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镇永丰小学,是三水区一所普通小学,学校现有学生259人,教职工19人,学校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近年来,学校以规范的管理,明确的办学思想,切实抓好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我们用“诚实、乐学、友爱、健体”为校训,以“规范+特色”为学校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达标+特艺”的培训,对学生进行“合格+特长”的培养,在治校中做到人性与制度相结合,治学中做到紧张与活泼相结合,治教中做到常规与创新相结合,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多年来,永丰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均走在全镇前列,其中去年学校篮球队获镇第一名,文娱队节目获镇一等奖,毕业班学科竞赛获镇第二名,成为我镇的龙头学校。
佛山市第二十六小学是设在旧城区的一所老校,前身文秀小学,尽管校舍占地面积1239平方米。但校园环境清静,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教学设施基本齐全,是一个学习的好场所。 ??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581人,教师27人,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17人,其中大专学历占56%。学校有美术、音乐、电脑、体育、多媒体等各类专用室七间。 学校办学宗旨:严、勤、实、进。 ??在市教委的领导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德,建立了多项规章制度。学校多年来坚持教育改革,致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读书,学会自理,学会健身,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加大科研的力度,开展了多媒体的教学实验。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注重学法的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一支朝气蓬勃,不断探索、拼搏进取,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全校教师更紧密团结一致,发扬我校优良传统,共创美好的明天。
大罗小学创办于1949年,1988年重建。重建后的学校占地面积2066平方米,建筑面积1353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人数328人。现有教师23人,其中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资格15人,已取得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15人,学历达标率为95.6%。大罗小学座落于沙良河畔,三面环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雅,设计合理,设施完善。建有实验室、教学平台室、电脑室、体育室、仪器室等功能室。近年来,我校在上级和村委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先后投入资金60多万,购建了一批电教设备,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一人一机,教室一室一教学平台。一直以来,大罗小学坚持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素质综合,评价多元”的手法,以每周“文明学生评分”、每月“星级班评比”为手段,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学校还健全了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教育阵地的德育网络,发展、拓展家委会的作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打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学校还本着“以人为本、稳步提高、创新发展”的办学思想,紧紧围绕“两个着眼点”:即着眼“人”的培养与提升;着眼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大大加强了教学研究的力度,以教研组为研究基地,以教师、课堂为研究主体,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逐步形成了教研组制度,合作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课例研讨”、“公开观摩”等方式,使教师的课堂基本功、评课能力等专业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多年来,大罗小学不仅注重教学成绩的提高,还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营造“勤奋、严谨、合作、创新”的良好校风。每学期,学校都能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书法竞赛、朗诵比赛、速算竞赛、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力求把趣味知识引进学校。
山南小学1940年开始建成,至今已走过68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历经三次搬迁。我校是一间公办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1999年进行扩建,于2000年正式投入使用。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501人;教师25人,其中在编教师21人,编外教师4人。小学高级教师18人;镇骨干教师1人。学校逐步完善,多年来为四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批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3560平方米,绿化面积1600平方米。现有12个课室,2间行政室,有会议室、文印室、心理咨询室、多媒体电教室、音乐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安全办公室、体育室、队部室各1间;有1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有200米环形跑道, 有60米直跑道以及单双杆等体育器材。学校有一支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教职工队伍。学校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培养“四有”人才为目标,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好地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形成有特色、现代化、高质量、高效益的山南小学教育特色,以适应社会主义中国面临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三水市西南镇第三小学创办于1958年10月,当时称作县民办一小(又称牛皮塘小学),只有一、二、三年级四个班学生共183人,仅有教师几名。校长梁明典同志重视教学和校风的培养工作。学校经过几年的整治,从一间三级四班的初小逐步变为六级七班的完全制小学,学生306人。第一届毕业生升三中人数全县第二名,学生参加县镇足球赛得第一名;到1964年,由李静贤同志任校长,她身先士卒,教师团结,努力搞好校园建设,校风学风良好,升中率较高。1965年——1969年,由陈新同志任校长,他重视抓好少先队工作,大队活动表演均受到县镇领导好评,学生升中考试均取得好成绩。学生入线人数每年都有3—10名。1969年,由陆灼恒同志担任校长,学校更名为人民小学,后来由三水县陶瓷厂接管,又更名为陶瓷厂小学,学校也由六年级七个班三百多人发展到六级12班五百多人。当时师生勤俭办学,继续改建校舍和活动场所,由原来的祠堂改建了两个课室的平房一座,镇政府拨出民房多间作课室。到了1973年,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南镇第三小学,李静贤同志担任校长。当时增设了初中班。少先队工作成绩突出,各项比赛均名列前茅。1976—1978年由禤志锋担任校长,当时有二年制初中班两个。初中升学、小学升中率高,且学校在西南镇声誉较高。无论县镇大型活动都指定三小出队表演,校风学风良好。1978年到1983年期间,由韩达煌同志任校长,他狠抓基础教学,语数成绩较好,首次县少先队鼓号比赛获得第一名,升重中人数都在16—24名,初中升学率也高。1982年起撤消了初中班,办成完全小学。1983—1985年,校长是唐余庆,他加强道德品质培养和加强教学工作,学生升中率高。1985年—1994年,校长是邓沛钟。他加强德育工作,文体卫等各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1987年,学校改建了原来北面的四个课室为现在三层12个课室的教学楼,学校已是一间比较完善的全日制小学,共6个级17个教学班,学生1000多人,当时是西南镇里学生人数为第二名的小学。1992年起,开始试办艺术教育特色学校。1994年9月至2003年8月,校长是关国昌。他注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和完善各种场室设施,改建校舍,努力抓好校风和学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艺术教育,办好特色学校,成绩突出。1995年,学校被评为“三水市达标学校”。1995年学校还因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成绩突出,被市教育局定为“艺术教育试点学校”。全面发展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加强美育教育,加强音乐美术教学,各学科渗透美育等教育。1996年5月,市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艺术教育”现场会,自此以后,学校在艺术教育特色上大胆探索,不断改革,反复实践。几年来,学校的艺术教育取得较好成绩,市镇举行合唱、舞蹈、诗歌朗诵等形式的比赛,均取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好成绩,学生书画摄影作品参加全国、省、市比赛获奖人数多,等次高。1996年学校与文化馆、文化公园联合举办“三小书画摄影展”是全市首家学校向社会展示师生作品的学校,得到市镇领导的高度评价。2000年5月,三水市教育局正式命名我校为“市艺术教育试点学校”,并授予牌匾,学校并在西南影剧院举办了第3届艺术节,师生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南华小学创于1921年,初称“青云书院”、“丰华社学”,1951年改称为南华小学至今。经地方政府多番筹建,现学校占地总面积5138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808平方米。 在校学生人数238人共设6个教学班,在职教师15人,其中代课教师1人。 教师学历达标率有100%,大专学历以上占100%,其中本科学历占78.57%。教师平均年龄约33岁,高级教师占73.3%。全体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并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各主要学科基本配备专职教师,包括体艺及信息教学。 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随着教育发展和学校教学需要不断完善。各类功能场室及基本配套设施设备达到省规范化学校标准。主要教学辅助场室现有: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少先队队部室、美术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心理健康咨询室等。教学常规仪器设备达到省一类配备标准,图书藏书量及教师教学参考资料达到省规范化学校要求,体育常规器材按省一类90%配齐。另其它相关教学设备满足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有了新的提高,教师办公电脑达到人手一机、现有学生用电脑42台达到人手一机上课水平,各班基本配套有专用教学平台,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奠定坚实硬件基础。 南华小学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充实教学,教育质量正在稳步提高!
莘村中学附属中英文小学创办于2002年9月,是一所全日制全寄宿公有民办小学。学校位于家电制造业重镇北滘,接壤商贸重镇乐从,毗邻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紧靠顺德区南北交通主干道三乐路;学校远离闹市,环境幽雅,绿树红花,小桥流水,香荷清涟,建筑与自然相得益彰。 学校按照省一级标准建设,由教学区和生活区组成。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918平方米。教学区含标准课室、功能区、体育运动区,标准课室配备教师主控台、实物展台、大屏幕背投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功能区配备多媒体教室、阅览室、钢琴室、电脑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活动室等;体育运动区含有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塑胶跑道、游泳馆等。生活区包括学生餐厅、学生宿舍、儿童乐园。
佛山市第二十八小学始建于大革命时期,原名为佛山市树德小学,当时是一所教会学校,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六十年代末改名为佛山市第二十八小学,校名沿用至今。 学校坐落于佛山市旧城区,占地面积较小,现用的两座教学楼分别为六、七十年代所建。学校占地面积1575平方米,建筑面积1029平方米。学校内设有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电脑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卫生室、图书室、队部室、资料室、教具室、广播室、教工之家、学生饭堂,符合等级学校规范标准。 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教师26人。设正、副校长各一人,正、副教导主任各一人,教师中有中共党员6人。教师学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目前已有本科毕业1人、大专毕业16人,5人正在进修本科与大专课程。学校拥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14人。教师积极投身教改、学习现代教学方法,现全体教师已完成电脑初级培训,有三人可以独立制作教学软件,教师正在大步向教育现代化迈进。
佛山市第九小学地处佛山市卫国路,她的前身,是我省著名骨科专家李广海先生,以“行医、办学、救国”的意念,于1946年创办的栅溪民校,学校校址设在栅下,解放后迁至普君区金鱼塘,即现校址。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和校园扩展,1952年经佛山市人民政府发文正式定名为佛山市第九小学。 佛山市第九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学科四结合实验学校,全国Join In《剑桥小学英语》教学实验基地。现有教学班二十六个,在校学生一千三百九十五人,教职工六十九人。学校整体规划科学,集绿化、美化、静化为一体。学校95年建成100M的校园网,内线电话系统,音频广播系统,电视广播系统、卫星地面站,安装大、中、小多媒体教学平台34个。有电脑310台,彩色电视机100部,电子琴120部。配备有速印、复印、彩色复印、数码摄影、光盘制作等设备。有电脑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室、自然教学室、美术室、音乐室、电子琴室、舞蹈室、影视中心、图书室、乒乓球室、劳动课室等共九十多个设备先进的课室、专用室、教学功能室和办公室。建成生物园、气象站、无土栽培基地、菇类培植等实验基地。是一所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功能齐备、花园式的现代小学。
一、体制和规模1、系全日制民办寄宿学校。2、现有30个班级,1150名学生。 二、设施先进1、每个课室都是多媒体课室;2、人造草皮足球场;3、四季恒温游泳馆;4、走读生午睡1人1床。 三、师资精良1、校长袁文燕原系上海师大附小校长;2、副校长陈安本是省语文特级教师,曾任市重点中小学校长;3、数学教研组长朱庆宁老师是省数学特级教师;4、聘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有爱心教育教学经验丰富,90%学历在大专以上;5、外籍教师教学水平高,敬业精神强。 四、全天候的教育与服务1、 有走读、寄宿两种服务,由家长任选;2、每天装有空调的校车接送;3、寄宿生一天5餐;4、坚定不移地走“既成人又成才”的育人之路。 五、狠抓教学质量1、校领导分别深入各教研组;2、时间上做到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3、内容上抓好“教”的五环节和“学”的五环节;4、建立每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制度;5、向“教”和“研”要质量。 六、小班化教育1、每班人数最多不超过45人;2、孩子们享受三个多一点:老师关爱多一点,学生表现机会多一点,上课回答问题多一点(这一点特别有利于学好英语)。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