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中尧路小学座落在美丽的邕江河畔,创办于1950年,1988年由郊区小学转为公办小学。校园占地面积 7500多平方米。现在是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课题实验学校,也是广西唯一的全国流动人口示范家长学校。校内建有特色的两个文化长廊,校园环境优美,常年绿树成荫,花果飘香;教学设备齐全,设有可以容纳近300人的多媒体阶梯教室、电脑室、实验室、劳技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等16间功能室。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两个学前班,学生627名,教职工26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6名,一级教师10名,本科学历9名,大专学历16名, 中师学历1名,8人被评为南宁市教学骨干教师。历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精干、务实、高效。以“三全一高”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宗旨。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人文校园为突破口,以“文化立人,文化立校”的人文管理的办学特色。
南宁市北湖北路学校创办于1974年,位于繁华的北湖路北段。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5个,初中15个,在校生2063人。在职教职工101人,小学教师全部达大专以上,中学教师全部达本科以上,研究生学历4人,硕士2人。其中高、中级职称8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教学骨干16人。学校坚持发展、务实、育人的办学思想,坚持德育首位,育人为本,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师资素质为关键,以科学严格的管理为手段,积极探索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成效卓著。先后荣获自治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优秀组织单位、自治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市先进学校、市师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市行风评议工作先进学校、市优秀领导班子等50多项殊荣。学校领导班子团结高效,教师勤奋拼搏,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硕果累累。
创建于1994年5月的英华学校,由自治区九、十届政协委员、民盟自治区委委员、市政协八、九届委员、南宁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市十杰优秀青年、市十佳青年、南宁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李聪先生投巨资创办,实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全寄宿教育,校园面积180多亩,校舍5万多平方米,学生宿舍全部公寓化,并配置空调,冷、热水入室,足球场、游泳池、塑胶田径场,校园网、宽带互联网计算机中心等设施齐全。 2006年4月,学校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自治区示范性特色学校;2007年,学校在广西校长建设年规范管理市级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08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南宁市绿色学校、南宁市军民共建标兵单位。在南宁市良庆区区委、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的多项评比中,学校一举荣获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和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实施“责任与荣誉”教育,坚持从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服务意识、规范办学、完善管理。英华首创新型的教育理念“哪怕是仅有的一个优点,也要使它成为学[1] 生人生成功的支点”;从尝试教学到“课堂互动·乐教乐学”,再到“英华五步教学法”,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通过课堂教给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学校现已为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区内外大学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荣获南宁市高中毕业班工作成绩优秀奖。
五塘镇六塘民族小学位于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六塘村,创办于一九五六年八月,是一所公办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现有公办教师17 人,教师学历全部合格。目前,全校共有8 个教学班,学生191 人。学校六室齐备,篮球场、排球场合格,校路硬化,校园果树成林,绿草如茵。多年来,在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城区教育局及各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学校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办学理念,宏扬和保留壮族民族文化,进行壮汉双语教学,实行“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不断创新。学校坚持以“敬业、爱生、严谨、探究”为教风,着力培养“诚实、勤奋、进取”的学风,逐步形成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2003年以来,有5位教师评为自治区推行壮文先进工作者,2人评为“南宁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3人评为“南宁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教师有40人次获市级以上的指导奖,36篇论文获市级以上的竞赛奖,5篇论文被收编入广西教育厅的《壮汉双语论文集》,我校教师受教育厅壮文推行办公室委托编译小学壮文教材,现已出版使用共有6本,学校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回首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学校将以实现“两基”达标为自豪,发展成学生成长的摇篮,展示教师风采的舞台,课改实践的绿洲。
该校创建于1953年,位于那楼镇东北部的中山村屯赖坡,下辖一个教学点。目前,学校有9个教学班,学校208人,教师12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0人,校长1人,参加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合格率100%。学校占地面积773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6.5平方米,建有三栋教学楼,校舍建筑面积196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26平方米。学校现有图书1309册,生均6.2册,新添置实验用桌椅8套。完善的设备、齐全的配套,便于师生的教与学。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一贯重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镇级教学质量三等奖、优秀奖等。2005年度评上镇级先进党支部。如今,漫步在优雅的校园内,教学楼、假山在绿树的掩映下格外引人注目,中山小学正以全新的姿势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学校是一所全日制九年义务一贯制学校,地处南宁市江南区亭洪路,占地面积约4964.785M2,总建筑面积2240 M2 。 学校创建于一九五八年,至今已有四十九年的历史,创办以来,曾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了一批批有用之才。创建初期兴办小学部,1972年起办初中,1975年增办高中,到1984年停办高中。现为九年义务全日制学校。现有教职工48人,中高级教师17人,其中,中学高级7人,小教高级教师7人,在校学生900多人。 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各类教学设备齐全。有教学大楼两栋,标准的篮球场两个,教室宽敞明亮。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电教室、电脑室、图书室等 .2001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普及实验教学达标学校,被南宁市定为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考点,被南宁市教育局评为“达标科研机构”,同时被江南区人民政府授予“达标安全小区”光荣称号。获广西区教育系统文明学校、市文明单位。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我们的校训是:求实、礼让、勤奋、进取 我们的校风是:团结、守纪、文明、向上 我们的教风是:严谨、博学、善教、爱生 我们的学风是:惜时、勤学、尊师、重道
和合小学位于邕宁区蒲庙镇的北面,距城区2公里。1965年创办,是一间六年制全日制小学,下设1个教学点(六兴)。全校现在共有12个教学班,学生328人,现有教师17人。学校领导机构由校长、党支部书记(兼教导主任)、工会组长、少先队总辅导员4人组成。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带领着全校师生创建一个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学校。 多年来,和合小学校坚持以“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从管理要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以人为本”,积极开展科研课改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了素质教育,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2003年至2007年春季学期学校多次被评为教学成绩显著单位,自治区级子课题《关于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荣获优秀成果三等奖,数学子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于2008年向自治区总课题组申报结题。2001、2006年获市优秀红旗中队,4个班级获市优秀班集体,小学生体操比赛获镇级一、二等奖,教师科研论文、教案获市、区级一、二等奖有36人。在城区教育局、教研室和镇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和合小学校全体师生与时具进,勇于创新,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奋斗。
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孟连小学位于蒲庙镇西南面,校园面积5024.1平方米,学校服务范围方圆3公里。服务人口4586人,是一所六年制的全日制小学。现在有一至六年级共11个教学班,339名学生,有教师20人。孟连小学以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健康发展为办学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以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为己任,坚持德、智、体并重,在教学中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曾获得蒲庙镇教学成绩明显进步奖,原区级文艺演出二等奖等。今后,将不断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和接班人的和谐校园,文明学校。
那楼镇那务小学,创建于1945年,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完小。在八十年代还办过多年的中学,几十年来为国家,为上一级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办学成绩受到政府及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在的教学楼于1998年建成,并交付使用。目前校园总面积7172平方米,校舍面积1512平方米。全校现有教职工16人,学生总人数382人,11个教学班。优越的办学条件。学校坐北向南,清澈的池塘环环缠绕,环境优美,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有仪器室、体育室、图书室、劳技室等,为学生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成为学生学习文化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陶冶道德情操的花园。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6人,大专以上的12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3人。他们是一个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教师群体,他们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充分体现出为人师表、严谨求学的治教精神。他们注重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习培训,把《课程标准》深入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优质的学校管理,学校“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依法对师生进行严格的教育教学及学习生活管理。几年来,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参加课改优质课评比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如今,在政府及各界人士的关怀下,学校新建了一栋540平方米的教学楼,已经在2007年9月投入使用。同学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立志要好好学习,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