区先进单位、区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区文明校、区少先队红旗大队、区少先队先进大队、区青年文明号、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区先进教工之家称号。教师获国家级奖项、荣誉26人次,获省级奖项、荣誉25人次,获市级奖项、荣誉24人次,获区级奖项、荣誉202人次。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奖项 21项,市级3项,区级216项。 “洪山人”将继续弘扬“敬业爱生、务实求真、团结协作、创新开拓”的洪山精神,继续秉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尊重每一位学生家长,用爱心、公平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师德理念,奋力创建一所不一般的一般校! 人和校美的洪山小学欢迎各级教育同仁的光临和指导!
福州市岳峰中心小学,始建于清末,历经沧桑,发展至今。成为福建省首批农村示范校,市文明学校,市绿色学校,全国写字实验校,清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验点。获福州市"园丁杯"奖,全国红旗大队,福建省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53位教师。教师敬业、爱生、乐教,改革创新意识强,整体素质高。教师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9%。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16人。全国优秀教师2 人,省劳模1人,市劳模1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教学新秀1 人,市十佳教师1 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4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教师基本功比赛获省、市集体队第一名和个人七项全能第一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1997年代表福州地区参赛,获福建省教师基本功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教师业务精湛,至今先后有8位教师被评为小中高,一位省学科带头人,一位全国优秀教师,两位福州市劳模,40%以上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骨干培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占50%。大专以上学历占98.5%,本科学历已达72%以上。 学校领导班成员懂业务通管理,锐意改革,务实求精,以美术教学为突破,创艺术教育特色,推动全面素质教育,取得可喜成果。近十多年来,美术获奖作品已达1000多件,其中近200件作品先后在世界18个国家展出。三位同学应邀晋京参加全国性颁奖活动。音乐学科器乐进课堂教改实验已成为福州市教研示范。 学校硬件设施水平也随现代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建有多媒体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全开架微机管理图书馆,美术、音乐专用教室,实验室,健身房等。学校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办学指导,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低年级就可学习电脑知识。让学生健康、全国地发展。迈入新世纪,学校将百尺杠头,努力奖我校办成该区的窗口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