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马飞机制造厂职业中学开设了机械制造焊工、数控等专业。云马飞机制造厂隶属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立于1965年,有着灿烂而厚重的历史绩绽。厂区占地13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整的飞机制造系统和客车、环卫车、缆车自行设计制造系统,产品出口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遵义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建校于1984年,属省级重点职高,现正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级重点。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学校先后与遵义市一职高、遵义市三职高、遵义商技校、遵义运输公司职高合并,盘活了职教资源,壮大了职教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62 人。专任教师62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42人。学校常设有幼儿教育、计算机应用、酒店服务与管理、财会电算化、烹饪、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电子电工等专业,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现有专业班14个,在校生600余人,年均各类短期培训500余人次。学校教学设施完善:有计算机室(二间)、多媒体报告厅、音乐室、琴房、舞蹈室、语音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美术室、实习餐厅等实习实验场地。 校长苏学鼎代表全校教职工热忱欢迎有志青年到我校练就真本领,欢迎有志之士加盟合作!
贵阳市乌当区民族职业中学让教育面向市场,把人才推向市场,让社会检验教育是乌当区民族职业中学遵循的教育机制。教育机制转型发展,要立足市场,培养素质全面一专多能,一人多证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民族职业中学只要坚持“学真本领,找好工作”这一学员共同心声,我们相信乌当区民族职业中学将会越办越好! 乌当区民族职业中学开设了农村乡土人才、微机培训、电子电工、花卉园艺、汽车维修、电视机维修、家政服务等培训特色专业。
贵阳十九中创建迄今已近40年,在筑城是一所有口皆碑的名校,近年来,在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强烈要求下,2000年十九中又扩大规模创办了分校。十九中的硬件设施,分主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辅助设施包括微机室、电视监控室、语音室、多媒体室、电教室、音乐室。2001年即将竣工的综合大楼,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改造后的塑胶跑道,将为十九中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运动场所。 十九中现有在校学生近2000人,教职员工143人,直接任课教师123人,其中国家级学科带头人1名,高级教师26名,一级教师61名,两者相加占任课教师的71%以上。 十九中分校位于贵阳市西南面的花溪河畔,依山傍水,绿荫覆盖,环境幽雅,设施齐全,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学校,配有专职生活老师,整体管理借鉴英国寄宿学校的管理模式,具有安全、舒适、规范、高效的特点,选派的任课教师均具有厚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经有关专家评估,在市教委所属寄宿制分校中各项基础条件首屈一指。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十九中十几年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而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又为十九中的腾飞增添了翅膀,令人振奋的教育教学成果成为十九中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十三年来 ,十九中学生在全国、全省、全市中学教育的各类比赛中屡次获奖,获奖面覆盖了几乎所有学科,其中全国奖158个,省级奖35个,市级奖203个。从91年至2000年十届毕业生,届届在贵阳市属中学中考、毕业考中名列前茅,其中四届荣登榜首。十九中顺利升入市属重点高中的学生,每年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0%,其中考入贵阳一中的学生,每届平均有一百二十多人,位居市属中学的首位。一位一中教师曾赞叹地说:"无论你走到一中那一个班都会遇到十九中的毕业生"。 在教育科研上,十九中被国家教委,省教委定为《中学分年级德育整体改革实验》单位,在全国交流各类论文50多篇, 获得中央教科所颁发的课题奖2次,并授予"中学分级德育整体改革"先进学校的荣誉称号。十九中教师教学教研著作,总计出版7本,发表论文一百多篇,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荣获各级各类荣誉称号83次。可以说十九中取得的成绩是靠实力和长期不懈的努力获得的。 荣誉只能证明过去,但也昭示着未来, 十九中人有理由期待自己的双脚在新的世纪,走得更坚实,更遥远。
贵阳二中创建于1931年,前身是贵阳女子中学。是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中学。 学校位于市中心东面,毗邻市区著名文物景点文昌阁、华家阁楼、中共地下工委旧址。校园面积15000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900平方米。 有室外运动场、休闲花园、室内体育馆、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美术、地理专用教室和地理标本存列室、棋院等。有 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 贵阳二中现有40余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学校有一支团结、敬业、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65人,其中高中教师108人。 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高级教师48人,一级教师58人。师资力量雄厚。
贵州省天柱民族中学贵州省天柱民族中学位于贵州省天柱县城,前身是“开化书院”(1597年,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凤山书院”(1877年,清朝光绪三年)、“天柱县官立高等小学堂”(1902年,清朝光绪二十八年)。曾名“天柱中学”(1915年)、“贵州省立天柱中学”(1945年)。195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天柱民族中学,1956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先后获得“中国中学名校”、 “全国面向未来阅读工程示范学校”、“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普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学”、“黔东南州示范性高中”和“贵州省示范性高中”等殊荣。 建校91年来,天柱民族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初高中毕业生3万余名,莘莘学子广布五洲四海:有中共早期优秀党员、著名的少数民族无产阶级革命家、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的龙大道,贵州省原人大常委副主任龙贤昭,贵州省人大常委副主任杨序顺,北京大学教授、留美博士肖以金,翻译家粟周熊,空间物理学家、武汉大学教授龙咸灵,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凤翔,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杨建辉,留美博士罗念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荣敏、张作为、袁仁琮、潘年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杨长槐、龙开朗、杨抱林、杨念一,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杨秀昭、张中笑等。恢复高考后,曾培养出全省文科状元,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为全国一流名牌大学输送了一大批合格新生,其中北大4人,清华8人。 2007年重点上线120人,重点、二本共录取505人,杨武力同学以679分获黔东南州理科总分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2008年重点上线150人,重点、二本共录取558人;2009年重点上线152人,重点、二本共录取554人,刘开标同学以634分获黔东南州文科总分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2010年重点上线171人,重点、二本共录取727人,总录取率达75.03%。在黔东南州教学质量评比中,学校荣获集体奖,11人获单科教学质量奖。 天柱民族中学占地72109.8 平方米,合108亩。校舍建筑面积27276.5平方米,绿化面积413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整洁优美。运动场面积20000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备,实验、电教、语音、艺术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校园宽带网络和教学双向监控系统。2004年接入了北京四中校网,成为“北京四中远程教育合作学校”。 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生2300多人,少数民族学生占98.2%。在职教职工169人,其中专任教师163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52人,高级56人,中级52人。 经过一代代民中人的不懈努力,天柱民族中学形成了“敬业垂范、精深善导”的教风、“勤勉严谨、博学砺志”的学风,以及“面向全体,和谐发展,弘扬个性,文艺见长”的办学特色。在文学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这里走出了众多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文艺人才。 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完善的设施设备,优质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创建了一方求知的圣地,被誉为“文艺的园圃、大学的摇篮”。校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凤城镇文化街文化路21号邮政编码为 556600友情赞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贵阳实验三中位于风景秀丽的东山扶风小区、贵阳电视塔旁,是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为满足贵阳市民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按一类示范性高中标准新建的一所具有一流环境、一流设备、一流师资、一流管理的全封闭寄宿制独立高中。学校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学校已于2004年9月正式开学,现有在校学生1705名,在校教职工133名。开办初期,学校以“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为办学宗旨,以“精细管理抓常规,全面发展重基础”为办学特色,以“一年打基础、二年抓提高、三年见成效”为发展目标,确立“人本为先、知行合一”的校风、“爱生、敬业、创新、奉献”的教风、“立志、勤学、求索、合作”的学风,培养“理想远大、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的一代公民、一代英才、一代伟人。学校拥有由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的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师平均年龄约35岁,其中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占50%,中共党员占48%,他们“治学严谨、爱生如子、敬业奉献”,深受学生的喜爱及家长的认可。开创仅近两年来,我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基本形成了良好和谐的校风,取得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十四位教师承担了市级公开课、研讨课、讲座等任务,五位教师承担了省级或市级的教师培训任务;学校已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科研课题共13个。在2004年首届全省高中数学竞赛中有27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在2005年贵州省第二届高中数学竞赛中有65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1人;在2005年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有9名学生获复赛资格,4人获奖。在2005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我校获得复赛资格学生人数占贵阳市复赛总人数的54.5%。学生参加全国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一人、三等奖两人;在全省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共有43人获奖其中二等奖9人;在全省中小学创新实践能力成果奖评比中共有4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30人。尤其在上学期贵阳市期末统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贵阳实验三中正肩负着社会、家长及学生殷切的希望,以饱满的激情、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步伐、踏实的作风,努力使学校成为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样板学校、“实验型、科研型、学习型”的现代化精品学校。联系电话:0851-8640304 8610500
白云二中地处贵阳市白云区育才路33号。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78人,其中任课教师150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4人,一级教师5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2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19人,高中在校学生2000余人。是贵州省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创建于1975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逐渐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中会考一次性合格率、毕业率均在98%以上,连续4年高考人均分、及格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荣获贵阳市高考“入口”、“出口”评估奖。在全市乃至全省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先后荣获“贵州省绿色学校”、“贵阳市五好学校”、“贵阳市科技活动特色学校”、“贵阳市生态文明学校创建单位”、“贵州省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级样本校”等荣誉称号。 按照教育部部颁一类标准配置,建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4个,史地实验室2个,实验室内设施齐全,保证学生实验开出率达100%。建有6个“奔4”微机室,配置电脑313台,其中,学生专用微机室4个,配置电脑208台,保证学生能人人上机操作。 按照标准建有1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配置座位328个,可容纳400余人的会议及一定规模的学术研讨报告会。此外还配有20个多功能教室。 建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 1个,塑胶型 8跑道。全部面积1.5万平方米,耗资550万元。 我校的学生宿舍是按照公寓式设计建设,面积为1.1万平方米,有房间214间,配置床位1664个。 我校现有的这座学生食堂,配置座椅1000个,可容纳1000余名的学生就餐。为了我校下一步的发展,区委、区政府已在我校学生公寓后面为我校新建一座现代化的多功能学生食堂,可容纳1800余名的学生同时就餐。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