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办于1932年,是一所具有75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学校,位于南宁市五一中路新屋三里10号,占地面积5486.77平方米,校舍面积3461平方米,生均7.4平方米。校园教学设施先进,功能室齐全,环境优美。新建了教学大楼,学生食堂,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语音室、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等。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生534人,在职在编的教师22人,具有本科、大专学历16人,小学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12人。学校以“我努力 我成功”为办学宗旨,“善教善导,让这里光芒闪耀”“乐学乐思 ,在新屋放飞梦想”为办学理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坐下来”的方式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两年来,组织教师参加南宁市、城区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共有6人次获江南区课堂教学一等奖,3人次获南宁市一等奖,2人次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的好成绩,为学校、为江南区争得了荣誉。教师参加自治区、南宁市教科所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共有87篇获一、二等奖(自治区奖55篇,南宁市奖32篇),学校先后被评为江南区课改先进集体,南宁市科技活动小组先进集体,江南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邕宁区中和乡新安摩托罗拉希望小学位于邕宁、横县、灵山三县(区)交界处,包括下属三个教学点。学校于2000年春,在市、县、乡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的赞助,建起了一幢三层12间的教学楼,一幢一层8间的学生宿舍楼,整个校园占地面积为8700多平方米。2002年又取得市政府、当时的邕宁县政府投资兴建了学校围墙,大门以及球场和校道硬底。2007年上半年又取得了市政府拨款,兴建了学生宿舍楼和教学综合楼。学校现设一至六年级共六个班,一个学前班。全校学生(包括下属三个教学点)为288人,在编教师18人,取得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7人。几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2004年荣获论文区级一等奖2人、市优秀班主任1人、市优秀班集体1个;2005年荣获邕宁区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2006年荣获论文市级一等奖1人、市“十一五”规划青年教师1人、邕宁区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班集体1个。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始建于1969年1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通过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一栋建筑面积为876m2,总投资48万元的新教学楼于1996年底动工,1997年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388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052平方米。我校现有6个年级班,在校学生153人,教师9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学生的辍学率为0%,入学率为100%,学校设有仪器室、图书阅览室、教师办公室、体育器材室、电化远程教育教室。1997年、1998年分别通过省级“两基”和普及实验教学达标验收。2007年9月在上级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通过了国家级“两基”复检验收。
南宁市埌西小学座落于碧波荡漾、风景怡人的南湖之滨,是南宁市青秀辖区的一所公办学校。学校创办于1932年,原名国民埌边小学、埌西小学。1999年,学校喜迁现址。学校占地18亩,建筑面积692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一栋,18间教室,14间教师办公室。学校环境优美、宁静。教育教学设备完备。建有标准的少年足球场和三个篮球场。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647人。多年来,学校一直遵循“营造书香校园,打造文化埌西”的办学理念,以大阅读教育为学校特色,着眼于师生的终身发展,营造书香校园。塑造文雅的学生,儒雅的教师,和雅的家长,打造“小学校,大雅堂”。人们可以看到,昨天,学校已从阅读中起步;今天,学校正在阅读中充实;明天,学校会从阅读中圆梦。
那垌小学创建于1950年,到1969年解散办成围村、大邓、那陀、福禄、四间完小。学校于1996年重建,1997年秋季将原解散的围村小学、大邓小学、那陀小学、福禄小学四间完小和教学点合并,复名为那垌小学。学校是南宁市兴宁区辖区内的一所全日制农村公办学校,位于九曲湾温泉至大邓村公路5公里处。目前校园占地面积17867平方米。1996年三塘镇政府投资120万元建造了一幢建筑面积为2900平方米的教学楼,生均校舍面积10平方米;投资60万元建造一幢有20套住房的教师宿舍楼。学校有劳动基地15亩。校园内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花果满园,鸟语花香。学校现有教师1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0人,中师学历5人;现有学生304人(含学前班),共7个班级。目前学校教室、“六室”齐全,体育场地有9500平方米,还有篮球场一个,乒乓球台5个,还有爬杆、双杠等体育器材,课桌椅已经够用。多年来,学校得到了上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学校也加大了经费的投入,安装了自来水;购置了25套学生电脑,更新了一批学生课桌椅等。2004年我校得到了由中央调拨的农村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设备及彩电、DVD机等;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几年以来,学校先后获郊区、镇的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少先大队,兴宁区绿化先进单位等,学校文艺队参加南宁市文艺演出比赛二等、体育和学生的科技制作方面也都荣获城区级以上的荣誉。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民主管校,科研兴校,名师扬校,质量强校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强化学校校本培训,优化整体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干、素质优良、作风正派的师资队伍,整合教育资源,满足本地群从对教育需求,把学校办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的教育阵地(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办成让家长信赖、让社会满意、让孩子乐意的园林式学校。
共南小学地处南宁市繁华闹市区兴宁区共和路,校园恬静优美,绿树繁茂,是南宁市唯一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小学。 清光绪年间,戊戌政变后,清朝廷趋慕新学,标榜张之洞的“中学为本,新学为用”之说,下令全国书院及府学、县学,废科举而兴学堂。当时的广西左江道纪堪谨,受命兴办新学,遂将邕州城东城门侧旁的右营守备署和行宫庙(位于当年的下石牌坊街东侧古城墙脚下,即现在的共和路小学处)改建办学堂。因为光绪末年右营守备署已被裁撒,所以新学堂就选址于此。1908年,新学堂正式成立,命名为“南宁模范两等官小学堂”,首任校长为古济勋先生。“南宁模范两等官小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新学教育在南宁的兴起。 其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时势变迁,该学校风风雨雨,几易其名,曾先后叫作“模范高级小学校”“邕宁县第五国民学校”“维新镇中心国民基础学校”“邕宁县模范镇中心国民学校”等,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改名为“南宁市模范一小”。1951年南宁市区小学按顺序排名,它又称为“南宁市第十二小学”。1955年又以路段定名为“南宁市共和路南段小学”(简称共南小学)而2012年又改名为“共和路小学”。 然而,共和路小学的每一次易名背后都沉积着一段历史背景,反映出邕城当时的文化教育,如 最早的清光绪年间的“废科举、办学堂”颁行癸卯学制始,它称为“南宁模范两等官小学堂”;国民党当政期间,广西大力推行国民基础教育,基层政教合一,便于1935年将其更名为“维新镇中心国民基础学校”;1939年,南宁第一次沦陷光复后,城区由十镇并为七镇,明德、维新两镇合并为模范镇,故处于该镇上的“维新镇中心国民基础学校”又改名为“邕宁县模范镇中心国民学校”……可见,这所古老小学的百年历程和这座城市的历史是紧密联系的。
南宁市青秀区麻村小学座落在民族大道东段,创建于1962年。学校总面积为5053.2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2637平方米,在校学生483人,在职教师29人。其中南宁市学科带头人1人,教学骨干3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特长,提高素质”为办学理念下,以抓好养成教育为破口,确立了“注重养成教育,塑造健全人格”的德育特色。建立一个学校管理:规范+特色;教师能力:胜任+特点;学生素质:合格+特长;校园布局:合理+优美;校本课程:独具特色的社会认可,学生家长满意的特色学校。近年来,学校分别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目标教学实验先进单位等自治区奖3项、市级奖4项、城区12奖项。
南宁市共和路南段小学是六年全日制学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南宁市科技示范校,全国少年科学院科普示范基地。南宁市共和路南段小学始建于清光绪34年(1908年),坐落于南宁市共和路122号,原称南宁“模范两等小学堂”,以后随着学年制、政制的变更校名几经易名,到1955年依据路段改为南宁市共和路南段小学至今,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 学校管理规范,教风严谨,师资精良,校风校纪好,校园环境整洁,教学设备完善。校园面积3171.8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364.9平方米,设有美术室、音乐舞蹈室、体育室、仪器室、实验室、电脑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劳技室、卫生室和少先队大队部室。学校现有教学班10个,教师22人。本科学历11人,大专学历11人,小学高级教师20人,小学一级教师2人,南宁市教学骨干4人,城区学科带头人1人,城区教学骨干4人。 学校以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改革为主渠道。在各种科技实践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几年来,教师参加全国、自治区、市级各种论文、创优课、教学设计比赛分别获各级奖励,学生的多项科技实践课题也在全国、自治区和南宁市获奖;涌现出一批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南宁市先进(生产)工作者;南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宁市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南宁市“我最喜爱的老师”;全国、自治区、南宁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等称号的优秀教师。
西龙小学是一所全民性的学校,创办于1965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89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16平方米。学校现在1-6年级学生286人,共9个教学班。教师20人,专任教师20人,全具备小学教师资格。教师学历全部合格,其中大专学历11人,中师学历9人,教师中具有中级职称9人,小学一级教师11人。一直以来,学校认真抓好学生“四率”工作,学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都是100%,毕业率都为100%,辍学率都为0。学校认真抓好“两基”各项工作。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均达到学校三类标准要求。自1990年到2007年全校投入到学校基建项目,添置教学设备,校园文化建设等项的资金共92.44万元,极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2004-2007年度有9人被评为优秀教师。有57人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57人被评为城区级三好学生,有32人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教学和谐健康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认真抓好“三风”建设,学校办学宗旨为“强化素质,注重特色,全面发展。”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