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贵阳市乌当中学始建于1956年,2000年学校实行初高中剥离,成为完全独立高中,2006年,成功创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学校坐落于林城贵阳西北面,“黔中秘境,自然乌当”,紧邻乌当行政中心。贵阳市乌当中学校园占地面积76562㎡,建筑面积27599㎡,校园绿化面积9000㎡,各种硬件设施严格按照省级示范高中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配备。校园规划有序,布局合理,宣传栏、报刊亭、校园广播站等一应俱全,教室及各类专用教室均有相关制度上墙,通道标识清晰,校园内廉政文化长廊、学生读书长廊、荷花池等交相辉映,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既传承着乌中的历史,也体现时代气息和完整的教育功能。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2254名学生;教职工162人。【办学理念】保证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协调统一,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办学特色】自主自强 民主和谐【校训】博学 慎思 明辨 笃行
贵阳市清华中学简称清华中学,创办于抗日战争初期1938年5月1日,是贵州省重点中学,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学校坐落在著名的高原明珠花溪,背靠雄伟的大将山,面临清澈的花溪河,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四季花香四溢,环境优美,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学校位于花溪大道南段清溪路38号,毗邻花溪公园和花溪车站,交通十分便利。校园占地面积85300㎡(约128亩),生均校园占地面积50.3㎡。校园建筑面积19125㎡,生均建筑面积11.2㎡。校园绿化面积40585㎡,生均绿化面积23.9㎡。学校现有建筑为: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宿舍楼、清华楼、寄梅图书馆、运动场等。学校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余人。现有教职工200余人,专任教师170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2人。 清华中学始终站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前列,在学制、课程、教材研究和实验等方面不断探索,积累了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基础。清华中学对教师的要求高,名师多,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清华中学教师的特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理念先进、治学严谨、教书育人。 清华中学教学的特点:起点高,方法活,要求严,学生能力强,负担不太重。
贵阳实验三中位于风景秀丽的东山扶风小区、贵阳电视塔旁,是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为满足贵阳市民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按一类示范性高中标准新建的一所具有一流环境、一流设备、一流师资、一流管理的全封闭寄宿制独立高中。学校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学校已于2004年9月正式开学,现有在校学生1705名,在校教职工133名。开办初期,学校以“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为办学宗旨,以“精细管理抓常规,全面发展重基础”为办学特色,以“一年打基础、二年抓提高、三年见成效”为发展目标,确立“人本为先、知行合一”的校风、“爱生、敬业、创新、奉献”的教风、“立志、勤学、求索、合作”的学风,培养“理想远大、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的一代公民、一代英才、一代伟人。 学校拥有由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的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师平均年龄约35岁,其中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占50%,中共党员占48%,他们“治学严谨、爱生如子、敬业奉献”,深受学生的喜爱及家长的认可。
贵阳市第八中学是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坐落于交通便利的瑞金中路上,闹中+取静,环境优美。办学以来,学校恪守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底蕴,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具有“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文精神”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学校占地面积23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933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0%。学校现有39个班级,1610名学生。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学科配合默契,乐于奉献的干部和教师队伍。有教职工171人。高级教师58人,中级教师47人,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16人,贵阳市学科带头人1人,贵阳市中青年科技骨干6人,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21人。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贵阳八中连续三届(2001-2003年、2003-2005年、2005-2007年)被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贵阳市文明单位”。连续五年,贵阳市高中毕业会考、高考“入出口”评价中,贵阳八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在贵阳市示范高中中名列前茅,得到贵阳市教育局的高度评价。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八中全体教职工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设施设备精良。拥有现代化理、化、生、通用技术实验室共12间,现代化理、化、生、互动实验室各1间、语音室1间、多功能厅1间、计算机教室2间。学校有健康教育器材、教具共20项392件。普通教室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塑胶跑道、足球场、蓝球场、室内体育馆、游泳池、音乐美术设施一应俱全。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设备完善。
三都水族自治县恒丰民族学校-三都水族自治县恒丰民族学校 简 介 恒丰民族学校地处三都水族自治县最南端,距县城49公里。学校创办于民国十年(1921年),始名为“荔波县立小学”后又易名为“恒丰民族小学”。 2002年因全县教育布局和“两基”需要创办初中班,学校更名为“恒丰民族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目前占地面积为232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986平方米,开设19个教学班。在校生1051人,其中小学373人,初中625人,学前班小朋友53人.教师51人,本科学历2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现有图书14613册,各类教仪3458件,课桌凳750套,计算机70台等办学设施。办学八十多年来得到了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人士、团体的大力帮忙和资助,使我校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一直以来,学校本着以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时具进,奋发有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全体父老乡亲的倾情帮助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恒丰民族学校将以昂扬的姿态,承载历史的重托,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回望过去,我们感慨万千;面向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全体父老乡亲的支持下,通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恒丰民族学校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一往无前! 校训:学做人、学做事 校风:明德、求真、务实、进取学风:明理、勤学、深思、创新 教风:敬业、博学、修身、关爱 百 年 老 校 风 采 当年的恒丰民族学校仅有的一栋校舍是土木结构中式四合院,四合院构造典雅古朴,正楼及左右两翼楼浑然一体,连接左右两翼楼的则是门楼,门楼下洞开拱形八字大开校门,正对着东方的笔架山,大礼堂、旗台、校门、笔架山位居一线,校门两侧挂着黑漆底,刻凹字镀金的对联,上联书:进来彬彬有礼,下联书:出去步步生风。校门两侧各置一对石雕狮子,校门中央顶部是一个半圆形平面装饰建筑,在半圆的两端平台各安置一座雕刻十分精美、栩栩如生的石笋,意为学子将如雨后春笋节节高,学校会一帆风顺。在半圆形的平面正下方白底黑字楷书:“贵州省立荔波民族小学”,与校门同一平面的左右翼楼的端部的下左面书白底黑字“学做人”,右面书“学做事”。此为校训,正楼及左右两翼三栋楼均为上下两层结构,下层正中两间为大礼堂,大礼堂两侧共六间是学生集体宿舍,左右翼楼, 正楼及左右两翼楼的杉木柱子和装修的板面全部用朱红油漆涂抹,闪着肃穆的光芒,红楼与院内浓密的深绿色的树叶交辉相映,感觉十分相宜。在四合院内,稍向中的四角位置,靠正楼的两角栽金桂花树和银桂花树各一棵,靠门楼的两角栽红色紫荆花树各一棵,每棵树脚都用青石加工成的条石砌成四四方方的围台,对教员寓意为要一心一意教书育人,对学子则寓意为方方正正做人做事,院内栽在方方正正青石围台里的两棵桂花树和两棵紫荆花树,共四棵,则寓意“四方贵子”在教员的精心呵护和教诲之下,将来必定成为栋梁之材。桂花树的“桂”音同“贵”,紫荆花树的“紫”音同“子”,“桂”“紫”即“贵子”,寓意深长,耐人寻味。大礼堂位于正楼下层正中间位置,礼堂四壁为三合土夯墙,表面刮桐油和石灰混合成的石灰膏,十分光滑和洁白,正面里壁墙正中壁顶绘国民党党徽十二角星,十二角星下左侧书三民主义内容,右侧书孙中山先生的遗嘱;正墙向前一米处,砖砌一半身屏风,白底边镶黑色边条,屏风上绘着孙中山先生的半身遗像;礼堂右壁上用工整的中楷字体罗列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丧权辱国卖国条约等内容,具体是《中华民国政府机构图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政纲宣言》;礼堂左壁书写《革命纪念日一览表》、《国民党国旗、党旗表解》等。尤其是《中华民国政俯机构图表》的绘制,从中央到地方罗列,好似金字塔。礼堂壁上各种旗图表格及内容安排布局,恰到好处,进入观之使人静穆深思。礼堂左右两侧分别整齐地排列各五张教员办公桌及椅子,供教员集体备课、批改作业及开会用,整个礼堂布置简洁,庄严。值得一书的是,礼堂土壁上所写所绘内容,经解放和文革两次运动的洗礼,仍没有被破坏,实乃少见。今除正面壁墙因1986年倒塌而换为砖墙其内容不存外,其余左右两壁书绘内容仍清晰可见,现在,这些古迹正被人们重视,各地贵宾、各级领导视察时,表示学校对当年文物的保护措施做得比较完整,学校已向有关单位申请该栋建筑为省级重点文物。 当 年 校 园 学校创办数十年来,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当年办学条件简陋,没有运动场,学生活动只能借用校门口的集市街面,没有学生宿舍,校园建筑奇缺,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至今天,校园面积扩大为原来五倍,校舍校产增多,学生学习和活动场地加宽,校园绿化美化较好。 当年在恒丰办学的老一辈教育先驱们的训言:居之于陋室且视之为乐土,不懈耕耘而求索育人之愉悦”这是对全体同仁最准确的写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深知任重道远;教之以理,育之以情,堪称益友良师” 这是对全体同仁最准确的赞叹。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怀着对人民的无限责任,教育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淡泊名利、求真务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使恒丰民族学校从一个普通的小学到今天发展建设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民族农村学校,这成绩和荣誉都应该归功于每一位参与到恒丰民族学校建设的人们,他们为祖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恒丰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我校提倡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学校建设优秀成果。学校积极开展丰富的各种活动,利用文艺、体育、科技、学科兴趣小组等各种方式,促进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校成为学园、乐园、家园,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地发展。另外,拥有一支积极上进,团结进取的教师队伍和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是学校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一直以来,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大胆探索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有积极的长效用人机制。“团结,奋进,快乐,奉献”是恒丰民族学校全体教师共同的目标,学校成为学习的乐园,成为生活的乐园,教师在欢乐中辅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我校光荣的传统。 近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以创新开拓的工作风格、以拼搏进取的工作精神,使学校更加生机勃勃,生机盎然,活力四射。学校关心老教师、培养新教师,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涌现出一批教学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学校的教学管理稳步前行,进步很快。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标志。我们通过严抓细管、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使校风、校纪、校容、校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教育质量显著提高。2004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05、2006学年度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教学先进单位, 2007被州教育局授予黔南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8学年度被三都县教育局授予“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获“黔南州体育教学优秀奖”和“三都县中考成绩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中考全县教育管理二等奖。 教师获奖摘录 辛勤汗水,浇灌成功之花;努力工作,结出胜利硕果。 我校教职工积极参加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自考、函授学习;组织新教师岗前培训;组织校长、仪管员、图书管理员培训会;对校长、骨干教师进行远程教育应用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远程教育工程校本培训。这些系列培训,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突出了我校教育教学特色,还先后在学校网页进行发布;多位老师参加全国、省、县等教师教学论文、优秀教案等写作大赛先后荣获一、二、三等奖;韦元邓、胡和春潘政保等十几位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在近几年的全县统考中获得优秀的成绩。 全 面 发 展 的 当 代 中 学 生 学校在教学上一步一个台阶,学生的入学率逐年提升,教学成绩稳步上升,我校每学年至少有两名学生中考分进入全县前100名。2008年中考中,我校韦景树、韦天兵、潘志报等3位同学分别以609分、596分、591分的成绩居全县前100名,并有14位同学考入省级示范性高中, 08届单科成绩数学、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均获三都县乡镇学校平均分第一名;语文、英语获第二名,2009届中考中韦凤诗、韦爱娜,岑孝染三位同学分别考616、608、580分,都位于全县前100名,而全县乡镇中学600分以上只有9人。这对于只有一百多人参加中考的边远农村学校来说,是可喜的成绩。在体育文艺活动上,我校力争尽其所能,在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不齐全的情况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艺文化活动。2006年三都县南片区八校中学生运动会中我校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在2008年12月5号刚结束的三都县南片区八校中学生运动会中,我校包揽了男子50米、200米竞赛冠亚军、男子、女子4X100米接力赛冠军和其他多个项目奖牌以及团体总分第一名,文艺演出第一名的好成绩笑傲群雄!这是我校体育运动和文艺方面在取得进步的证明。另外,我校重视教学教研活动,学校工作计划里面有专门制定的教研计划并严格要求按时完成,鼓励教师撰写教研论文,已有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级、省、州、县级优秀论文奖,每年学生升学率完全达到上级的要求,这反映我校虽地处偏僻山村,但同样重视教育教学并获得可喜的成绩。在党的科教兴国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历史潮流中,我校全体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立足现实,进位争先,以坚定执著,持之以恒的意志,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为实现恒丰教育美好的明天而不断地努力。社 会 团 体 、个人 资 助 我 校 摘 录深圳水务集团公司捐赠25万元人民币援建我校教学楼—“深圳水务教学楼”是我校主要的教学用楼房之一,该栋楼房共有教室9间,使400个学生能在明亮教室上课。之后又为我校捐赠28台电脑,极大改善了我校落后的教育教学的状况。此后,该集团由多次对我校学生捐助文具;2009年6月11日,由深圳红丽书画馆组织的“爱从深圳出发-第十四回爱心捐助”对我乡300名贫困学生捐赠了八万余元的助学金;2009年11月22日,香港善施慈善基金会、香港龙都制衣有限公司捐助我乡175名学生寒衣、文具款等;另外,三都县民营企业家韦兴实先生出资2万元建设我校围墙,解决了我校没有围墙的困扰。这些捐助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困难,你们的善行,你们的恩情将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水族人民将铭记在心!目前学校还存在的困难: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校舍面积明显不足,部分学生住宿条件比较艰苦,学校没有教师宿舍,全校教师分散在学校周围租借民房用于住宿,给学校的安全和管理带来极为不便,并滋生着许多的隐患。学校的大部分教学硬件需要完善和更新,绿化面积需要增加,危房整改等还需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资助和帮忙。 教 师 作 品:恒丰赋作者:石昌雨 柱廊,青瓦,四合院宁!紫荆,桂花,四方茂株!三民,水民,四民升辉!信步恒丰伊始,浓郁乡情猛袭,跨世纪文明纵生心境。踏昔日新民之堂,品今朝新兴之学。古往今来,留存之佳地甚微,恒校实为难得。更具现世与民国初历交融,意远而孕育之胜,集天时地利之人和。漫步走石基棱,仿佛穿越时空之界,置身于上世纪文明之颠。回眸历史烟云,顿生感慨万千,此情此景,诱欲横纵满抒心际。忽感庆幸为恒校一员,猛觉恒乡文明基奠深远,新兴学堂盛开之所,荫藏新民文化之底蕴,二学合壁,求之不易,价之高度,实难以言表。憾脊野荆杂,物稀而维艰,破损甚有,需重视之。挽三民之风,持水乡之度,携昔日之盛气相濡。看今朝之新兴,待明日之辉煌,育桃栽李之地尽英才。我们的目标是:不辜负各级领导和社会团体的爱心,努力办好恒丰的教育事业;抓质量、保安全、创名校、促发展,脚踏实地争创一流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扎实的工作,高点定位,乘势而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校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沧桑巨变;经历了近百年的砥砺耕耘,春华秋实,我们正在成长。这既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气势恢弘、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可歌可泣、激情澎湃的奋斗史。百年风雨练就了这一方神圣的土地,泥土里蕴藏着几代人的梦想;世纪沧桑铸就了这一方辉煌的土地,泥土里凝聚着无穷的力量;未来时代召唤着这一方希望的土地,泥土里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学校犹如一朵秋菊经风霜而清香益醇,犹如一朵寒梅历冬雪而愈艳;犹如一尾鲸鲵逞浩海而破浪益行;犹如一只苍鹰入青冥而乘风愈高。近几年来,学校本着以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的办学思路。虽然存在着学生宿舍不足、教师没有专用住房、学校食堂面积狭小、硬化面积不足,绿化美化资金不足、围墙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是我校的追求目标,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深圳人民和各界人士以及全体父老乡亲的倾情帮助下,学校办学条件将得到更大的改善,教学质量将不断提高,办学规模将不断地扩大,恒丰民族学校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承载历史的重托,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学校邮箱:hfmzxx@126.com学校网站:www.hfmzxx.com学校电话:0854 3041183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