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Ningde No.1 High School)创办于1940年2月,1978年4月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17所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1999年秋开始向独立高中设置过渡,2001年秋转制为高级中学,2006年4月评为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8万平方米,共有41个教学班,在校生约2100人;教职工171名,高级教师77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中学一级教师40人,教师中硕士毕业生4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或在读15人,在读教育硕士4人,办学规模及教育教学成效均居宁德市前列。 学校环境优美,绿意盎然,鸟语花香,四季如春。教学设施配备齐全,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高标准的图书楼、综合教学楼、多媒体教室、电子音像阅览室、语音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学校所有教室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有按一级标准配置的理、化、生实验室和天文台、生态馆、生物园、地理园、形体训练馆、演出厅等。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的环境建设 , 加强了环保意识的培养、强化、深化工作。 近几年来 , 学校把建设“园林式校园” 和培养具有强烈的环境道德的未来合格人才,纳入总体规划 , 在“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 的思想指导下 , 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因势利导、多方教育、提高意识、以绿取胜” 的原则 , 大规模地启动了绿色、教育、实践工程。
福建省屏南县第—中学创办于1957年。校园坐落在风光旖旎的蟠龙岗上,校园风光旖旎,占地面积67.5亩,建筑面积16800平方米。学校于1995年通过省级办学水平达标校评估验收,2002年转为完全高中。现有三十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28人,其中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师36人,在校生1700人。屏南一中具有良好的办学传统。五十年来,几代一中人发扬“创业争先,迎难而上”的精神,前仆后继,团结拼搏,学校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工作成绩斐然,为国家培养了近两万名高中毕业生。“校友遍四海,英才布五洲”,其中不乏名闻遐迩的专家学者、政绩卓著的党政干部喝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他们为母校赢得荣誉,增添光彩。 五十年创业,披荆斩棘;五十年开拓,谱写华章。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学校”、省“模范职工之家”、省“未成年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宁德市“德育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福建省首届王丹萍教育基金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屏南一中在原全国人大常务副委员长叶飞同志“兴教办学,振兴屏南”的教导激励下,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办一流学校、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励志图新,追求卓越,通过制度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规范职业道德,努力早就一直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目前已有几十位教师被确认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十多位教师被推荐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一大批教师荣获全国、省、市级“五一”劳动奖章或省、市级“先进教师”、“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科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共建单位以及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为学校教育教学搭建广阔的平台,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策略,致力于教研教改工作。学校成立了科研室和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聘请教科员,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为开展各项教改实验的切入点。同时,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进行新课程全员培训,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认真开设学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1998年建成建筑面积达1650平方米的六层教学楼,2006年又建成体艺综合楼,为进一步扩大教学成果打下基础。学校还充实了计算机室、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和图书馆藏书,配备了中央教育电视台卫星地面接收站和校校通、校园广播网等现代教育教学设备,按照省级一类标准配置了理化生实验室仪器设备,建成了校园宽带网系统和一卡通系统,创建了屏南一中网页,实现了校园数字化。经过科学合理的布局调整,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融自然风景、科学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育人环境。辛勤耕耘结硕果,努力拼搏铸辉煌。近年来,屏南一中的会考和高考成绩逐年提高,高考上线万人比居宁德市前列,高考本科上线率逐年提升,达到58%以上;学科竞赛也佳音频传。近年来,周观、杨靖、黄一平、韦忠虹等多位优秀毕业生先后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录取,为母校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春风怡荡花千树,无需扬鞭自奋蹄。屏南一中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带领广大教师,一如既往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恪守“文明、严谨、勤奋、向上”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的教风,“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学风,“瞄准一级,扎实推进”,开拓进取,再铸辉煌!
福鼎市第六中学前身为创办于1977年的福鼎县城关第四小学附设初中班,学校先后更名为“福鼎县城关中学”、“福鼎市第六中学”、“福鼎智华中学”。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渐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一所社会认可、家长称赞、学生向往的学校,一所具有全新发展理念的省二级达标中学。学校位于福鼎市区中心,背倚龙山,面临龙山溪,校园周边道路宽敞、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校园占地73498平方米,校舍面积27750平方米,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先进。现有初、高中共66个班级,教职工252人,中高级职称教师185人,占教师总数73.4%,省、市(地)级骨干教师50多人,另有市管拔尖人才、市 “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等19人,近三年,教师获市级以上表彰达268人次,89篇教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汇编、获奖,三个国家级课题正在开展。学校在“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精神引领下,努力实现“教学质量一流、人才培养多元、办学特色鲜明、社会效益良好”的办学目标,着力构建“花园、学园、乐园”式和谐学校。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初中办学效益显著,尤其是1999年我市初中招生实行电脑派位以来,各项成绩一直稳居全市前茅,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肯定与好评,高中办学也不断跃上新台阶,在福鼎社会各界乃至宁德市都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宁德市达标中学的“一匹黑马”,腾飞的福鼎六中正成为宁德市教育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周宁县第七中学座落于离县城5公里的七步镇内,省道310线旁,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书香浓郁,是周宁县教育事业的窗口学校之一,县级文明学校。学校创办于1976年,是一所农村独立初级中学,校园面积22亩,建筑面积6333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4个,学生908人,教职工53人。学校师资力量较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10人,本科文凭10人,其他老师均在功读本科文凭,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关心学生,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经过20多年的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及基础教学配套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兴建了一座四层的教学主楼,一座三层的教学楼,两座三层教师宿舍楼,一座三层学生宿舍楼和一个符合标准的冲水厕所,完成了田径场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工程,初步具备了四跑道200米环跑和100米直跑道的规模。2006年新建一个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进一步完善,加入周宁教育网,图书馆藏书近2万册。环境布局较合理,绿化优美,正朝着“学园”、“乐园”、“花园”的三园化校园稳步快速发展,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场所。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落实“诚信、惜时、文明、好学、创新”的校训精神,以校园文化为切入点,倡导学生自我管理,坚持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五小”活动,以学生运动会、朗诵比赛、征文竞赛等阶段性活动为契机,狠抓校风建设,从严治教,严谨治学。坚持素质教育,倡导校本培训,突出校本教研,为国家输送思想先进、学识扎实、作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多向型人才。2003和2004年中考,我校均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为营造良好的办学氛围,学校建立健全了家长委员会,将七步镇退休老干部、村两委干部、社会贤达充实到家长委员会中。通过每年一次的家长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不定期的碰头会,协调学校办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困难,构筑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近年来,学校办学效益显著,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肯定,先后获得市“先进家长学校”、市“先进教职工团支部”、县“文明单位”、“民评工作先进单位”;2003-2004学年度在以初中“五率”为中心的目标责任制评比活动中荣获先进学校二等奖,2004年度,获得宁德市实验教育普及县先进集体、县文明学校、县五四红旗团委、县素质教育先进集体、镇先进党支部;2004-2005学年度在以初中“五率”为中心的目标责任制评比活动中荣获先进学校三等奖、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05-06学年度获县级平安校园称号。
古田二中座落于大桥镇风景秀丽的天坪山,是县内一所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农村完全中学。她最早的前身是创办于清光绪13年(公元1887年)的安立间女塾,后来,由于许多学校辗转并入,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学校也曾几易其名。1952年11月22日,古田县人民政府正式接办此校,并将之命名为“古田第一初级中学”,从此,学校获得了新生,而11月22日也被定为校庆日。1955年,学校又奉命改名为“古田第二中学”。以上该校各个时期的校址都在古田旧县城。1958年因建设古田溪水电站的需要,古田旧县城搬迁,而古田第二中学则一分为二,分别迁往凤都和大桥,迁往凤都的一部改名为“古田四中”,迁往大桥的一部仍沿用旧名。从此,“古田二中”就在大桥镇天坪山牢牢扎下了根。此后的四十多年,学校继续发展壮大。今天,她已拥有26个教学班,100多名教职工,1700多名在校生,校园占地面积53亩。 百年沧桑,桃李飘香。在漫长而坎坷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保持“勤奋、严谨、团结、进取”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三风”(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为主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古田二中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海外侨胞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93届到2002届,连续十年中考成绩均高居农村中学第一名,高考成绩也在稳步提高,94届、95届、97届、98届、2000届、2001届、2002届的高考成绩都居于同类完中前茅。学生各学科、各级别的竟赛也捷报频传。古田二中已发展成为农村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名副其实的楷模。 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做为百年老校的古田二中,其教学设施亟待改善。所幸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校的蓝图已经绘出,远景规划也已制定,家乡的教育事业也牵动着海外侨胞的心弦,被古田县人民政府特聘为古田二中名誉校长,现旅居加拿大的大桥籍侨贤张敏儒先生先后捐资100万元,其中50万元用于兴建“荔枝实验楼”,50万元用于兴建教师宿舍楼(见图)。这种情系故园, 热心桑梓的壮举泽被千秋,功德无量。 辛勤耕耘的古田二中人坚信有海外乡贤、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这朵植根于闽东第一侨乡的教育之花一定会在新世纪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屏南华裔中学。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长汾路。金秋十月,桂香稻熟。走进位于县城长Ae岗上的屏南华裔中黉舍园,面前闪现的是一座座打算有序的极新大楼与一片片朝气勃发的翠树绿草,学子们的朗朗书声和西席的讲课声不时传入耳畔,整座校园充斥平和、活泼的气味。鹄立于这所根本设施日臻完美的斑斓校园里,谁能想到七年前,这里还是满目标凄凄荒草、横生杂木与暴露的黄土呢?秋思绵长,人们想到的是那一名位怀着赤子之心的屏南籍客居马来西亚乡贤,因为他们情牵故园,热情桑梓教诲奇迹,才有了这所初级中学的崛起。1996年的寒冬腊月,在旅马同乡的大力支撑下,屏南县开端筹建县华裔中学,并动手选址征地事情。时价亚洲金融风暴,在马乡贤的企业遭到分歧程度的影响,令人没齿难忘的是,就在这类高枕无忧的情势下,余清守师长西席却慷慨解囊,捐出110万元群众币,为华裔中学扶植了第一座讲授楼——长顺桂花讲授楼,这座楼在1998年底扶植完工并投入利用。今后,校园的蓝图一步步被勾画出来。余清守师长西席本籍屏城乡海洋村,幼年家道贫寒,小学四年级时就停学在家,12岁便离乡当学徒,倍尝糊口艰苦,也磨练了不畏艰巨、固执刚毅的意志。25岁那年,他远渡重洋,奔赴异国印尼餬口存。颠末整整十个春秋的历练,余师长西席再度回到马来西亚创办福海兴无限公司,完成了开端的本钱堆集。1988年,有胆有识的余师长西席与朋友联办专弟子产乳胶手套的YTY产业公司,弄潮商海,获得了令人谛视标事迹,其产品销往环球60多个国度和地区。他成绩大奇迹的同时,也非常热中于有益的社会活动。一向以来,贰心系福州十邑,情牵本籍地各项奇迹,担负亚庇福州公会主席等社会职务,为马中友情与故乡公益奇迹做出凸起的进献。 1999年他再次回籍捐资20万元,在侨中建立“云英奖教奖学金”基金,前后五届颁布奖教奖学金近6万元,鼓励着全校勤奋的门生与辛苦的西席。2000年11月,福州诗巫十邑恳亲团来屏南拜候时,余师长西席又一次捐助2万元为侨中扶植花圃,绿化丑化校园。他作为侨中的名誉校长,把侨中当作本身的黉舍,不时牵挂、体贴、帮忙着侨中这只方才长羽的雏鹰。当他得知黉舍贫乏音乐讲授东西时,专门从外洋带回代价近万元的电子琴,还把随身照顾的代价7000多元的拍照机赠送给黉舍。他送钱送物为黉舍完美办学设施,他爱故国爱故乡的高贵品德也鼓励着全校师生。他的赠言“具有高贵的风致,具有精确的人生观,具有独立的思虑才气才气纵横,具有开阔的视野,具有杰出的人际干系,学会体贴别人”,一向被侨中的师生当作一笔贵重的精力财产铭记于心,并成为侨中的办学目标,催促着侨中人奋力进步。 另有很多在马乡贤同余师长西席一样,魂牵梦萦着故园,极力扶掖着屏南华裔中学。2002年,本籍路下乡芳院村、时任马来西亚砂罗越屏南公会会长的黄寿凑师长西席,在捐助100多万元扶植了路下华裔中学“黄郑兴会堂”、“黄柯清玉科技楼”以后,又捐出60万元在屏南侨中扶植“黄郑兴科技楼”。黄师长西席的父母于二十世纪30年代迫于生存到砂罗越餬口,他便出世在砂罗越诗巫市。昔日的穷孩子生长为在海本土亲中具有很高声望的着名企业家。但他还是是那么炽热地深爱着他的故国、他的故乡以及故乡的教诲等公益奇迹,一次次地慷慨捐募。他的赤子情怀不时打动着故村夫民。 屏南华裔中学的奇迹生长以及所获得的成绩,与这些热情的乡贤息息相连。陈芳名师长西席与陈芳勉师长西席固然本籍在古田县,但他们于2001年到屏南侨中考查时,得知黉舍鄙人雨的气候里,因校内操场黄土泥泞,门生没法在户外活动,便捐出2万元扶植两个水泥篮球场。他们这类不分相互,与屏南在本土贤亲如一家,乐善好施的精力打动着屏南群众,打动着侨中师生。另有初级声响、摄像机、水泥羽毛球场、钢质篮球架等。侨中的师生只需目睹这些设备、设施,黄海莲师长西席、吴仲平师长西席、吴重城师长西席、余民福师长西席等可亲可敬的旅马乡贤的音容笑容就会闪现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滋长一种一往无前的力量。 短短几年来,客居马来西亚的乡贤为屏南华裔中学累计捐款捐物达200多万元,这些钱物在侨中人的心目中已不但仅是以什物的情势表示出来,更多的是内心的打动、感激感动与精力上的鼓励、激勉。乡贤们的高大抽象在全部师生心灵中树起了一座丰碑,引领着侨中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屏南县路下乡华侨中学创建于1989年,校园占地33287平方米,校舍面积6293.4平方米,共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吴治文张玉莲图书馆、黄柯清玉科技楼、黄郑兴礼堂、多媒体教室、水泥篮球场、围墙等办学设施,是我县一所办学条件较完善、办学质量较高的初级中学。目前,学校有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98名,教职工44人,其中大专以上39人,中级以上职称15人。 近年来,路下华侨中学以“文明学校”殊荣为动力,师生协作,发扬“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拼搏,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实施成功教育,改革课堂教学,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成绩在乡级中学中名列前茅。2001年经评估获得了“省级达标中学图书馆”称号,2003年被宁德市委、市政府评为“2000-2002年宁德市第八届市级文明学校”,2004年被屏南县教育局定为屏南县课程改革试点校,同年被宁德市教育局评为“宁德市实验教学普及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5年获得“平安校园”称号。
福建省霞浦县宏翔高级中学位于宁德市霞浦县城关南峰山下,学校占地125亩,环境优雅,计划投资一亿元,按省一级重点达标中学建设。学校建有14000平方米的教学楼(每个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7000平方米的实验楼;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标准草皮足球场以及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2000平方米的体育馆和图书馆;5000平方米的教师公寓三幢;18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一幢,房间内配有空调、独立的卫生洗浴设施和阳台;6000平方米的餐厅一座,能满足3000师生同时就餐。 董事长兼校长徐定军先生为中学物理特级教师,中国首届百名杰出校长、浙江省首批“名校长”培养对象、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首批“名校长”、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客座教授、温州市物理学会副会长、温州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有多个教科研课题和多篇论文在国际、国内荣获一等奖。学校将组建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善于合作的优秀教师团队(其中9个文化学科都已聘请到一位浙江省中学特级教师担任学科顾问来指导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以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将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让学生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坚持以“为每位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多层次学生的最优发展”为办学宗旨,强化“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的意识,注重学生人格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创新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以打造学校先进文化力,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创办一所在闽东乃至福建省一流的高质量的民办普通中学。
福鼎一中创办于1938年秋,1956年增办高中班,1957年定名为“福建省福鼎第一中学”。系福建省重点中学和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现有学生数:高中部2686人、初中部1950人,在编教职工330人。学校高中部占地面积为69191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6.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5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5.29平方米。 福鼎一中根植于闽浙边界的良田沃土之中,经数十载辛勤浇灌,如今枝繁叶茂,花香满园。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兄弟学校、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先后被《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闽东日报》、《宁德晚报》等新闻媒体进行过宣传报道。 近几年,福鼎一中加快校园建设步伐,特别是2013年以来,根据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我校对校园建设布局进行了局部调整和完善,重新确认了功能区,包括“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生活区”。持续抓好“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作,精心打造校园物质文化精品工程。 2013年9月30日下午,我校举行了体艺馆、综合楼的竣工仪式。福鼎代市长包江苏、市委副书记连建群、常务副市长郑敬国、副市长陈梅等领导出席,并为体艺馆(体育艺术馆)揭牌。面对两座拔地而起的多功能新大楼,各位领导十分欣慰,并希望福鼎一中利用好新平台,发挥好新优势,努力办“一流的学校、一流的教育”。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