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山华侨中学创办于1957年,其前身系琼山县三江华侨中学,原址美兰区三江镇,1988年,迁址到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凤翔路蝴蝶岭,改称琼山市华侨中学。 琼山、海口完成行政区域调整后,于2003年9月更名为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现为海口市教育局直属中学。 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位于海口市府城镇凤翔路,海榆东线高速公路入口处,占地约84亩。 学校始建于1957年,其前身系琼山县三江华侨中学,校址在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20世纪80年代,应广大侨胞的强烈要求,1988年将学校从距海口40多公里的三江镇迁至现址,改称琼山市华侨中学,并确定为琼山市重点中学,1989年秋季正式招生。琼山、海口完成行政区域调整后,于2003年9月更名为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现为海口市教育局直属中学。
琼山中学创办于一九一三年四月十五日。系由民国初年的琼山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发展而成。而后又合并琼山县县立师范学校。上述两之踪迹,则源于宋明年间的琼崖“雁峰书院”。 明代名臣丘浚和海瑞二公曾求于雁峰书院。雁峰原位于府城南门,原地称“琼庠”,对面有个三元峰,因常有雁群聚栖,当时在此读书的丘浚便作《雁聚琼庠记》。后人遂取名“雁峰书院”。清朝末年,由于时代思潮的冲击,科举制度被废除,各地书院相继改为学校,雁峰书院当时也改为雁峰两等小学(即高等和初等小学)。不久又改为高等小学,这就是琼山中学的前身。 一九一一年,雁峰高等小学在校长曾对颜先生的领导下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声誉日高。一九一三年遂奉命改为琼山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由当时的琼山县开明绅士张瑞銮任校长。张校长到任不久,就在第一高等小学的基础上着手创办琼山县县立中学(附设小学部)。张瑞銮升任中学校长。确定四月十五日为学校创办日。 中学创办初期,校舍紧缺,为解决这一困难,一九一四年经当时琼山县县长蒋宗堪裁决,将中学部和小学部分开,中学部暂代府城古楼附近的苏泉书院为校址。一九一七年,为适应全县小学迅速发展的需要,社会上热心教育的人士便将小学部改为县立师范学校,并将琼崖工业学堂洋楼拆掉,在清代中军游击府遗址新建校舍(该校现校址的东侧)。县立师范学校及附属不学但从雁峰书院迁入新址。一九二二年,琼山县立中学也因苏泉书院校址窄小,难展宏图,且系借用之地,非长久之计,后经 省府批准,将当时破烂不堪的琼州府 旧府署修缮一新,于当年十一月十一日兴校迁入新校址(现校址)。然而,由于与县师范只是一墙之隔,教学和生活安排都颇感不但,一九二六年二月,县教育会长李春荣便呈报省教育厅批准,将两校合并。一九三一年,师范班和小学班停止招生,琼山中学便成为单纯的普通中学。在师生员工的鼎力奋斗下,学校生机勃发,规模不断扩大,此段发展变迁延至一九三七年。 不幸的是,当时日敌侵华,国难当头,民族面临危亡,府城屡遭日几机轰炸骚扰,为师生安全计,学校迁至琼山县龙塘墟(现龙塘镇)。一九三九年海南沦陷,学校被迫停课。自雁峰书院以来 所积存的贵重书籍和资料,师生档案及教学设备等,在日寇的铁蹄下荡然无存,几经沧桑而发展起来的琼山中学,也跟灾难深重的祖国一道,惨遭浩劫。学校虽然提课,但琼中的学子们为了追求知识和真理,仍几个人、十几人乃至几十人自动聚在一起,分散在各地继续学习,其精神令人钦佩。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县长陈哲委任陈继福为校长,组织琼山中学在甲子墟复课。校址设在甲子墟的小学里,分散在各地的师生陆续返校。是年十一月,学校从甲子迁至海口市西门外竹林村的原日伪琼 崖女子一中校址。一九四六年上半年又从海口迁回府城原址,并多方发动社会力量集资,整修校舍。当 时的县商会和县公产整理委员会陆绣轩、王先生等都给予大力资助。至一九四九年,学校发展已具相当规模。初中已招76个班,高中部已招10个班。 一九五零年五月海南解放,琼山县人民政府派员接管琼山中学,在新校长未委派之前,由梁朝栋(冯白驹将军当年的老师)、曾祥鹏、吕承徽等五位老师组成校务委员会,负责学校行政事务。八月,海南文教处派王运应接任校长。 此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县委书记兼县长王月波极为关心并大力支持琼山中学办学。学校诸多困难得到解决,师资队伍不断充实,校舍每学期都有所扩建,学校图书馆藏书下下子增至5000多册,各类教学仪器也有400多件,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一九五一年,海南文教处举办作文、歌咏、美术、演讲、壁报和足、排、篮球等比赛,我琼山中学学生均名列前茅。 一九五二年五月,琼山中学随琼山县人民政府一起迁往岭脚。但由于那里岭高地僻,交通不便,各方面条件都较差,一九五五年五月,一段稳定发展的时期,办学质量有明显提高。杨兹楠考上清华大学,吴坤定等一批学生分别考取北大、复旦等全国名牌大学生。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日,琼山县同海口市实行市县合并,学校遂改名为海口市第三中学。一九五九年十月十八日,琼山复县,学校又复名为琼山中学。至此,琼山中学几经迁址和易名,应该是立稳脚跟等展宏图了。 然而,一九六六年下半年,全国发起“文化大革命”,学校发展又遭挫折。与全国各地一样,学校“停课闹革命”。一九六六年下半年学校又改名为“海南前哨中学”,一九六九年下半年才复名为琼山中学。时至一九七六年,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才得到真正的恢复,学校开始迅速发展。一九七八年原教学大楼落定,各方面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一九七八年,学校被定为琼山县重点完全中学,师资力量得到调整和充实,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成绩都显著提高,声誉日益提高,影响不断扩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海南建省办大经济特区以来,琼山中学更是迅猛发展。学校的校容校貌建设和办学条件,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由琼山县政府拨款,一九八四年建成科学馆,一九八六年建成图书馆。一九八五年由著名校友杨兹楠捐赠人民币柒万元建成新校门,同时捐赠人民币伍万元设立“杨兹楠奖学金”。一九八八年由旅港乡 亲黄有雄先生捐资人民币捌万元建成“有雄楼”、由旅港乡亲、校友黄奕金先生出资人民币叁万元建成两个读书亭——“敬师亭”和“校友亭”;一九九二年由台胞吴乾华先生捐资港币肆拾万元建成乾华楼;一九九三年由琼山市洗笃信先生赞助人民币捌拾万元建成笃信艺术馆,符昌海先生和云龙镇政府分别捐赠人民币伍万元建成昌海廊和云龙廊;一九九四年由琼山县人民政府拨款三百万元改造大操场,建起宏伟壮观的司礼台和标准的三百米八道跑道,改造了全校的排水系统,彻底解决了大操场常年积水淤泥问题;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七年学校男女学生装宿舍楼、商品公寓楼、第4至第8栋教工宿舍楼相继落成;琼山市青年企业家郑先平先生向学校赞助人民币壹佰伍拾万元,用于改造校道,装备校文工团等。郑先平先生被琼山市人民政府聘为琼山中学名誉校长。由琼山市人民政府拨款捌佰万元,琼山市青年企业家许振发先生赞助壹佰伍拾万元,学校自筹壹佰伍拾元筹建,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剪彩落成全省一流的新教学楼;同年十二月,学校自筹壹佰贰拾万元改造学生食堂。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零散用餐的历史,为学生提供了卫生条件好的食堂,用餐舒适的餐厅。社会上关心教育的人士和广大校友都对琼山中学办学给予支持。自此,学校的办学硬件已具备相当规模,教育质量也一年比一年提高。 一九九二年升入各类大专院校的学生人数突破三百人大关,此后每年高考升学率一年比一年提高。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二000年许敏考入北京大学,二000一年何贤超、陈定佳考入清华大学。中考成绩也一直居琼山市前茅;近10年间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学科竞赛有438人次获奖。学校男子排球89至91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中学生“振兴中华杯”排球赛第二名,在省内比赛也一直居于第二名的位置上;二00一年夺得海南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冠军,并受海南省教育厅委托,组队代表海南省中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第八届运动会,在排球预赛中以全胜的成绩夺得第一名,在决赛中夺得第三名。创造了海南省中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历届运动会的最好成绩。学校文艺队、歌咏队多次获得省比赛的好名次,在海府地区享有很好的声誉;教师的教学论文、公开课评优课调教也多篇多人多次获全国和省的奖励,显示了高水平的师资实力。学校一九九二年被国家教委收录入《中国名校》一书。学校自一九九三年来,多次被评为海南省文明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海口景山学校创办于1996年,由北京景山学校和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建。学校充分利用北京景山学校名校效应和罗牛山股份公司资金优势,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总校分校一体化”建设,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和英语特色教学为突破口,科学实施现代素质教育。办学七年多以来,学校遵循教育科学规律,以“三高一特”(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有特色)的新形象和长足发展的旺盛态势崛起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阵地,稳步开拓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现代素质教育之路。 一、办学条件学校地处海口城市总体规划交通枢纽中心地带,交通便利而又闹中取静,具有宜人的田园风光,是理想的教育、生活场所。七年多来学校基本措施建设投资达0.8亿人民币。学校首期工程用地150余亩,已竣工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学校拥有标准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网球场、篮、排球场。学校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布局合理,校园内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林木苍翠,为师生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学校内生活、教学、办公设备先进,设施配套。标准化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劳技)等学科仪器和实验室以及音乐(声、器乐)、美术、书法、形体(舞蹈)、劳技、活动课等专用教室及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学校已建成校园宽带网。对现代化多媒体中心电教室、电子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等媒体资源优化配置。学校自主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电子网络系统、电子备课系统等居全国领先水平,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中,充分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创新魅力和“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景山特色现代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二、学校规模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其中幼儿园1个班,小学27个班,初中21个班,高中13个班,全校学生2500余人,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至中学的一条龙现代寄宿制学校。学校现已开办各种特色教学班多个:小学各年级有童话引路班、少儿英语经济学班、CBE班(计算机实验班);中学现有黄冈特色班、英语经济学班、CBE班(计算机实验班)、小科技发明班等。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特长的培养,鼓励张扬学生的个性,各种特色教学班办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家长的赞扬和学生的喜爱。学校现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的员工300余名,其中特级教师20名,博士生2名,硕士研究生10余名,高级教师80多名。学校推行感情、待遇、事业“三留人”机制稳定教师队伍,成效卓著(教师稳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校与全国名校湖北黄冈中学开展合作,互派教师,并由黄冈中学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力争学校基础教育再上一个台阶。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学校现已经与美国印第安那州华盛顿学区、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美国牛津基金会等开展合作,每年相互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与学习,现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与国外合作单位的交流,我校现已经引进了五名优秀的外语教师,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外语口语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学校管理学校推行CS管理战略,被中国质协认定为开中国教育领域之先河,是第一个创造性地引进企业CS管理的学校。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专家治校是基本校策,学术委员会是参谋智囊团。学校成立了具有“参谋、科研、决策、服务”职能的学术委员会,下属学科教学、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德育工作、信息技术、CS管理等六个专业委员,责权到位,分工合作。学校还邀请社会上有名望的家长组成学校家长工作委员会,六年多来,学校家长工作委员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是学校管理的二级机构,下设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室、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室、教学设计研究室、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心理咨询室、CS研究室、学报编辑部等机构。学校还根据民办寄宿制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构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多元组织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实用的德育工作制度,建立了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良好的现代德育师资队伍。四、教学成果斐然学校虽然只有短短七年多的校龄,只有四届高中毕业生,但高考却连续四年取得优异成绩。在教育部门组织的全国物理、化学、信息技术、作文、书法、绘画、科技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有180多人次,获省级奖励有230多人次,获市级奖励近400人次。一批名师业绩分别入选国家级编纂的《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大典》、《中国专家大辞典》。学校已先后接待国内、外参观考察团、队(组)30余次;国家教育部官员、省、市人民政府教育主管官员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国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师大、华东师大、中央教科所等单位一批知名资深专家(专家)吕传兴、张际平、张家全、刘浩强、谢新观、刘雍潜、王钰、蒋鸣和等多途径多形式指导工作并肯定我校具有战略性的办学思路及其创造性的办学效益。全国人大许嘉璐副委员长在视察学校时,高度评价了学校在教育自身现代化方面所作的导向性探索,肯定了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卓著的办学业绩。我们坚信:在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广大家长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特区景山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附:学校荣誉榜学校应邀承担的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任务有:《21世纪富家子弟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对策》(国家级);《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造力》(国家级);《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民办寄宿制学校德育工作效益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级);《小学CBE整体性研究与学校教育现代化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国家级);《计算机与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课程整合》(国家级);《小学数学课1—5年级学习质量标准及测评方法》(国家级);《中、小学电子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国家级);《特区民办寄宿制学校活动课教学效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省级);《民办学校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效益研究》(市级);教学研究与实践:重点实施《教学满意工程》、《优生工程》,开展“初中创新学习实验;课程结构改革,除了不断强化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四门基础工具性学科的素质教育外,已经启动并正在规范的选修课主要有:手工制作、烹饪、摄影、缝纫、盆景、礼仪、演讲、节目主持、饲养、音乐指挥、陶艺等课目。其中,少儿英语经济学教育、艺术、小科技发明等各类活动课程更是成绩卓然。2004年5月,学校参加海南省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送8个作品获得7个省级一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2003年10月,景山高二学生邱育米同学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决赛获三等奖;洒骁同学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决赛三等奖;王振坤同学获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初三、高二年级10多名同学获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另外,原罗牛山股份公司董事长兼学校董事长吴伟雄先生,学校副校长傅映柏女士均被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并受鼓励;现学校董事长邓传明先生荣获海南省“十大优秀企业家”、“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光荣称号。2003年8月,景山少儿英语经济学特色教育获美国印第安那州教育部和经济教学管理委员会共同颁发的少儿英语经济学认证,全校198名少儿英语经济学的学生均获学习认证证书;2002年9月,学校与欣科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拥有自主产权的《Powerschool校校通教育教学平台信息系统》和《乐海浪花——中国民族音乐学习与鉴赏》2个软件获国家级的教育软件大赛——“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2002年8月,学校小科技发明小组 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2002年6月,海口景山学校参加美国印第安那州教育署主办的有全世界1600多所学校参加的“网上股票交易模拟大赛”荣获一等奖,美国印第安那州教育署琼斯署长亲率10人代表团到学校颁奖;2002年6月,学校小科技发明小组荣获第十四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5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占全省得奖率的1/3;2001年6月,学校小科技发明小组荣获第十届全国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竞赛海南赛区两个一等奖;2001年,学校小科技发明小组荣获教育部主办的“明天小小科学家”三等奖;——特区景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特区景山少年军校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军校总校联合授予“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光荣称号;——特区景山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海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特区景山被全国快速作文研究中心命名为“全国教育实验基地”;——特区景山被海南省教育厅、文体厅命名为“海南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地”;——特区景山被海南省教育厅、省科协命名为“海南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特区景山被海口市人民政府授予“海口市德育教育先进单位”;——特区景山被海口市人民政府授予“海口市安全文明小区”;……
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于1994年由海南省教育厅批准建立,由海南科教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4元亿兴办。学校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于一体,实行寄宿制全过程教育。建校十年来,先后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基地学校”、“海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海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先进单位”、“海南省先进民办学校”、“海口市民办学校免检单位”等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田纪云、宋健、许嘉潞、吴阶平,国家教育部及省市领导朱开轩、柳斌、杜青林等领导同志多次亲临我校视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海南日报等新闻媒体对学校进行过多次深入采访和报道 学校占地108亩、建筑面积六万多平方米。现有物理、化学、生物、劳技实验室和历史、地理、计算机、多媒体、音乐、美术、形体等多功能教室52间。学校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高速校园网连通INTERNET,入口达10M。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可供召开大型运动会。教室和学生宿舍均安装了空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内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来自全国各地的名优特教师和来自欧美的外籍教师在这里为学生指点迷津和领航人生。 我校自1998年首届高中毕业生开始,历年来重点大学录取率一直在50%以上,本科录取率达70%。近几年来已先后有8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5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其它如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国内名校均有我校毕业生在读。并有一批学生负笈海外,进入多伦多大学、休斯顿大学、威斯康辛州立大学、约克大学等世界名校。自1996年我校首届初中毕业生以来,我校连年中考成绩均位居海南省和海口市前列。2003年、2004年全省的中考状元均产生在我校。9年来我校学生中考平均分一般要超出全省平均分近200分。 从1995年起,学校先后组织19批约1000余名学生赴美国、加拿大短期留学,并在国外家庭中了解和体验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经我校上级公司出国留学服务中心推介,已有200多名学生走出国门,负笈海外。1996年我校学生艺术团赴香港参加文化交流文艺晚会、并参加了世界旅游日文艺晚会。2000年,受文化部委派,我校学生艺术团代表中国赴土耳其参加第22届世界少儿艺术联欢节,会后应叙利亚文化部邀请,进行了顺访演出。2002年我校学生艺术团应邀参加了上海国际少儿艺术节。2004年我校经海南省教育厅、公安厅、外事侨务办公室批准可以接受外国学生就读,使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目前我校已有韩国、日本、美国等不同国籍的学生在校就读。 十年来,全校共有数百人次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仅2003年全国初中学科竞赛中,我校学生在数、理、化、英语四科竞赛中,获省一等奖17人、二等奖18人、三等 奖15人,获奖人数名列全省前茅。其中数学、化学全省第一名分别由我校学生陈啸翔、吴淑可获得。而吴淑可一人获三项一等奖,全省仅一人。2002年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我校学生黄扬帆获全国二等奖,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贯重视素质教育。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率先提出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得到了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的好评。我校目前承担了国家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共计八项。学校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均安排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并着力为有特长的学生架设成功的桥梁。在我们的培养下,我校学生参加IT界公认的难度最大的CCIE(网络专家资格)考试,已有多人通过。学生白天天高一时参加托福考试成绩达610分,学生蔡婉宁高二时参加托福考试成绩达653分等。我校现有的学生社团有篮球队、自行车队、跆拳道、管乐队、民乐队、围棋班、文学社、美术班、合唱队等,供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取向进行选择。 今日的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以他博大的胸怀,深湛的文化底蕴感染和熏陶着每一位学子,敞开胸襟,欢迎立志成才的学生到我校施展才华,乘长风,破万里浪,走向成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