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六中学又名泉中职校,泉州市第六中学地处市区中心地带,与风光旖旎的中山公园、威远楼毗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具有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 经过多年的摸索,现已形成了“一套班子,两块校牌,三种办学形式并举,即义务教育( 初中)、普通教育(高中)职业教育(职业中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独特的办学模式,在“认真办好初中,积极发展(综合)高中,巩固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在“毅”字校训的激励下,全校师生团结奋斗,锐意改革创新,勇于开拓前进,聚精会神办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地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地提升学校的社会品位,为泉州市及鲤城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现有56个教学班,3000名学生,251名教职员工,师资力量雄厚,有高级教师39人,一级教师80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学校拥有教学大楼、正宗楼、朱龙泉科学楼、办公综合楼、陈嘉庚纪念馆、菲友体育馆、学生宿舍、膳厅、港台校友福利楼、教师宿舍楼等,还拥有价值数百万元的先进教学设备;图书楼、电脑室(4间)、语音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电教室、财会模拟实验室、梯形教室、理化生标准实验室、画室、健身房等现代化设施。
泉州四中面临中国历史古刹——开元寺,身居市区,却幽静怡人,是理想的育人场所。泉州四中前身是福建名校——西隅学校。那里曾是辛亥革命光复泉州的策源地。西隅学校曾设小学部、师范部、中学部和幼稚园。中学部创办于1948年,命名为西隅中学。1952年秋西隅中学由泉州市人民政府接办,易名为泉州四中,1958年四中并入二中。在此毕业的学子中,不乏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各界杰出人物。有国际著名的人类社会学家、哈佛大学人类学硕士李亦园;有香港地产界拥资数亿的知名实业家庄瑞杰校友;有菲律宾庄善多博士,有原华侨大学校长庄善裕;有原泉州市长林大穆;有现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政委,少将军职、新闻系教授吴永川校友;香港经营电子和房地产业、事业有成的韦梓辉校友;有原福建省教委主任郭荣辉校友等。他们有的在学术界,有的在政界显露才干,更多的人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为四中的历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经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批准,于1995年8月复办泉州四中。复办以来,得到市、区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鲤城区政府、教育局拨出专款,为学校配备了各种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和设备。在人事安排上也给予倾斜,充实学校领导班子,选派优秀毕业生和骨干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现有24 个教学班,在校生1238人,教职工110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校园占地12000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300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体育设施齐全;拥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有专用的音乐、美术、劳技教室。 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力争办出特色。复办几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本,五育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深化教学改革。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模式。使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和突破。真诚面对每一个学生,既注重全体的提高,又注重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 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想、增长知识、发展智能、锻炼才干、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成立了文学社、合唱团、武术队、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美术、集邮、园艺等数十个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 举办校运会、艺术节、篮球比赛、书画展、歌咏比赛、诗歌朗诵、英语演讲比赛、集邮讲座,并出版校刊《白桦林》等。学科竞赛中捷报频传 ,有多位学生在全国性的学科竞赛中获奖。出现了99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市一等奖、99年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市一等奖、省第六届中学生作文竞赛作为鲤城区唯一获奖的选手曾翠娥同学获得二等奖,省第七届中学生作文竞赛苏雯同学获得三等奖,市中学生元旦作文竞赛三等奖,2001年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又有8人获组委会奖项,其中一人荣获金牌,五人获得银牌。2002年中考有3人荣获贤銮奖,考入达标中学上线率居同类中学前列。 昔日场地狭窄,今朝焕然一新。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前进中的泉州四中全体教职员工将精诚团结,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朝着“办学条件优良、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管理手段优化、教学质量优异”的目标努力,争取早日进入省级初中达标学校行列。
校园记事2009年,正值泉州三中校庆八十周年。2007年,泉州三中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2007年4月30日,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文件的精神,泉州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决定采取泉州三中与泉州五中“深度融合、捆绑发展”等措施,大力提高市区公办初中校的办学规模和教学水平。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将加大对泉州三中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把泉州三中办成市区规模最大的优质公办初中校。 2007年8月1日,泉州市教育局宣布泉州三中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沈墨彻任泉州三中校长、许谋炳任副校长。沈墨彻、许谋炳曾长期在泉州五中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两位同志的赴任标志着泉州三中与泉州五中“深度融合、捆绑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新高度 深度融合,捆绑发展 立德立教,全面育人 在泉州市教育局的直接关心、指导下,泉州三中与泉州五中全面启动“深度融合,捆绑发展”的合作办学模式。目前,两校就教育教学科研、师资交流、处室对接、学生活动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所等教学资源的共享,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实施方案,两校实质性的“深度融合,捆绑发展”正不断向纵深推进。校园宗旨泉州三中努力构建“德育为首、教育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育人模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精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工作网络,以创建文明学校为先导,努力开创“全员参与、多育并举”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永安八中位于永安市南区巴溪河畔,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学生834人,18个教学班。教职工64人,专任教师63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53人,(另有教师正在参加本科学历进修)。高级教师13人,中级教师31人。参加三明市级骨干教师培训10人,永安市级骨干教师培训3人。 校园占地面积203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44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楼和综合楼各一座,建筑面积680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7.86平方米,绿化面积7163平方米,生均面积8.27平方米。拥有300米跑道运动场一个。目前,综合楼配有多媒体普通教室三间,多媒体电化教室两间,计算机教室一间,语音教室一间,电子备课室一间,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两间,美术、音乐、劳技室,体育活动室各一间,阶梯教室一间。图书室藏书25415册,生均29.35册。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组织开展“强师德、铸师魂”系列活动,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使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关心热爱学生,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实施“培青工程”,狠抓青年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13位学校骨干教师先后参加三明市和永安市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本科学历进修,目前,已有53人获得本科学历,仍有教师正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岗位比武,几年来,教师参加各级教坛新秀评选,10余人获得永安市及其以上级“教坛新秀”称号,多人次获得市以上级教学比武一、二等奖,三十余人次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永安市及其以上级发表或交流。 学校认真落实省颁教学计划,开足开齐省颁课程。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04-05学年入学率99%,辍学率1.0%,单科及格率76.19%,全科及格率48.23%,按时毕业率89.81%。05-06学年入学率99%,辍学率1.31%,按时毕业率92.04%。06-07学年入学率100%。 在新课程改革大北背景下,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小公民道德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教育、青少年体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办学特色,教育成果喜人: 小公民道德建设专项,近几年先后获得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实施方案集体一等奖、二等奖,获得“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学校也因此被教育部等机构确定为“全国首届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去年,又承担了国家级“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协作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科技工作在注重普及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探索课题,大胆实践。先后有近10个课题荣获省优秀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探索、省第十七届和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近二十位学生获得三明市以上级科技竞赛奖。信息奥赛小组成员参加有关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在永安市位列前茅。学校也因此荣获“福建省青尓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活动奖”,先后被永安市教委、科协,三明市教委、科协命名为“青少年科技示范校”。在抓好全民健身活动的同时,加强体育集训,把田径和跆拳道竞技作为体育龙头工作常抓不懈。校田径运动队先后获得永安市中小学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届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冠军,2000、2002、2005、2007年学校田径运动队代表永安市参加三明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学校田径和跆拳道运动队多次代表永安市参加三明市中小学生比赛,均获得团体好成绩。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永安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永安市少体校跆拳道训练网点”,三明市“田径传统校”和“教改实验学校”,曾获得“全国冬季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朝着全方位多形式展开,《永安报》、《三明日报》、《海峡都市报》、东南电视台、永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此作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组织文学社,创办校刊《城毅》,积极培养写作苗子。各班写作好手参加各级各类作文比赛,成绩不俗。校刊《诚毅》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校刊”,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评比一等奖等荣誉。 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一级档案管理单位”、三明市“文明学校”、“创平安校园先进单位”、“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和永安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学校”、“绿化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永安五中创办于1964年9月。黉舍坐落于桃花飘香、柑桔满枝的“果乡”西洋镇上,地处“桃源洞——石林”国度级旅游胜地——永安市的南大门;邻近鹰厦线和305省道,三泉高速公路在境内设有互入口,交通便利。校园绿草如茵,翠柳拂水。黉舍占空中积24334平方米,校舍面积11537平方米;设有电脑室、图书阅览室、体育东西室、尝试室、体美音公用课堂、多媒体课堂、心机咨询室等,设施设备齐备,是乡村投止制项目校。在编教职员工70人,兼任西席68人,已有45人获得本迷信历,此中初级西席5人,中级西席27人,地市级骨干西席9人。黉舍曾前后被评为:福建省“小百姓品德扶植先进单位”、三明市绿化委员会“市级花圃式单位”、三明市教诲局“提高尝试讲授事情先进单位”、永安市公安局及教诲局“安然校园”、永安市教诲局“行风事情先进单位”。黉舍订峙以邓小平实际、“三个代表”首要思惟和十七大精力为指导,全面落实科门生长观,全面贯彻履行党的教诲目标,对峙“质量立校,以报酬本,科门生长,调和五中”的办学理念,对峙“面向全部门生,全面实施本质教诲,让统统的学天生人成才”的办学思路,对峙“重根本,抓通例,促晋升,创特性”的办学要求,落实“抓质量促校风,抓讲授促教风,抓办理促学风,抓办事促生长,抓师德促本质,抓思惟促育人”的办法,以培养门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学习为目标,持续深化德育系列鼎新和讲堂讲授鼎新,加强师资步队扶植和教诲科研事情,经心打算黉舍新的中耐久生长打算,高低同心,集思广益,经心尽力完成“教诲质量一直位居乡村中学前线,年年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黉舍订峙以品德教诲为核心,以心机教诲为根本,以养成教诲、爱国主义教诲、个人主义教诲为内容,以综合实际活动为载体,培养门生杰出的行动风俗、高贵的爱国情操和固执的意志品格。建立全员德育看法,构建德育“立交桥”,建立健全黉舍、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事情收集体系,适时引进德育新载体,尽力摸索德育新路子。黉舍充分操纵永安市休息教诲基地对门生停止休息实际教诲,走休息实际教诲的特性办学之路。黉舍推行本质教诲,对峙科门生长,建立迷信的全面质量观,不竭更新教诲看法,建立新的门生观、讲授观、西席观,不竭深化课程鼎新,创新讲授机制。同时,黉舍订峙“科研兴校”的计谋思惟,以科研为依托,以课题研讨为冲破口,以综合实际为特性,以培养门生创新才气才气纵横、实际才气才气纵横为着力点,促使全部师生安稳建立毕生学习的看法,营建师生之间调和互学的氛围。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黉舍讲授成绩一直在同类黉舍中位居前线,门生的综合本质不竭进步,门生在各级各种比赛中屡获佳绩,杰出的校风和杰出的讲授质量为黉舍博得了较高的社会名誉,遭到了下级部分的必定和表扬。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